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淑平 《教师》2021,(17):33-34
口语交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方式策略,在地方方言的大背景下,教师应传承地域文化,传播地域文明,让学生获取口语交际技能,感受口语交际的魅力.文章先分析了方言在口语交际中的意义,然后提出了用方言教学,再现口语交际现场的策略,旨在让学生会说,乐于表达,敢于表达.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方言在读音上与普通话差别较大,有些用字也仅在一个地区使用,因而,给交际带来了较大困难。本文列举了散见于清朝以前各类古书上的咸阳方言,可望对方言的研究和语言的交际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人们需要一种共同语言来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于是便形成共同语,而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普通话。当社会分化的时候,语言也就跟着分化,于是便产生方言。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可以分成八大区域。当然,我国推广普通话并不禁止说方言,更不要消灭方言,而是要把握好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使其各自发挥好不同领域中的作用,更好地为人们的语言表达及艺术需求服务,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新野方言世代口耳相传。分析新野方言的声、韵规律,可以使人们了解新野方言的语音体系,把握新野方言与民族共同语之间的联系,增强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语文教育就是通过方言以育人,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一代代人,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人文精神积淀和终生学习能力"奠  相似文献   

6.
二语习得中的个人方言反映交际活动中个人的言语风格。英语中的"方言"(dialect)指不同语言使用者有关的语言特征,是"不同使用者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同一语言社区,不同的人群操不同的方言"。有人以英汉两种语言区别"方  相似文献   

7.
系统地记录新野方言的声调及声韵拼合规律,可以使人们了解新野方言的语音体系,以及新野方言与民族共同语的异同,从而增强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言因各种社会因素和地理因素而产生变异。语言变异就产生了语言的社会变体和地理变体。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和语言一样,不同的方言会造成语言交际障碍。语言规划是国家或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全国推广普通话是中国政府当前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方言电视、电影体现的是文艺的百花齐放,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9.
共同语和方言不是相互对立的。共同语的形成,并不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方言仍然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对二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会使语言研究、语言规范化更贴近语言使用,发挥其更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贵阳学院的师范生生活在普通话和方言并存的双语交际社团内,他们的语言态度与语言情感制约着他们对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要提高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扫除方言区师范生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普通话学习产生归附动机;针对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语音结构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模式,对症下药,进行强化练习以形成新的语音模式。  相似文献   

11.
吉林方言属于东北方言范畴,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吉林方言有着较为独特的语言体系,尤其在语用中体现出独特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以吉林方言交际的具体语料为基础,从方言词的选用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吉林方言词在语用中体现的形象性。  相似文献   

12.
方言常见于文学作品中,方言翻译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文章立足于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探讨方言的汉译英问题,分析翻译适应选择论对文学作品中方言翻译的实际指导意义和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中等城市鹤城区中小学生语言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最近十几年民众的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普通话迅速普及,已经成为当代生活的主要交际和传播工具;语言交际格局在近十年经历着单言(单方言)——双言的过程,今后又有向单言(普通话)转变的趋势;普通话的使用已由过去采用行政手段推广,演变为民众的自觉选择;值得重视的是,民众在自觉选择普通话的同时,正在逐渐淡化和疏远方言,方言保护问题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方言作为共同语的组成部分,是最鲜活的语言,最能反映群众本质生活。文章以忻州方言为研究对象,从修辞学角度,对方言各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变异中的主动修辞行为,口语交际中有意打破语言合作原则的表现样式,以及修辞对言语效果的影响作进一步阐释和分析,以期丰富方言学和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相似文献   

15.
怎样使用得体的语言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一直是困扰广大英语学习者的一大难题。其实,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学习社会方言中找到。社会方言中年龄、性别、行业对语言的限制以及语言中俚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语言现象对语言的得体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从社会方言中寻找语言的得体性是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使用不仅是语言能力的体现,也是语言态度的反映。本文主要采取问卷的方法,从情感角度和认知角度调查分析广西边境地区青年学生的语言态度。在情感上,绝大多数的人认为普通话和方言一样亲切好听;他们认为方言方便实用,普通话有利于交流。在认知上,他们对普通话具有普遍的认同感,认为普通话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也很重视方言,但是认为方言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我们在高中开发建设"普通话与方言"校本课程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普通话与方言"校本课程是集语言知识、语言规范、语言运用能力为一体的选修课,是培养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和交际能力的基础性课程,旨在使学生理性认识,掌握方法,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8.
方言与移民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方言的形成发展依赖于移民的迁徙,移民的方言是某一地域方言形成的语言胚胎,因而移民的迁徙走向与方言的空间分布、方言类型与移民类型存在对应性。此外,本文还从交互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移民在双言环境中的言语交际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移民方言与迁入地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进行了描写.  相似文献   

19.
二语习得中的个人方言反映交际活动中个人的言语风格。英语中的“方言”(dialect)指不同语言使用者有关的语言特征,是“不同使用者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同一语言社区,不同的人群操不同的方言”。有人以英汉两种语言区别“方音”(accent)和“方言”认为:汉语的“方音”与英语的“accent”虽都表示一种“语言特征”,但意义并不完全对等。汉语的“方音”指标准音以外的地方口音,而英语的“accent”可指包括标准音在内的任何方音。汉语的“方言”与英语中的“dialect”也有类似的意义差别:汉语的“方言”指标准语以外的地方语言,  相似文献   

20.
兰山区是临沂市委市府所在地。临沂兰山方言历来为人们口耳相传。系统地研究临沂兰山方言的语音体系,完整地记录兰山方言的的声韵调、声韵拼合及音变规律,可以使人们了解兰山方言的理论体系,把握兰山方言与民族共同语之间的联系,增强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