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艳  陈宁 《图书馆论坛》2023,(10):30-39
19世纪初以来,《陶说》《陶冶图说》《景德镇陶录》《饮流斋说瓷》《匋雅》《陶记》等中国陶瓷古籍被陆续翻译成日文,在日本掀起了学习中国陶瓷、研究中国陶瓷的风潮。上述日译本可以根据时代发展分为4个阶段类型,且每个阶段的日译本都有着独特背景,具备不同的版本特点。文章通过对背景以及版本特点的梳理,厘清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古籍日译本的发展历程,明确陶瓷古籍在日本传播的驱动因素,为中国陶瓷典籍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具体落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2月23日,在由文化部发布的首批《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中,浙江省共有110部古籍入选。《名录》共收录2383部珍贵古籍,从先秦两汉至明清,所有古籍按时间先后分类。《名录》的建立,标志着自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以来中国第一次古籍普查已经启动,而且规模也超过了历次,入选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标志着在新世纪由我国政府组织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序幕正式拉开。云南省图书馆有40种珍贵的古籍文献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将对提升云南省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景德镇陶瓷千年的生产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陶瓷档案,这些陶瓷档案亟待开发和利用.本文在对景德镇陶瓷档案的价值分析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景德镇陶瓷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路径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锡良陶瓷工艺美术世家是当今景德镇最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世家。其陶瓷世家的形成可以说浓缩了20世纪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他在传承民国时期王大凡新粉彩瓷画的基础上开创了写生创作法,将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林宏磊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2):112-113,117
2008年至2020年,我国公布了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有1,132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入选。文章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文种、版本、收藏机构等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就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发掘不充分、民间开发力度不够、保护措施欠缺、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是瓷都景德镇建镇一千年。金秋十月,由国家科技部和江西省政府共建“陶瓷科技城&;#183;陶瓷材料与工程国际研讨会”和国务院批准的“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召开,把景德镇千年华诞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世界产瓷国和全国各地宾朋云集景德镇,以致成为全国和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作为当地主流媒体的《景德镇日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昂的战斗姿态,奋战十天十夜,  相似文献   

8.
我馆藏《古文品外录》等四种古籍均是少见、珍贵的善本。文章对这四种古籍从版式印刷、版本流传、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文涛 《中国索引》2009,7(4):33-38
潘树广先生编著的《古籍索引概论》对现代学人搜求古籍意义重大,该书附录中收入的《古籍索引要目》一文堪称“索引的索引”,对于我们从事古籍研究,利用古籍查找资料帮助巨大。所收古籍文献断限为20世纪80年代早期,本文是在《古籍索引要目》基础上,广加收集潘先生截稿以来学术界新出现的古籍索引,体例一仍旧例。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电视台《景德镇新闻》栏目于2010年3月17日专门开辟"记者看项目"专栏,以记者和主持人独特的视角对本市重大、重点项目进行了一次集中的巡礼.受众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是大连图书馆代表性馆藏之一,其中17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而未入选者亦不乏珍贵之处。选取其中的4部古籍,从成书过程、版本特色等方面探讨其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云南图书馆》2007,(1):F0002
2006年1月29日至2月4日,由云南省图书馆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图书馆、景德镇市文化艺术展示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千年瓷韵”昆明首届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精品展在云南省图书馆隆重举行。云南省文化厅长贺光曙,副厅长陶国相、黄丕义、熊正益、范建华,厅有关处室的领导和云南省图书馆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以及景德镇市代表团的嘉宾共同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13.
凭着多年从事古籍管理编目的经验,对《文献著录实用手册》中古籍著录部分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古籍的内容形式特征,分析了古籍分类现状,剖析了以《中图法》、《总目》类分古籍的弊端,从而说明制定一部具有权威性的、新型的《中国古籍分类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古籍整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而且有利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藏书目录,见于记载者,以西汉刘向《别录》、刘歆《七略》为最早。彼时无雕版印刷,书皆写本,固无“版本”之称。唯写本不一,文字每多歧异,篇章或有参差,校雠定著,优劣自见。《晏子》有中书、太史书、臣向书、臣参书,《管子》有中书、太中大夫卜圭书、臣富参书、射声校尉立书、太史书,即所谓异本也。《晏子书录》云“中书以夭为芳,又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者多”,是谓中书校雠不精,非善本也。订讹补阙,端赖别本。《新唐书》谓韦述“蓄书二万卷,皆手校定,黄墨精谨,内府书不逮也”。宋朱弁《曲洧旧闻》云“宋次道藏书皆校三五遍,世之蓄书,以宋为善本”。我国藏书家多蓄异本,尤重旧刻旧抄,断简残册,视若球璧,良有以也。至于古香吨薹,题跋庄严,钤印有序,足资缅怀往哲,悦目怡情,又赏鉴家之所由来也。于是宋元明清旧刻本,名家抄校题跋本,日为世重,称为善本。一九七八年国家开始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至一九九八年全部出版,历时二十年,著录中国大陆公藏善本五万六千七百八十七种,为自来善本书目之冠。山东大学图书馆收藏古籍二万余种三十余万册,初为教学研究资料,限于财力,鲜有宋元旧本,而以明清刻本为大宗。《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创始之初,余供职于山大图书馆,受命清理善本,从古籍书库中遴选善本数百种,合原定善本,共约一千二百种,制成卡片,上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同时编成《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交山东大学印刷厂排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陶瓷古籍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载体。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陶瓷典籍外译成为中外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文章基于全球图书馆联合目录WorldCat,通过调研中国陶瓷古籍及其外译本在全球图书馆的馆藏数据,梳理中国陶瓷古籍在海外传播的现实状况,结合不同典籍、不同译者的译文进行系统评析,总结中国陶瓷古籍在海外传播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中国陶瓷跨文化传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发现中国陶瓷古籍的海外传播存在传而不透、传而不正、传而不通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包括加强中外学者以及中外出版机构的密切合作、优化中国陶瓷古籍的外译策略、开展中国陶瓷古籍文本的系统深入研究等。通过系统梳理中国陶瓷古籍的海外传播状况,以一种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陶瓷文化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与影响,对于提升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以上海博物馆藏竹书《易经》及马王堆帛书《易经》的文献内容为例,从版本校勘、文字用例、文本解读和音韵研究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大量新出土的简帛古籍所具有的重要文献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要求,在各收藏单位申报的基础上,经反复审议、遴选、论证,文化部初步确定3005部珍贵古籍人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8家单位入选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9.
清乾隆时期,我国最大的官修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其四部分类法沿用至今,为现代图书馆古籍分类、编目所采用。CALIS古籍联机编目利用网络技术建设古籍联合书目数据库,使广域环境下的古籍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探究吉林省图书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种古籍的版本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