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笔者受邀到一所中学上特级教师展示课,课题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本文是这节展示课的授课过程和设计意图的介绍,供大家参考.一、教材分析"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向量概念及其表示、向量的加法、减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介绍的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教学案例,运用建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注重学生的情感分析,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兹展示如下.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学习既是对上一节  相似文献   

3.
问题串是否有效、合理,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活动的关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过程用问题串展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推进,一步步获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然后运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活动质量高,对数学理解深刻.  相似文献   

4.
1关于教学内容的解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共线充要条件,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知识,本节课内容是教材第5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向量具有数和形的两种特征,是数学中解决几何问题的工具,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解决起来更加简捷;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把几何问题向量化的理论基础,这一定理说明了同一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表示为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定理本身蕴涵着严谨、条理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合理引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高的数学素养.本节课的重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在充分理解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的基础上,多方位、多角度设计有关训练题,从而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2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如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会作出由给定的一组基底所表示的向量,会把任一向量表示为一组基底的线性组合.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本节课深层次的目...  相似文献   

5.
问题串是否有效、合理,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活动的关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过程用问题串展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推进,一步步获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然后运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活动质量高,对数学理解深刻.  相似文献   

6.
向量是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尤其是解决几何问题,常有独到之处.下面我们来看看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一、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  相似文献   

7.
从近几年高考对平面向量的考查来看,小题考查向量的概 念与运算,大题考查以向量为载体结合三角函数、平面几何、解 析几何等知识的综合问题。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将平面向量 与平面几何联系起来;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是平面向量坐标表 示的基础,它揭示了平面向量的基本结构;平面向量的坐标运 算将平面向量的运算代数化,实现了数与形的紧密结合。在新 课标高考中,应重视向量的工具性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 运用。  相似文献   

8.
江俊 《数学教学》2015,(3):13-16,38
笔者所在学校最近一次高三模拟测试题中有一道关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填空题,笔者所带班级很多学生在这道题丢了分,通过调查发现居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完全没有思路,还有部分同学想到应该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求解,但不知该怎么用,陷入理解题意、掌握概念却解不出题的困境,这一情况让笔者不得不反思如何让学生"吃透"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及部分高考试题,探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几何特性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中数学教材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一节中介绍了:  相似文献   

10.
对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空间向量基本定理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分析及目标和重难点分析,结合向量共线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从一维、二维角度出发,类比概括出空间向量基本定理,以空间向量基本定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新版高一《数学》下册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三节“实数与向量的积”一节中 ,介绍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何一个向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 ,使 a=λ1e1+λ2 e2 (此时 ,e1、e2 叫该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 .         图 1这个定理的证明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任给两个不共线向量e1、e2 ,则可表示出向量 =λ1e1+λ2 e2 (λ1、λ2 ∈R) ;(2 )对于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a ,都可以用该平面内的不共线向量e1、e2 来表示 .对于(1) ,由实数与向量…  相似文献   

12.
1一道课本例题人教社2004年版的高中数学第一册(下),5.3“实数与向量的积”这一节给出了两个定理:共线向量定理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此后课本安排了一个例题.“例5如图(此处省略)OA、OB不共线,AP=t AB(t∈R),用OA、OB表示OP.”课本推得的结论是OP=(1-t)OA t OB.这个例题实际上证  相似文献   

13.
人教A版必修四第94页介绍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e1、e2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指出,平面内任何向量都可以沿两个不共线的方向分解为  相似文献   

14.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实质与物理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是一致的.在物理中我们经常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题.同样在数学中我们也要善于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题.以下是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近年的高考题,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平面向量这一章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向量坐标表示的逻辑前提,是用向量法求解几何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很多中学教师认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课内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此前的教学内容由实际问题引入向量概念,研究了向量的线性运算,集中反映了向量的几何特征,而本课时之后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向量的坐标及坐标运算,并运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向量的代数形态,本节内容从前面的知识中得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所以  相似文献   

17.
向量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它将代数和几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中,共线向量定理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高中数学向量问题的基石,如果对这2个向量定理理解不透,很难学好向量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在平面向量中,共线向量判定定理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两个最基本的定理,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这个结论也就是这两个定理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三点共线的性质定理,教师在上课中给予一定的强化和重视,将会给解题带来不少方便,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正弦定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如下分析.一、本节内容在全书中的位置《正弦定理》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5册(必修)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向量共线定理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若给(或选)定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即一组基底),则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用这两个向量(即这组基底)来表示.这样,若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夹角及模均已知(或可求),则可以这两个向量为一组基底,于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