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留白原是中国绘画构图的一种技巧,后延伸指艺术创作中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而特意留下时间空间上的空白,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妙境。中国古代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所谓“实者虚也,虚者实也”,虚实相克相生,相辅相成。那么如何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设置“留白”,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留白”:  相似文献   

2.
诗歌意境“虚”与“实”的辩证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创造意境的一条重要的艺术辩证法则和总的创造方法。实现诗歌意境虚实结合的三条途径是: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分呈。  相似文献   

3.
诗歌鉴赏常会用到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那么到底什么是虚实相生呢? 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应注意“虚”“实”的不同内涵和二者的辩证关系,联系具体作品来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和采用空白艺术,必须注意其目的性、知识性和适度性,要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停”、“导”结合,虚实相生,使学生的思维张弛相济,使教学结构疏密相间,川页情合理。本文围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从其实施依据、研究意义及具体方式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留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种“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虚实相生,使“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我们也可以适当地把“留白”手法应用于教学,以此构成课堂的“虚实效应”,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教学更富有成效。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留白”艺术,打造美丽历史课堂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正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被挤压的思维时间释放出来,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感悟,主动探索,促成新的认知的生成。这种空白艺术的运用,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激活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语文教学实处蕴虚,虚处含实,虚实相生,形成悠远的意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运用空白艺术,是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被挤压的思维时间释放出来,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感悟,主动探索,促成新的认知的生成。这种空白艺术的运用,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激活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语文教学实处蕴虚,虚处含实,虚实相生,形成悠远的意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运用空白艺术,是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虚与实是文学艺术广为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虚,多指空灵超脱或引人产生联想、补充的笔墨;实,指真实具体的描绘文字。它们是一对矛盾的辩证统一体。“虚”并非是虚无缥缈,而总是依托于一定的“实”;“实”也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实,而是艺术再造的“实”,导向一定的“虚”。构思行文过程中.虚笔与实笔兼使,二者密切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种技法即所谓的“虚实相生”。我国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论诗有言,诗家写景“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这其实是对诗“贵虚实见意”的强调。所谓“写得太实则无诗”,此理也同样适用于写作中,请看《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段的精彩描写。  相似文献   

9.
诗歌艺术之精华便是意境。古之诗家以创设意境为写作之第一要求。意境是诗人主观心灵与客观物境的融合,即“情”与“景”的融合。所谓“情景境界也”,即为此意,它是一种虚实结合体。虚实相生的典型手段是空白的运用和处理,教者应善于引导学生用“心”去发展空白,用“情”去领悟意境。一、发现空白,解读空白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古代诗词乃至现代诗文作品都运用了空白手法。语文教学固然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实”处揭示、理解诗词的意义,还应该从“虚”处让学生领悟那未尽的言语之外的广阔意境和丰富内容。即学会发现空白,解决空白。如学习…  相似文献   

10.
“虚实”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求“虚”与“实”的妙用 ,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审美模式。虚实分写 ,情景互见 ;实象涵虚 ,融情入景 ;虚中有实 ,景藏情中 ,是“虚实相生”的三种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重要理论认为,宇宙间和一切审美活动都是虚和实的统一,因而把虚实结合定为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基本原则之一。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虚与实的辩证关系,重视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因此,我们鉴赏这些艺术。也必须抓住虚与实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进入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12.
建立在有无之辩基础上的道家虚实美学思想,对中国的艺术创作及艺术审美心理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虚实美学思想包含着三个重要的基本观点--虚实统一,虚实相生,实生于虚.它一方面阐明了虚实的相生与统一,另一方面又以虚为本,对"虚"进行了强调,从而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审美心理,将中国艺术创作引向了虚实结合,以虚为尚的道路,使中国艺术表现出追求无限、崇尚空灵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虚实相生是中国占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抒情文学意境美的重要标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苑中,古典诗词可以说是最具有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的艺术。诗词作家们通过自己巧妙构思、精心创作往往能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姜斋诗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网《诗品》)的艺术意境:作家如何才能创造虚实相生的艺术意境呢?对此,清代画家邹一挂论绘画的一段话可谓深得要理:“人言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人者,不能绘其情;此数者虚,不可以形求也.不知实者逼肖,虚者自出,故画北风图则生凉,画云汉图则生热,画水于壁则夜闻水声。谓不能者,固不知蜮也。”(《小山画谱》)在描写变境上表达出虚境,做到寓无于有、以有托无、以形写神、以景传神,同时又以虚境来统摄实境,藏虚于实,这样就能达到神境自现。诗画相通,在.占代众多的诗词作家中.巾帼词人李清照的词是颇富虚实相生的艺术意趣的。其后期名作《声声慢》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重要理论认为,宇宙间和一切审美活动都是虚和实的统一,因而把虚实结合定为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基本原则之一。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虚与实的辩证关系,重视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因此,我们鉴赏这些艺术,也必须抓住虚与实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进入艺术境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虚与实主要表现在下述两个层面:(一)作家经常用虚的手段去加工和表现实物,从而使实物更加逼真和神妙。(二)作者在表现客观现实的真情实境时,又因心造境,以手运心,将客观的真实境象转化为充满作者主观情意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15.
<正>虚实相生,本是绘画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除了绘画之外,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呢?大体有以下几类: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回忆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描写为实,侧面  相似文献   

16.
在古诗词赏析活动中,我们常提到“虚实相生”这种表现手法,这里所谓的“虚实”,是从意象的角度来说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谓之“实”;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和神仙鬼怪世界等,当为“虚”。虚景和实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转化,最终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即通俗所谓的虚实相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文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虚笔,即作者不直接、正面把话讲完,留下“空白”和空间,让读者去想象、思考、品味、琢磨,从而将欣赏者带进一个寓意深远的艺术境界,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所谓“虚实相生,寓实于虚”,“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圣俞)等,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虚笔,虚中见实,是我国古代艺术的传统特点。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教学也应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教学留白的艺术乃是指将留白手法运用于教学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教师有意识地留白,就是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在教学时留有余地,创造知识上、心理上的暂时性“空白”,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通过教师所留之“白”,使学生生出“实”来,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以形成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教学氛围。教学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留白技巧与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教学更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赵恒青 《中学文科》2009,(16):43-43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它通过“空间感”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空白艺术的运用,目的都是把绝妙的东西和深刻的内涵留给观众和读者,给他们留下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有意设置的空白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考的余地。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思索,主动探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芮瑞 《学语文》2003,(6):12-13
虚”和“实”是中国艺术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也是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已故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一生执著于艺境研究 ,在他的多篇文章中都谈到了中国艺术虚实相生的艺境结构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见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五册)就是一篇关于虚实问题的专论。“虚实”是一对美学范畴 ,“本义指空无与实在相对立的两种状态。”(《中华美学大词典》) ,运用于艺术和审美活动的空间意识的表现 ,则具有多种含义 :1、实指艺术作品中直接可感的形象 ,虚指艺术作品中由直接形象生发而又联想或想象所得的间接形象 ;2、指真假 ;3、指虚构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