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孙子“仁”的思想与战争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梅 《滨州学院学报》2007,23(5):117-120
"仁"的思想是构建孙子军事理论的指导思想之一。孙子虽然较少直接论述"仁",但他阐述的"慎战"思想、"全胜"思想和"战后修功"思想却集中体现了"仁"。孙子"仁"的思想与战争法的基本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研究孙子"仁"的思想,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战争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子"敌战"思想是孙子军事战争理论的基调所在。"敌战"思想的内涵包括了敌我对立,主动进攻,胜敌而益强的具体内容。"敌战"思想与"慎战"思想、"胜战"思想及"备战"思想共同构成了孙子军事战争理论的体系,而"敌战"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中的主导因素,是其理论架构的基石。孙子"敌战"思想在现代国际产业竞争和产业战略管理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子和戚继光这两位大军事家都具有系统深刻的情报思想。孙子创立了以"知论"为核心的情报思想体系,成为指导后世兵家研究与应用情报理论的最高法则;戚继光则将孙子的情报理论灵活运用于复杂的军事行动,最终形成适应时代、内容丰富、操作性强的情报思想。孙子情报思想"纲领精微莫加",而戚继光重在从"详细节目下手",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阐发,主要体现在对情报地位和作用重要性的强调、情报分析、情报获取、情报保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知”的逻辑和“胜”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阴阳化生"的理论用"阴"、"阳"来阐释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孙子承袭了老子的理论,并且为了与战争的实践相一致,发展了老子"诈"和"奇"的思想。这种"诈"和"奇"的思想,一旦解析,就可以捕捉到孙子军事思想的核心"知"和其逻辑演绎下的"胜"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孙子“庙算”思想溯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追溯了孙子"庙算"思想的理论源头,论述了"庙算"理论与八卦、《周易》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比较,阐述了孙子"庙算"体系的理论贡献和"庙算"要素的科学内涵以及古人从"占卜"到"庙算"的历史发展轨迹,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孙子"庙算"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滨州学院学报》2018,(5):23-28
《孙子兵法》强调取人而因变,重德而保民,目的是为了通过贯彻"必以全争于天下"的战略原则,以实现"安国全军"及"自保而全胜"的战略目标。孙子力争"全胜"的战略思想,体现了军事功利主义与军事人道主义的有机统一,而与西方功利主义迥然有别。其启示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诡道"是《孙子兵法》的"唯一规则",这种学者们的传统认识,首先论证了孙子在《计篇》宣讲的主题,是其"兵法"的第一个重要法则,即如何估算国与国之间"兵力"的大小,从而"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进而指出的"兵者,诡道也",只不过是统一于他整个兵法之中、却与这第一法则相对应的第二个重要法则。孙子如此行文,是因为他习惯辩证地看问题,主张"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相似文献   

8.
朝鲜半岛的文化很多方面受中国影响,中国汉字很长时间内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朝鲜五科考试《孙子兵法》列入其中,中国兵书传入朝鲜可能早于日本。朝鲜时代的知识分子把孙子思想作为哲学来学习,如今这部世界第一兵书创下韩国出版史的最高纪录,在韩国的普及率非常高,广泛应用于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影响一代又一代韩国人。韩国企业家崇拜孙武和毛泽东,用兵法创造"汉江奇迹",掀起了"孙子经营学"的热潮。韩国学者用孙子精髓诠释中韩军事关系,应对朝鲜半岛局势,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9.
亦熹 《老年教育》2014,(9):14-15
<正>头戴旧军帽,身穿"国防绿",脚蹬解放鞋,斜背绿"军挎",自行车座子拔到顶,挂上一把钢丝锁,一手插裤兜,一手扶车把……这副打扮,现在叫"耍酷",那个年代叫"派儿"或"狂气"。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提出"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于是,军帽、军挎、军腰带等军用品风靡全国。一身军绿,不仅成了年轻人时尚的潮流,  相似文献   

10.
宋代以"崇文抑武"为重要治国方略。这一方略一方面强化了孙子兵学"文"的方面,促进了孙子兵学文献的繁荣和发展,而且使《孙子兵法》的"慎战"、"备战"、"将道"以及形、势、虚实等军事思想与儒家统治思想相对接,上升为指导国家军事斗争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孙子兵学作为"武"的特质,其诡诈机变之术,带有强烈实践性特征的作战指导原则却遭到排斥,使之难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获得创新和发展。这就使孙子兵学出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分裂。这种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宋以后孙子兵学的发展走向,也成为中国传统兵学文化值得关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知"是"兵圣"孙武子《孙子兵法》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概念,贯穿《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即知彼知己、知天知地之"知"。《水浒传》将兵书战策中深奥的作战原则、方法,形象生动地写进了一幕幕精美绝伦的斗智斗勇画面,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军事作战的诸多规律。那一连串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战役,具体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以脍炙人口的"三打祝家庄"为例,解读梁山好汉三次攻打祝家庄的得失成败中所蕴藏的孙武子之"知"的精妙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论孙子的情报思想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中阐述情报认识论的杰出代表。从先知的重要性、情报搜集的连续性、战略要素认识的完备性、情报评估的科学性、情报谋略的微妙性以及知彼知己、实事求是等多个视角分析了《孙子兵法》中的情报思想。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中阐述情报认识论的杰出代表。从先知的重要性、情报搜集的连续性、战略要素认识的完备性、情报评估的科学性、情报谋略的微妙性以及知彼知己、实事求是等多个视角分析了《孙子兵法》中的情报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在军事领域与非军事领域有四个结合点:讲究物质力量,不求鬼神;关注势的大小,利用势转化出来的破坏力;敌军是创造活动指向的客观对象;把握"地与兵形"、"地与吏卒"、"地与敌军"、"兵形与吏卒"、"兵形与敌军"、"吏卒与敌军"等六大关系驾驶兵形。以企业经营活动为例说明在非军事领域内运用孙子兵法应从上述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商场与战争有其相通的共同特点,以《孙子兵法》的智慧,精神指导商业实践,有如下要点:一、知彼知己,以“知”制胜;二、推陈出新,以“新”制胜;三、谋在人先,以“谋”制胜;四、合纵连横,以“交”制胜;五、奇正相生,以“奇”制胜;六、兵贵神速,以“快”制胜;七、以战养战,以“借”制胜;八、灵活多变,以“变”制胜;九、智勇双全,以“勇”制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从知的两种涵义"知"和"智"来阐述孔子的知论.孔子认为"智"源于"知","知"最终必归结于"智","智"则是"知"的行为的一种完成,一个人必须经过"知"的过程才能成为智者.因此,"知"和"智"相异又相连.孔子的知论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独立系统的知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银雀山汉简再现了“桂陵之战”的全部作战过程。汉简对孙膑在桂陵之战前期铺垫部分的描述,当今学者少有论及。这两部分一是齐魏两军对峙,孙膑结阵“伐交”,威慑敌人;二是南下平陵,孙膑巧用“诡道”,以谋运兵。这两部分是“围魏救赵”的重要铺垫,充分反映了孙膑超群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精深的用兵计策。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非常重视学习研究《孙子兵法》,早年求学时对《孙子兵法》就有所接触,延安时期做过精深研究,晚年依然格外垂青。《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观点深受毛泽东赞赏。重视学习运用兵书又不依靠兵书打仗,是毛泽东对待《孙子兵法》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9.
全胜思想是孙子战略思想的核心,在对孙子全胜思想进行现代诠释的基础上,运用孙子的"伐谋、伐交、伐兵、攻城"战略划分模式,对四种不同的企业竞争样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指出了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竞争样式对于竞争取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提出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的战略思想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的赞许,"伐谋""伐交"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条件和途径,而"伐兵"则是实现这一最高战略的保证。近年来,南海问题不断升级,作为中国"核心利益"的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将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孙子的"三伐"战略为视角探讨我国南海战略,以"上兵伐谋以争全胜"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最佳指导思想,处理好中美间的战略博弈;借鉴孙子"伐交"思想,做好南海问题上的外交斗争;做好"伐兵"的准备,全力维护我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通过"三伐"并起,既宣示我国重视和平的良好意愿,又要宣示我国具有通过"伐兵"来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从而真正有效地遏制战争,维护我国南海的领土和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