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般动词谓语句中,确定动词的宾语应注意两点:一、不要把补语误当宾语.宾语、补语都在动词后面,容易混淆.区别方法有:可用提问法。能用“谁”、“什么”提问的是宾语,可用“多少”“多久”提问的是补语.还可用调换语序法.通过一定手段能提到动词前面的是宾语,不能的是补语。当动词后是数量短语时,物量短语是宾语,动置短语是补语.二、是双宾语,还是并列的短语.一些动词(给、送、教,告诉、买、借、收、叫等)常带双  相似文献   

2.
一、读书的定义 什么叫“读书”,动词还是名词,广义还是狭义,看来,谈论“读书”,还真得先下个定义。  相似文献   

3.
赵杰 《英语辅导》2001,(5):17-17
as though(if)的意思是“好像”、“似乎”、“像……似的”,通常引导状语从句、表语从句等,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多用虚拟语气,也可用陈述语气。如:  相似文献   

4.
表示强调的方法很多。可用词语,如“非常”、“十分”、“无与伦比”等;可用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也可选择句式,如感叹句、双重否定句等。此外,还可用下列句式。  相似文献   

5.
释“一”     
在现代汉语中,“一”既可以充当实词或实词性语素,也可以充当虚词或虚词性语素。1充当实词或实词性语素1.1“一”为数词①用在重叠的动词中间,表示“稍微”、“轻微”或表示动作的“短暂”、“尝试”等。如:试一试、瞧一瞧、歇一歇等。②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表示“短暂”、“轻微”。如:昙花一现、不屑一顾、看一眼便走等。③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接着说其结果。如: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石头踢开等。④用在动词前,表示一下子。如:一举成名、一劳永逸、面目一新等。1.2“一”为序词如:一误再…  相似文献   

6.
1.若陈述句部分带有表示“拥有”含义的动词have时,附加疑问句既可用have,也可用助动词do。如:  相似文献   

7.
动词和介词都带有宾语,很容易混淆,尤其有一些词如"在、到、给、跟、比"等常常兼有动词和介词两种性质。怎样在具体语境中判断它们是动词还是介词呢?可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动词可以单独做谓语,而介词不能单独做谓语,只能构成介宾短语之后做谓语的连带成分。  相似文献   

8.
动词的语态     
一、考点难点精讲(一)语态的分类英语动词除了有时态之外,还有语态,表示主语和谓语的不同关系。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谓语动词用主动语态;如果主语是动作的对象,谓语动词则用被动语态。动作的执行者用“by”引入的短语中常用“挨”、“被”、“受”等词来表示这个意思。如:T  相似文献   

9.
“when,as,while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用法上也有区别。”一、when表示“当……的时候”。从句中既可用延续性动词,又可用非延续性动词,这些动词既可以表示动作,又可表示状态。从句中的动作既可和主句的动作同时发生,又可在主句的动作之前或之后发生。如:  相似文献   

10.
[提示]所谓“文言特殊句式”,是指古代汉语的句式跟现代汉语的句式相比,有明显不同的句式。主要有:(1)判断句式。其基本形式是:“……者,……也”,也可不用“者”,或不用“也”,或“者”、“也”都不用。副词“乃”、“则”、“皆”、“即”,动词“为”等也可表判断。(2)被动句式。它除了用主动的形式表示被动的内容,“被”表示被动外,还有几种表示被动的形式,如在动词后面加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在动词前面加“见”;既用“于”,又用“见”;用“爱……于”;用“为……所”等。(3)倒装句式。它表现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结构后  相似文献   

11.
以《水浒传》为语料,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管表示空间,还是表示时间,“前”的使用频率都高于“后”,它们主要表示空间意义;“前”、“后”与其它词语结合表示空间时,不能省略;。前”能用在动词前,“后”则没有;“后”可用在动词后表时间。双音节方位词中,“前面”、“后面”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它方位词语。  相似文献   

12.
引言“把”字句的转换有它特定的规律。某些句子,可用动宾谓语句表达:“主──动──宾”,也可用“把”字句表达,将名词性宾语移前:“主──把+名词──动”。动宾谓语句转换成“把”字句,也有一定的规律,这跟动词有很大的关系,也踉宾语和“把”字后名词有关系。本文着重谈谈“把”字句转换为动宾谓语句的情况。一、谓语动词后边的补语成分“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带的补语,种类很多,按补语的不同性质,分为以下几种:1、动词或形容词作补语:这里主要指“上”“下”“清”“紧”“回”“去”等动词或形容词与谓语动词构成的动…  相似文献   

13.
谈及“越来越X”这一格式时,无论是现行的对外汉语教材还是有关这一格式的相关文章论述,大多将X限于形容词和部分心理动词。其实,动词同样能够进入到这一格式中,除了部分习理动词外,部分的能愿动词、可能补语、有字短语等等动词和动词短语也可以。  相似文献   

14.
有些介词,只能用在介词短语里,不能作动词。这类介词属纯粹的介词。如:“以、从、把、关于、按照”等。还有些介词,是从古汉语动词演化而来的,属于介词、动词兼类。如:“在、到、比、给”等。这些兼类词在句子中作介词还是动词,有时很难分辨。  相似文献   

15.
英语的动词不定式结构常在句中作主语;与之相比,汉语的动词结构主语更为常见,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如此。请看古代汉语一例:(1)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2)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3)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大学·曾传》)。此小段可分三句,都是动词结构作主语;动词主语又可粗分为“动宾”式和“非动宾”式两种,如“见贤”、命也。“见不善”、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等都是动宾式主语;“举”、“退”等为非动宾式主语;“命也”、“过也”、“是谓拂人之性”都是各句的谓语;第三句中的“是”字,为复指代词,复指该句中含并列关系的动宾式主语。“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此段的白话译文为:  相似文献   

16.
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联系名词时,名词与动词之间存在着施受关系,我们称这类动词为“双向动词”。双向动词用于句子中,在多数情况下,它与名词的施受关系是明确的。它们的排列位置常有三种: ①施事名词 双向动词 受事名词(主 动宾)如:学生读书。 ②施事名词 受事名词 双向动词(主 主谓)如:妈妈一句话也没说。 ③受事名词 施事名词 双向动词(主十主谓)如:这个问题我们正在研究。 由于施受关系是明确的,上面几种类型的句子语义都是单一的,不会出现歧义。  相似文献   

17.
一、若陈述句部分中带有表示“拥有”含义的动词have时,附加疑问句可用have,也可用助动词do。如: Tom has a new bike,hasn't he?(或者用doesn't he?) 二、若陈述句部分中的have不是表示“有”而是表示其它含义时,附加疑问句要用do。如: They had a good time yesterdav, didn't they? 三、若陈述句部分是there be结构时,附加疑问句用be  相似文献   

18.
奇趣汉语     
石敦奇 《辅导员》2010,(11):16-17
大家如果稍微留神,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有些词语是十分奇妙趣的。不信请看:一、废话不废 “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如此这般”“现在而今眼目下”这三句话语看起来前后讲的完全是一码事,似乎属重复、哕嗦、多余的废话。  相似文献   

19.
●“color”是颜色的总称。它有两种拼写形式。在美国英语里是“color”,在英国英语里是“colour”。它可以用作名词,泛指各种颜色;作动词时,意思是“给……着色”。当想知道某物的颜色时,可用“What color”开头的特殊疑问句来询问,句型结构是“What color 动词be 某物?”,其答语通常是“It/They 动词be 表示颜色的词语”。如:—What color is the ruler?这把尺子是什么颜色的?—It’s white.它是白色的。●在英语中,“red”,“yellow”,“green”,“black”等表示颜色的词后面不必再出现“color”一词,避免重复。如:This is a black pe…  相似文献   

20.
三学:西汉文学家刘向少年、中年、老年时都酷爱读书学习,他总结自己一生的学习经验时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三余:三国时著名学者董遇认为读书时间可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到:宋代著名哲学家、儒学大师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