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楼梦》第五回的“正册”判词,不仅预示了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和结局,而且在排序问题上,作者也匠心独运。判词的排序首先遵从了封建社会主子小姐、媳妇这个大的等级框架,将主子小姐排列在前、媳妇排列在后;接着按人物形象与宝玉的婚恋关系和贾府关系,出场顺序和出场率,还有作者对这个角色的珍爱程度,以及如何达到一种大体的平衡等,将金陵十二钗判词以两两相对的形式排列而出。  相似文献   

2.
香菱是《红楼梦》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首先,她是全书第一个出场的女子;其次,她是作者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给了判词的唯一一个女子。正如判词所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她是一个非常命  相似文献   

3.
一部《红楼梦》,二百多年来为无数读者所倾倒,其魅力真可谓无穷,作者饱含着情和泪,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封建末世贵族家庭的生活图画。从中我们可以看见,在以贾母为首的主子们的行乐图背后,隐伏和暴露着无数的矛盾。 《红楼梦》第五回中有“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之类的判词,不仅是在揭露贾府衰败的原因,也暴露了宁荣两府的矛盾。贾府的内部矛盾是很多的,前人多已论及。作为贾府的玉字辈的媳妇凤姐和尤氏,自不免有着明里暗里的矛盾斗争,在此专就她们之间的矛盾,进行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作者多年来针对女性性工作者的实地调研与艾滋病干预工作经验,归纳了与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风险相关的各类因素,构建出"结构—关系—主体"的分析框架。其中,"结构"包括:扫黄政策、艾滋病防治政策、经济与贫困、社会歧视、性与社会性别文化、社会流动等;"关系"涉及:性产业的组织形式,小姐与妈咪、客人、邻居、警察及小姐之间的权力与互动关系;"主体"则是关于小姐个人在专业知识、工作实践、认同方面的能动性与主体性。相比于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框架,本文提出的"结构—关系—主体"的分析框架关注到小姐人群所面临及关心的健康问题远远不止艾滋病,而是更为宽泛的包括暴力、一般妇科问题、社会歧视、心理健康、性病与艾滋病在内的"职业健康"问题。这个框架不仅扩展了对"艾滋病"的社会学想象,更有利于指导实际的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判词》是以《红楼梦》整部书的“小样”形式出现的,其中每首判词的人物排序,与整个叙事结构的设置、叙事内容的层面都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学术界迄今为止,不是很少触及,便是语焉不详。因此,探讨金陵十二钗判词的排序是揭开《红楼梦》叙事结构的一个重要的视角,并透视其在《红楼梦》整体叙事结构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判词在我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判词制作的一个鼎盛时期,后人评价其为"兼蓄唐宋、文情并茂"的文学佳品,而且清朝末年判词已经具有现代法律文书的特点。从语言特色、框架结构、逻辑推理等方面对明清判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官方与非官方判词的制作特点以及区别。  相似文献   

7.
正《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初进贾府,贾母及媳妇姑娘们倾巢出动,以礼相见。正在这时,只听见后院飘然而至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是谁?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话过后,小说才写一个"丽人"出场:她"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原来是"凤辣子"——王熙凤。文学作品描写人物使用这种先"声"后人的表现方法,叫作"先声夺人"。先声夺人是我国传统的描写人物出场的写作艺术,古代章回体小说不乏出色的名笔。人物出场的先声夺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09,(3):6-6
字典公公主持的词语联欢会开始了,第一个出场的是"花"小姐。"花"小姐穿着华丽的衣服,衣服上还点缀着亮闪闪的珠宝。她款款地走上台,手握话筒向观众致意:"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一说到我,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花是植物的一部分,可以装扮万紫千红的春天。但我在日常语言中,除了表示可供观赏的植物外,还有丰富的修辞功能。下面我就给大家表演一下。"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见到"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晴雯和袭人的两首判词,曹雪芹先生将两人对写的意图明显.结合作品,本文拟从长相、能力、彼此之间的关系、与他人关系等方面,对她们进行粗略比较,人物异同立现.  相似文献   

10.
排序题,就是给出一组次序混乱的句子,要求考生将句子重新调整,使之排列有序,语意贯通。排序题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即考查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排序"是中考的一个常设考点,从2012年中考命题的基本形式看,排序题又可分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语境类排序题,就是在题目设置的语言环境下,要求考生将一组无  相似文献   

11.
说话、写文章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言为心声”,感情的表达市要依靠语言,读者要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依靠的也是语言。而语言的排列在意思的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排序题的设置,就是为了考查学生对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条理性和连贯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排序题的关键在于弄清题目所给排序项之间的关系,把握词序和句序特点,掌握各种文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敦煌文献伯3813所录唐代判词中,有数则判词与存世唐判如《龙筋凤髓判》等相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异。其叙事均稍为繁复、滑稽戏谑的特征明显。上述特点显示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已经开始偏离"临政治民"的功能,而逐渐带有世俗化与娱乐化的倾向。这些判词与南宋学者洪迈《容斋随笔》所述"世俗喜道琐屑遗事,参以滑稽,目为花判"的特点相近。就文体渊源而言,敦煌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虽无"花判"之名,却基本具备了后世花判的主要特点,实为宋代花判之滥觞。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现代汉语多项定语类型、表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限制性定语排列顺序、描述性定语排列顺序、定类性定语排列顺序、"的"隐现问题等进行研究。研究显示:顺序排列的过程中主要是依照时空范围性定语、领属范围性定语、数量范围性定语顺序对限制性定语进行排序;在环境基础上依照主谓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其他描述性短语对描述性定语进行排序;依照距离原则对定类型定语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14.
永远不晚     
日语学习班新一期开学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不,自己。”老人回答,小姐愕然。老人解释:“儿子在日本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里咕噜,我听着着急。我想能够同他们交流。”“你今年高寿?”小姐问。“68。”“你想听懂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被理发狮     
电视屏幕里,主持人鸭小姐在报幕:“下面是精彩的魔术表演……”魔术狮出场了:他一下子就把鸭小姐变成了鹅小姐。正在看电视的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使劲拍巴掌: “太奇妙了!”这时,魔术狮的弟弟小九来了。小个子猫问小九:“你也会像你大哥那样当魔术狮吗?”狮子小九说:“我想干  相似文献   

16.
高宇 《文教资料》2014,(36):50-51
判词是古代司法官员断案决狱的裁决文书,也是处理日常公务和发表评论的一种应用文体。判词作为法律判断的结论,是对判断经过和结果的确认,是对判断结果的直接文字表现形式。判词作为一种司法文体,它的产生、发展、成熟、完善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判词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司法状况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同时又发挥着独特的历史作用。从历史资料来看,中国古代判词写得文采飞扬,形式上充满文学色彩,内容上又法、理、情兼容。如今我只是粗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古代判词的研究,理清其发展的历程,重点总结出判词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分析判词文学化、儒家化背后的原因,找出判词真正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7.
论妙玉     
妙玉在《红楼梦》众多女性形象中,是既独特、又典型的。她名注“金陵十二初”正册之六,可见是个紧要人物了,但在书中却着里甚少,是十二初中写得最少的人物之一。在前八十回中,有关妙玉的文字只有五处(除开第五回中的判词及词曲),其中有她直接出场的才两处。作者对她惜呈如金,正写不多。更多地是采用倒写、暗写、“不写之写”,给人物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她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她是十二钗中唯一的女尼形免以“槛外人”自居,然而内心却异常不“安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两句判词,道出了她内心尖…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意图在参与"小猴找家"这个数学活动时,我班幼儿很快就能按照物体数量的多少进行正向、逆向排序,延伸活动时我带他们到户外观察周围环境中还有什么样的序列,操场上早操用的"定点小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边观察小花的排列顺序边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些小花竖着看,一排就是一  相似文献   

19.
金陵判词以各种不同修辞手法来表达语言的含蓄美。两种英译本的作者为了再现金陵判词的这一特点,在译文中各自发挥了译入语的优势,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了不同的翻译风格和审美情趣。文章探讨了这两种英译本的特色旨在探讨含蓄美在英译中的再现。  相似文献   

20.
永远不晚     
新一期日语学习班开学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 “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 “不,自己。”老人回答。 小姐愕然。屋里那些年轻的报名者也愕然,有的嗤笑。 老人解释:“儿子在日本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里咕噜,我听着急。我想听懂他们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