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会生活,磨砺人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挖掘教材所能呈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数学充满足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学好数学。数学被称为"百科之父",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我们知道数学这门学科抽象性、概括性强,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直接,就更增加了学生理解的困难。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下面的情形我们并不陌生:一个朋友或同事的孩子十分优秀,那么周围的人,十有八九会去主动取经:"你的孩子真优秀啊!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大多数情况下,被询问到的人会自豪地介绍几点他(她)的教育经验供大家借鉴。同理,华人学生在国际数学测试中,总是取得好成绩——"1990年代开始,华人的数学学习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国际数学教育测试(IAEP,TIMSS,PISA)一再证明了华人地区学生的数学成绩十分优秀。"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父母认为宝宝学习数学就是学习数数、学习加减运算,其实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并非数数那么简单。数学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而在生活中运用生活场景、游戏、玩具,能轻松帮孩子建立和培养数学思维,种下学好数学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积极性"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调动了"数学积极性",学生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是非常基础的课程,数学的基础性决定在其他领域的拓展和广泛运用,如物理、天文学等多门学科都需运用到数学。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可以延伸到购物时的计算,梁桥设计等多个方面。中国父母一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教孩子数数进行简单的智力开发,可见数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一、设计意图数学内容虽然抽象,但是在现实生活却很容易找到原型,如果把幼儿周围的事物引入数学教学课堂中,使之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容,就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倍感亲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区域活动时数学区的孩子为了"会不会数楼房而争论不休"。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会数,有的不会数,会的洋洋得意,不会的疑惑不解,为了满足全体幼儿数数方面的知识需求,于是我设计了数学游戏《数积木》活动。活动目标:1.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课前慎思当问及"9+5=?"时,大部分孩子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得14呀,太简单了!"面对"你能说一说14是怎么得来的吗"这一问题时,孩子们会说:"姥姥告诉我的呀!""幼儿园老师说的!""我背出来的,我还会背9+6=15,9+7=16呢。"……在90%的孩子已经知道了计算结果的情况下,我们将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将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我想,数学是需要讲道理的。数学的学习,理应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基于这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分阶段幼儿学习丛书·轻松数学》共有4册。在每一册中,小读者都有一个可以轻松完成的目标。比如,在第一册里,孩子可以通过画直线和曲线,掌握与大小、长短、高矮、数量、图形等有关的数学基本概念;利用手指和许多有趣的图案,反复练习数数和数量的相关关系。通过游戏与学习,到第四册时,孩子已经可以顺利地进入100的数数和认数,掌握其数的名称和顺序、大小和概念。如果孩子对这些也已经全部掌握,就可以学习加减法了。《分阶段幼儿学习丛书·流利英语》也分为4册。孩子可以从最初的涂色、贴贴纸、找路线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始,反复…  相似文献   

10.
邓爱君 《考试周刊》2014,(48):73-7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从平实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赋予人以热情和毅力,它能增强人的勇气和信心。"兴趣"是孩子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以充分调动,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真正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数学被称为"百科之父",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就应该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但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一线经验做下浅析,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被称为"百科之父",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更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  相似文献   

13.
1 孩子数数越多越好吗?孩子学数数 ,年轻的父母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教起 ,1、2、3、4、5 ,一遍遍数 ,一次次重复 ,经过无数遍以后孩子也能不很清楚地机械模仿出“x墿erxi仭nx尙w摮”。家长见人就夸自己的孩子会数数啦 ,真的吗?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就知道啦。给孩子几个皮球 ,多于5个或少于5个 ,他均说出是5个来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 ,孩子不是真正的会点数(即一个对一个地数) ,而是机械地模仿重复 ,这不能叫做会数数。孩子稍大 ,5~6岁以后 ,有的孩子会说 :“我能从一数到一千”虽然不一定是在有意夸口 ,但却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文月 《学前教育》2022,(10):22-23
<正>曾经有家长问我,孩子上中班了还不能连贯地数数;到了大班,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会算,有时左右分不清,担心孩子不聪明,将来数学学习跟不上。如果我们对幼儿的学习方式有一定了解,会帮助我们对幼小的孩子进行科学的数学启蒙,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慢慢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而数学知识和概念相对抽象,如果不借助具体的事物和情景,幼儿是很难理解的。对于学前幼儿来说,数学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能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对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5.
许多数学老师在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时,总是评价孩子"粗心",尤其是计算题出错时。不仅仅是孩子,家长们、老师们也往往会把错因归结为"粗心"。似乎数学上的错误都可以归因为"粗心",至少计算错误可以归因为"粗心",然则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6.
分辨图画中的颜色宝宝在3岁时能认识5种颜色如红、黑、白、黄、绿或者蓝色。可以让宝宝在图中先指已经认识的颜色,再学一种不认识的如蓝色或紫色。用图画学认颜色能促使宝宝进一步提出学习要求,就会学得更快。开始学习倒数数过去学数数都是从1开头,现在要教宝宝倒过来数。会数数的孩子很容易学加法。如1+2是3,1+3是4。如果学会倒数数,孩子就会算减法,例如5-2是多少,宝宝用手指比减数的数目,从5起倒数两个手指,得出3。可以用儿歌学习倒数数。“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相似文献   

17.
数学被称为“百科之父”,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就应该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但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一线经验做下浅析,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爱学"数学,"会用"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生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学习数学很困难,要切实搞好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要让小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激引学生学习兴趣,与家长搞好教育意识,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显性走神"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注意纠正,会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恶性循环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在弄清原因的基础上,智慧地采用适当的对策,让学生"走神"回归"聚神",艺术地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数学童话,就是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有机嵌入丰富、灵性、唯美的童话故事中,将童话之"趣"与数学之"理"完美融合的一种文学表达形式。旨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小学生受丰富有趣的童话故事陶冶,会对数学学习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几年前的一次偶然,我发表了一篇《大比拼》数学童话,学生读作品时从心底自发崇拜,读故事时专注的表情,读后作业反馈的高效,让我感到震撼!并引发了我的思考:数学童话对小学生竟有如此独特的魅力!于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坚持自己编写数学童话,关注教材中童话情境的创设与开发,鼓励学生尝试创编数学童话。数学童话,成了跃动在孩子学习中的快乐音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