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法指导创新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基本诉求,对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丰富助力支持。教师对学生展开学法引导和传授,需要做好学法筛选、学法提炼、学法总结。学生掌握科学学法,并以学法为基本支撑,开展多种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极大提升实践活动品质。  相似文献   

2.
学法指导课程化是物化、落实学法指导的有效渠道。N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从学校层面建构系统化的学法指导课程体系,并持续开展了4年的学法指导课程化的实践探索,具体包括学法指导专题讲座、学法指导校本课程、渗透式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主题班会、心理疏导类课程和学法指导个案诊断等。研究发现:学校统筹规划、全面实施是学法指导系列课程落实的关键,"淡化差、尊重异"且帮助学生优选学法是实施的要领,结合特点、分类落实是实施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指出了开展学法教导指导的重要性,并通过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勤记笔记和及时复习等措施,阐述了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4.
学法指导,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教法制约和影响学法。科学的教法会促进学生良好学法的形成,提高学习效果。但是反过来教法也受学法的制约。教师选择一种教法,运用一种教法,首先要考虑学法的指导需要。不从学法的实际出发,任意采用一种指导法,教与学脱节,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法与学法相机配合,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学法指导,可以归纳十种: 1.讲授指导法。许多知识、规律和方法,教师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让学生照法实践。例如指导分段,有按时间为序分段法、按空间为序分段法、按事情发展为序分段法、按事物类别为序分段法及分段标  相似文献   

5.
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问题边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法指导,是当今小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当前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乃至作文教学中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汉语拼音教学中同样也存在着学法指导,这个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教学就应教学生以学法。在职高学生语文学法的指导上,明确学法类别是基本前提,选用恰当的指导形式是必要途径,分层指导学法的系列构成,进行常规性学法指导、传统基础性学法指导、现代创新性学法指导是学法指导的主体内容。但学法指导决不应成为一种知识传授,而必须在实裁中熟练并加以创造性运用,只有把握学法指导的这个基本原则,实施学法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职业学校开展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本就职业学校开展学法指导的内涵和原则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并指出了职业学校开展学法指导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依据新兴的学习科学,针对学生的特点,为了使学生会学而进行的科学方法指导。它属于教法学范畴,也可以称之为“导学法”。学法指导是创设、实践和发展学习科学的基础工作探索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的基本方式,使教师易教,学生易学,这无疑是当前学法指导的重要问题。经过几年的探(?)我初步认识到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较为广泛使用的有以下六种方式(当然,隔行不隔理,数学、自然等学  相似文献   

9.
一、现状与认识近几年来,学法指导在我国各个层次的学校渐次展开,教育战线出现了一个学法指导的热潮。从理论研究来看: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热情很高,积极从事学法指导的理论探索,已有几十部学法指导的著作出版,全国中学、大学及军事等系统研究学法指导理论的组织——学习学研究会均已成立,全国统一的学习学研究会正在筹建;从实践来看:目前,全国已形成几个较大的实验区,包括北京、上海、武汉、山西、河南、哈尔滨、辽宁等,这些实验区的实验范围广,开展的时间也比较长,都有自己比较成功的实  相似文献   

10.
三、作文的若干学法指导  作文的学法相当多,从作文的心智和技能角度看,可以列出几十种方法。这里挑出若干重要的几种谈一谈。  在我看来,作文学法指导关键的是三种:  (一)回忆与观察指导  这种学法解决的是选材问题,指导掌握“写什么”的问题。  (二)灵感与构思指导  这种学法解决的是思维问题,指导掌握“内部语言与组织”问题。  (三)规则与技巧指导  这种学法解决的是表达问题,指导掌握“外在呈现”问题。  在大量的作文学法中,以下一些方法较为重要:回忆反思法、观察体验法、搜集信息法、笔记心得法、…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落实地理实践力,让学生会学地理、爱学地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重视地理生活课,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深入挖掘地理要素,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增加课堂内外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职高专教师校本培训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校本培训要立足学校与岗位实际,注重培训价值与培训效率提升;根据学校教学改革实际、不同类型教师特点以及不同专业特色设计校本培训目标、选择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并不断创新;加强高职高专校本培训,要“以教师为本”,分解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营造激励氛围,实现工作学习化与学习工作化,着力解决培训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培训策略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优化中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采用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做到"软硬一体化、理实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成真 《天津教育》2021,(8):169-170
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习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适时采用不同策略有效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结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实践,从情境创设、知识形成、问题思考、知识应用及课外实践五个维度进行了渗透策略的研究,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领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进而实现渗透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作为完整的改革目标.需要说明的是,促进"校企合作"与推动"工学结合"并非同义反复,而是代表了改革必经的两个阶段.前者重点在于整合校、企双方的教学资源,后者重点在于整合课堂与工作两种学习情境,同时在具体实施中,不同阶段应分别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手工课是集思想、知识、技能训练为一体的一门综合课程,现基础教育中把手工课划为美术课的附属内容,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手工课教学现状分析,建议把手工课程分学段进行教学,鼓励多学科交叉学习;组织专家、手工艺人进行手工课教材编写;让手工课成为地方学校办学特色;延伸手工课课堂学习,让课外小组真正开展起来;定期培训在职教师,把民间艺人请进中小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
从人本主义的视角出发,素质教育应具有平等性、系统性、个体性、先天性、发展性、基础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基于人本主义原则设定多元化教学目标和创设多样化教学手段,能将素质教育贯穿在"备学生"、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创新等具体环节当中。基于人本主义原则创设高中英语课堂环境并把握课堂导入模式创新、素质教育课堂活动创设和开放式作业设计等关键环节,将有助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素质教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职高生的写作能力,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是一直困扰职高语文教师的难题,经过多年对职高生的作文教学与实践,认为要对职高生分阶段分梯度进行作文训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听说读写的知识弥补和能力训练;适当降低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写作并全面参与评改;分模块进行专项训练.这样,在职高两到三年的有限学习时间内,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升学做好准备的.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功能的挖掘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挖掘实验室潜力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 ,并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使学生深入到不同层次的科研工作中 ;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和拓宽开放专业面 ,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面向社会寻求发展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的同时 ,切实可行地对各层次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进行训练 ,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基地 .  相似文献   

20.
It is commonly understood that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 should develop throughout their career in order to stay as an essential factor in student learning. Schools can offer opportunities to link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to their school practice with a positive impact on teachers’ motivation to lear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learning. In this field study, teachers, school leaders, policy-makers, educational consultants and educational scholars were asked for their perceptions of conditions for teacher learning in school and of interventions in school to enhance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These conditions and interventions were understood as affordances in schools that enable and support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The main affordance in school these stakeholders mentioned was an open, but critical way in which teachers share their practices, collaborate and reflect upo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Collaborative practices seem to stimulate many intervention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school. Two implications of this finding are discussed. First, we suggest that the maximum teaching time should be reduced, team teaching should be more implemented or classes should be scheduled in such a way that teachers can meet. Second,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pproaches match with our findings about the role of school leaders in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