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如果你问一下中国的父母:“活着是为了什么?”十有八九,他们会说:“还不是为了孩子。”的确,中国的父母差不多一辈子都在为子女忙乎,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是生活的重心,是自己的希望。在人生的历程中,他们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替子女承担下来。中国的父母活得苦,活得累。但当亿万个父母挥去额头的汗珠,不厌其烦地唠叨:“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时,孩子却说:“活着太没意思了,我觉得家里最好的地方是厕所。”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日益增多,但在早期教育汹涌澎湃的浪潮中,有一个稚嫩的声音令父母目瞪口呆:“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2.
这就是生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每个人每天都要生活,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生活,每个人每天都要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这就是生活。父母的生话"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我的父母是朴实勤劳的农民。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忙碌在田地间,一年四季都有忙不完的活计。尤其是春季、秋季,我几  相似文献   

3.
丽珊 《高中生》2013,(12):52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女生,天天心里就像压着大石头似的。尽管我觉得父母很不容易,但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经常对他们大喊大叫,看到他们伤心我也特别难受。为什么他们就不理解我?为什么还要招惹我呢?在学校,我总是听到男生们笑我长得丑。我知道自己不漂亮,可他们为什么不笑别人,专门笑我呢?我每天在教室里一言不发。我们班有的女生长得特别漂亮,家里又特别有钱。她们每天中午都跑到学校周边的高档餐馆去吃饭,穿着名牌衣服,用着我以前没有见过的文具,活得那么快乐,并且男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有书本北京的董小姐对记者说,她6岁的侄子突然有一天对她说:"我活得太累了!"董小姐十分惊讶,问"为什么呀",孩子回答说:"我干什么都不自由,我要踢球他们让我看书,我要看电视他们让我画画。"  相似文献   

5.
冠豸 《小读者》2012,(Z1):17-20
其实,幸福一直都围绕在笨丫头的身边。一我从小就比同龄孩子笨,别的孩子会说话时,我连"爸爸妈妈"都叫不清楚;别的孩子会唱歌跳舞时,我还趴在地上玩;别的孩子能够思维敏捷地回答父母出的算术题时,我只会咬着指头,一脸迷茫地望着父母……这些都是妈妈告诉我的,她说:"你呀,笨死了!我的聪明怎么一点都没  相似文献   

6.
为生命镀金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出生在豪门望族,有显赫的家业,他们的生命一开始就是金色的;有些人出生在贫寒的家庭中,他们的生命开始时是灰色的。我自己属于后者。我1982年来到这个世界,出生在河北承德北部的一个偏远的农村里。当我在母亲腹中之时,我就尝过了吃苦的滋味。当时家里穷,没有足够的白面吃,父母只能吃玉米面充饥,但有时连玉米面都吃不上,他们只能饿肚子。我生下来的时候很瘦,很多人都说怕养不活我,现在母亲还经常开玩笑说:“还以为养不活你呢,没想到你不但活得很好,还考上了名牌大学。”回顾人生历程,可能正是这种困苦的环境给了我顽强的…  相似文献   

7.
一我从小就比同龄孩子笨:别的孩子会说话时,我连"爸爸妈妈"都叫不清楚;别的孩子会唱歌跳舞时,我还趴在地上玩;别的孩子能够思维敏捷地回答父母出的算术题时,我只会咬着指头,一脸迷茫地望着父母……这些都是妈妈告诉我的。她说:"你呀,笨死了!我的聪明怎么一点儿  相似文献   

8.
王琪 《中国德育》2011,(1):35-36
"德育,化作了学生的血肉,成了他们的生命自觉。"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字眼时,后背总是感到莫名的发凉。在我看来,德育不是面对军人,它面对的是学生,是真实的人、成长的人。真实的人是不完美的人,活得自在的人;成  相似文献   

9.
成绩>我     
尹婷婷 《课外生活》2008,(12):40-40
<正>我是一个"胖傻妹",一二年级时,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而五六年级时我却发现,在他们眼中却是"成绩>我"。有一天放学后,我刚跨进家门。"婷婷,语文考了多少分呀?"妈妈抬着头问我。"我……我考了79分……"我像蚊子哼哼的声音轻得连自己都  相似文献   

10.
同桌白雪     
白雪插班之前,我的成绩在全年级一直是垫底的,"老班"一看见我就头疼。我和班上的同学也没什么交情,每天都是独来独往。我不爱学习,不把考试当回事,分数高低都一样,反正父母从不过问。虽然我的父母都只初中毕业,但是会挣钱的他们照样受人尊重。  相似文献   

11.
<正>老师好,大家好!我是平安。今天的演说主题是"爱"。其实挺难说的,说大了怕收不住,说小了连自己都感动不了!说到"爱",一定要说说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就像袋鼠一样每天都想把我放在他们的口袋里。我承认,我是"幸福"的孩子,因为我的父母除了上天摘星星,凡事都帮我搞定;我喜欢被"爱",像这种无微不至的爱,让我觉得有时自己就是童话里骄傲的公主;我也早已习惯这种"爱",不需要任何回赠,安心享受一切呵护!  相似文献   

12.
小笛信箱     
问:当我为家里做事的时候,父母总说:"小孩子能做什么?"但是,当我不做事的时候,他们又说:"都这么大了,什么都不干。"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张璐鸥 《大学生》2013,(17):36-37
正在中国支教,我经常听到中国大学生向我抱怨:"我不喜欢这个专业,都是父母帮我填报的。"与他们的交流后发现,他们往往存在两方面的专业认同困惑:想要追寻的人生道路得不到家庭的认同;或得不到社会的认同。面对困惑,有些同学找不到解决办法,烦躁、难受,乃至怨天尤人;有的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虽遵从自己的想法,却心里不安,总觉得没听父母的有愧疚感,进而承受了强大的外在压力。不认同专业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更可怕的是,它还会直接影响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导致生活不快乐。为什么?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它叫happiness advantage(快乐竞争力)。研究者发现,开心与不开心除了能  相似文献   

14.
爸爸,我爱你     
我已经和爸爸两天不说话了,只是为了一点小事。 我不明白为什么越长越大,和父母的关系却越来越冷。似乎我只是为了有钱花才留在他们身边,其余的什么都不必跟他们说。 我从不跟父母说什么"我爱你  相似文献   

15.
我于1963年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母都是日出而作,日暮而归,房门上一把锁,让我独自去跟邻居家的孩子玩。夜幕降临时,邻居家的孩子都陆续被他们的父母领回家了,自己的父母还不见踪影。有时,我也会向邻居的大人们打昕:自己的父母怎的还不回家?他们总会用“你爹妈被公安抓走了”或是“被老虎吃掉了”等话调侃我。  相似文献   

16.
<正>一我从小就比同龄孩子笨:别的孩子会说话时,我连"爸爸妈妈"都叫不清楚;别的孩子会唱歌跳舞时,我还趴在地上玩;别的孩子能够思维敏捷地回答父母出的算术题时,我只会咬着指头,一脸迷茫地望着父母……这些都是妈妈告诉我的,她说:"你呀,笨死了,我的聪明怎么一点儿也没有遗传给你呢?"她又是摇头又是叹气,一点也不在乎会不会伤害我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7.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我的父母也不例外。在我刚刚出生时,爸爸妈妈便拿出字典,两双"火眼金睛"仔仔细细地盯着每个字研究。一天下来,他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不过我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俞博巍"。  相似文献   

18.
爱的百宝箱     
宁子 《初中生之友》2010,(31):38-43
<正>那是她的爱,我早已读懂,却无处偿还。一我的出生是不讨人喜欢的。上面已经有个姐姐,父母急切盼望一个男孩。是奶奶强硬地把我留下了。据说她看了我一眼后,说了句:"这丫头片子,眉眼长得跟我小时候一样,好看。"那时候她60多岁,身体很好,头发乌黑。她活得讲究,每天都要换衣服,即使只是那么几件。梳头也要用去好长时间,对着镜子,梳理得纹丝不乱。她出门前,一定要弯腰掸去鞋面上哪怕少许的灰尘。  相似文献   

19.
小笛信箱     
问:我的想法家人总是不能够明白,他们永远只关心我的学习成绩,却不管我对什么才感兴趣。我喜欢艺术,想考艺术学院,可他们对我喜欢艺术一点都不知道,连老师都说"你父母还没有我们了解你多"。我很想告诉他们我喜欢艺术,但我连说的勇气都没有。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正每当有人问我"你的家乡在哪里"时我都会笑着说:"我的家乡在上海!"虽然我的出生地是在美国的俄亥俄州,一岁后又随父母搬到美国东部的马里兰州居住。但是我的父母都来自上海,他们在家里讲的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话。所以我要说:"我的家乡在上海。"上海,我的家乡,一座真正魅力无限、繁华热闹的大都市。至今,我已经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