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unny下岗了     
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悲伤和忧心忡忡。他虽然是“洋鬼子”,但我还是看得出,地的情感是真挚的。  相似文献   

2.
亲情与友情是苏轼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友人,都流露出真挚、坦率、忠诚、热烈的情感与高尚品格。他的诗词作品就是这种观念的绝好见证。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的散文往往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于不知不觉间流露出作者的心性和情感。他在创作散文时心态淡泊、自然、平和,善于以儿童的心境去品味人生的欢乐,以儿童的心理去审视社会的丑恶,以儿童的心灵去超越人生的痛苦。他的早期散文充满童心、童真与童趣,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之美。这既是他本人的心灵天性使然,也是他刻意追求的结果。他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品性。  相似文献   

4.
美点赏析 一篇好的文章要么表达出感人至深的情感,让人读后怦然心动,甚至潸然泪下;要么其中蕴含了发人深省的真理,读后给人振聋发聩之感,或豁然开朗,或警钟长鸣。在这一点上,本文兼而有之。情感真实真挚,平凡中流露出笃笃的真情,  相似文献   

5.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写作文时,要直抒胸臆,真情表露,才能表明对客观事物、对社会现象、对人事的真正态度;要着眼生活,注重细节,才能抒情生发,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相似文献   

6.
美点赏析一篇好的文章要么表达出感人至深的情感,让人读后怦然心动,甚至潸然泪下;要么其中蕴含了发人深省的真理,读后给人振聋发聩之感,或豁然开朗,或警钟长鸣。在这一点上,本文兼而有之。情感真实真挚,平凡中流露出笃笃的真情,随着情节的  相似文献   

7.
陆烨 《文教资料》2008,(35):9-10
亲情与友情是王维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友人,都流露出真挚、坦率、忠诚、热烈的情感与高尚品格,他的亲情观与友情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王维文就是这些观念的绝好见证.  相似文献   

8.
在苏轼的思想性格中,亲情与友情是构成其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友人,都流露出真挚、坦率、忠诚、热烈的情感与高尚品格,他的诗词作品就是这种观念的绝好见证。  相似文献   

9.
范冬梅 《培训与研究》2007,24(12):21-22
只有能够真实反映客观现实或表现人类情感的作品才能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真,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致力追求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他力求传达出"生活的真实内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真实人性的倾心描摹、真实社会的客观揭露,也是艺术上不事雕琢、崇尚自然之风的典范之作。这种真又是以美为客观对象,通过善的引导而最终实现的,是与美、善高度统一的真。  相似文献   

10.
柴可夫斯基是当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与梅克夫人的旷世奇情广为人知。一封用音符谱写的情书——《第四交响曲》流露出柴可夫斯基对梅克夫人真挚的情感。本文试从《第四交响曲》中体会柴可夫斯基对梅克夫人的浓浓深情及作品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1.
陕北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陕北大部分地区地貌独特,使得它的地理差异和多元文化音乐紧密联系,其音乐真切的流露出了陕北人民内心真挚情感以及绚丽文化的表达。从陕北民歌的审美风格与演唱特点来说,其歌曲的内容更是展示了西北黄土高原上人民生活的淳朴之美。  相似文献   

12.
王颖  毕绍斐 《文教资料》2008,(30):49-50
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广为人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他笔下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个个妩媚聪颖,真挚善良.本文以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为例,着重探讨其中两种典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薛锁英 《语文知识》2014,(12):81-82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回忆的是一位小人物,处在当时社会最底层没名没分甚至连姓名都不为人知的保姆——长妈妈。这篇散文满含感激,深情回忆了作者自己幼时与保姆阿长相处的几个片段,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真挚温馨的真情之美。  相似文献   

14.
姥姥     
马梦月 《新读写》2012,(4):21-21
小作者以朴实的语言,鲜活生动地呈现了自己与、姥姥、妈妈的生活状态,一个慈祥、包容的姥姥形象跃然纸上。姥姥与晚辈之间真挚的情感真实感人,平淡之中流露出浓浓的亲情,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情感美是建立在真、善、美统一的基础上。在现实生活中.伟人领袖、英雄人物的壮志豪情是美的,而亲朋好友、邻里之间那温馨真挚的情感同样是美的。尽管后者是平凡的,但他们身上往往汇聚着人类朴实而真挚、纯洁而高尚的情感美。要使当代青少年的人生观达到令人满意的境界,绝不是空洞的说教所能奏效的。语文老师应充分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以美的亲情、友情、真情感召、净化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中饱含了多种意象,蕴藏了情感丰厚的世界。从原型批评的视角解读《十四行诗集》运用的玫瑰、星星和披着羊皮的狼等圣经原型意象,旨在揭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蕴含的闪耀着生命之美、爱之美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7.
论屈大均的妇女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大均把艺术的笔触伸向现实人生的深处,对受压迫妇女的悲惨处境有深切的了解,关心她们的疾苦,同情她们的命运,尊重她们的人格。他不仅把劳动妇女写进自己的作品,而且把个人的同情深深地倾注在她们身上,在刻画其心理的时候,又流露出自己的真挚情感,其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戏剧的意象由他火热的创作激情熔铸而成,在他的代表作<麦克白>中,意象的特征极其突出.这些意象绝非他牵强附会的刻意制作,而是其创作灵感的自然流露和思想火花的天才闪烁.这些特征性颇强的意象.表现了莎士比亚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受、强烈情感与精邃见解.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情感美是建立在真、善、美统一的基础上。在现实生活中,伟人领袖、英雄人物的壮志豪情是美的,而亲朋好友、邻里之间那温馨真挚的情感同样是美的。尽管后者是平凡的,但他们身上往往汇聚着人类朴实而真挚、纯洁而高尚的情感美。要使当代青少年的人生观达到令人满意的境界,绝不是空洞的说教所能奏效的。语文老师应充分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以美的亲情、友情、真情感召、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其单纯幼稚的心灵渗入人类美好的情感,这是美育才能达到的效果。一般来说,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真情趣著名美学专家朱光潜说:“情趣愈丰富,…  相似文献   

20.
陈红莲 《成才之路》2010,(13):44-45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颂的名篇,描写了深秋九月滕王阁秀丽的自然景色和壮丽的人文景观,蕴涵着千般滋味,流露出作者抑扬顿挫丰富而真挚的情感,令人咀嚼不尽,品味无穷。王勃以他短暂的生命演唱了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不仅给人留下了余音不绝的审美享受,而且也给我们写作教学带来诸多启示,尤其在培养学生写作意识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