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三年前,农业产业的互联网化就成了热点话题,但雷声大雨点小,农业企业喊互联网概念的多,真正舍得砸钱砸人进去,坚持做、认真做的企业为数并不多.很多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是半信半疑,或者是一知半解,要告别过去的发展模式,走一条新路出来,很多人缺乏创新精神.而农信互联这几年所做的事,让人们对于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产业 ,又感到信心满满.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互联网+"概念下陕西农业产业发展,以农业产业链为对象,以技术创新为手段,通过在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产前决策、产中管理、产后流通和终端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形成精准、智能、高效的农业产业链闭环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吴立 《华夏星火》2016,(12):88-91
农业迎来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农业面临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双重困局,也同时经历土地、经营体制的深刻变革,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离"导致土地流转加速,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同时,农业行业与(移动)互联网加速融合是大势所趋,农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杨林  陆亮亮  刘娟 《科研管理》2021,42(8):43-58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的融合,模糊了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时代背景,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跨界成长,甚至颠覆产业竞争格局,但国内外文献尚未对此进行应有研究和探讨。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情境,结合商业模式创新视角(要素创新和价值创新)和企业跨界成长方式(内生式和外生式)两个维度,从理论上剖析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跨界成长动态影响关系,并构建具有四种不同情景的分类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法,选取四种不同情境的典型企业(包括荣昌洗衣、尚品宅配、腾讯、携程)作为案例对象,分别探讨“互联网+”情境下案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跨界成长的影响作用及其发生机理,然后通过案例间横向对比分析,识别了驱动企业跨界成长的客户价值、战略合作关系、价值共创三项关键性因素,并总结出分类模型演化规律。本文研究结论能够对深化企业跨界成长战略的研究思路和视野,拓宽商业模式创新的应用范围以及优化变量动态关系模型等方面提供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农业面临着大的结构调整,农业产业链条的延长,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得到发展。与此对应的现实是:农业、农村、中小农企对“农口”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农林院校未能及时适应中国农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形势,农业高层次人才已经出现惊人的缺口。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从互联网1.0时代的"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到2.0时代的社群商业模式,再到3.0时代的"互联网+产业链O2O"商业模式,再到4.0时代的"互联网+跨产业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性质、结构和特征,互联网1.0和互联网2.0时代遵循"线上流量变现"的商业逻辑,而互联网3.0和互联网4.0时代倡导"线下融合聚变创新"的价值逻辑。本文结合国内企业典型案例分析予以佐证。本文研究对于中国企业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开展互联网+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发展,规律性的东西是不可违背的.从所谓的农业1.0发展到现在的生态化、社会化和互联网化的4.0,符合农业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农业思维和工业思维不一样,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农业企业是被互联网"+",还是主动去拥抱互联网,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专利分析方法,从重点技术领域、区域分布、优势机构、高引专利等方面针对互联网+设施农业相关技术开展发展态势研究,为互联网+设施农业产业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情报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设施农业相关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互联网技术在农业过程和机械控制中的重点应用包括多个变量的同时控制、温室温度和光照的调节、信号传输、设备支持处理、远程控制等。美国和德国引领了该领域的发展。中国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不过高质量专利整体数量还较少,离先进国家特别是美国还有较大差距,研发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发展喷互联网+设施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滴滴出行为例,运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对现有资料进行研究,逐步提炼出概念、初始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研究和探索滴滴出行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得出滴滴出行在信息对称、营销策略、产品与服务、企业价值链等方面实现的商业模式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集群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产业集群模式:虚拟产业集群。在农业产业领域,随着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不断融合,农业虚拟产业集群也正在形成。农业虚拟产业集群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信息化、农民市民化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仍存在着养殖户技术能力薄弱、学习能力不足以及管理制度匮乏等问题。为此,本文认为应加强虚拟产业集群的知识渗透,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王通  刘放 《华夏星火》2016,(1):30-35
大数据是一种以数据驱动农业生产向智慧型转变的新兴力量,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新兴的生产要素,将深刻改变农业产业的商业模式. 从互联网诞生以来,每一轮技术变革都在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改变这个世界.对此趋势,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奇点临近》一书中早已为我们做出了精彩的预言和论述.农业在面对新技术的冲击下,其变革的速度也不会例外.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互联网+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发展黑龙江省"互联网+农业"需要从明确三个主体的责任、从农业产业的全链条切入和四个维度建好网络服务平台3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共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的召开,"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列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形态,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环境。文章通过阐述"互联网+"的含义,对"互联网+"企业的进行分析,总结了"互联网+"企业的特征;并对"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之处进行了研究,从管理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以及营销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了研究结果,同时,针对韩都衣舍的成功案例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对于从信息互联到产业互联,挖掘数据价值,促进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重要作用。以谦益农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将从"互联网+"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对农业的意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其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盛亚  徐璇  何东平 《科研管理》2015,36(10):122-129
随着电子商务向传统行业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在寻求合适的商业模式,但国内外关于零售商业模式研究很少,零售商业模式如何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并不清晰。本文聚焦大型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及其要素关系,利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提炼出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关系,得出零售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框架,为零售商业模式研究,以及我国零售企业应对电子商务冲击和成功建立基于价值创造逻辑的商业模式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农业”模式下农村电商发展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程度直接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农业的发展的需要创新力量的推进,需要精确农业,生态农业和智能化农业相结合。"互联网+农业"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应用技术将科技渗透到农业从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链,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克服传统农业弊端的能适合现今社会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协同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战略的引领下,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中国农业产业链变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需求,本文提出建立"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协同平台,首先对"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协同平台的建设需求进行分析,之后对"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协同平台的功能进行设计,按照平台针对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服务内容将平台功能划分为土地流转、农资交易、农机协调、农业课堂、农产品交易、休闲农业与农业金融七大模块,同时对平台运作架构进行阐述,最后针对平台建设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巍 《科研管理》2020,41(7):130-137
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形式,但对其前置因素影响机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基于高管团队视角,在区分探索式与开发式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上,探讨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运用182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数据分析发现,高管团队专业异质性显著影响机会识别能力和风险感知能力,而经验异质性仅对机会识别能力作用显著。机会识别能力对探索式和开发式商业模式创新均有积极作用,但风险感知能力仅显著影响开发式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结论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优化高管团队,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战略不断的发展与实施,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正在不断融合,渐渐形成了"互联网+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湖南省农业电商也正在进入全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开始"上线",由企业自发发展向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多层次合作、集群式发展的方向转型。围绕"互联网+"可视农业,简述可视农业的基本内涵、探讨可视农业平台发展状况;分析可视农业平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针对平台设备的基础建设、科技人才培养、科研技术等方面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湖南省建设"互联网"+可视农业平台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东生 《华夏星火》2016,(10):84-87
“农业+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再者相加。农业互联网最终是要回归农业产业链,要服务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其中,平台建设是基础,品牌建设须先行,金融体系建设是保障,大数据平台建设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