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辅导员》2011,(13):116-116
一 王安石看到一位友人写的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两句,不禁提笔改道:“明月空中照,黄犬卧花阴”。他自以为改得很恰当,实际倒是错了。原来友人的家乡有一种乌叫“明月”,有一种昆虫叫“黄犬”。  相似文献   

2.
改错了诗     
宋朝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有一次看到南方一位诗人写的诗中有这么两句:“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不禁失声大笑,心想:明月怎么会叫呢?黄犬又怎么能卧到花心里去呢?于是,他不假思索地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他自以为改得恰到好处,实际上却是改得大错特错。原来,这个诗人的家乡有一种叫“明月”的小  相似文献   

3.
请别开生面     
有个故事。传说,王安石当主考官时曾审阅过一位考生的卷子,他发现卷子中有一句“明月当头叫,黄犬卧花心”,便断定此句不妥,理由是:朗朗明月,怎么能开口叫呢?小小花心,如何容得下黄犬?于是提笔改为“明月当头照,黄犬卧花阴”。自然,这个考生因此而名落孙山。过了一年,王安石去南方的潮州,才发现那里有一种小鸟叫“明月”,有一种小昆虫叫“黄犬”,这才后悔不迭,惊叹道:“错了!错了!是我错了!”那么,与此有关的读后感该写些什么呢?事实表明,大多数人都会由此引发出对“主观主义”的批判,即:“王安石主观片面过于武断”、“王安石自以为是胡乱表…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趣事     
李心军 《初中生》2007,(12):12-13
改诗 王安石这样的大文学家也有闹笑话的时候。相传有人请王安石改诗稿,诗文中有两句是:“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王安石看后笑了起来,心想,月亮怎么会叫?花蕊怎能卧黄犬?于是,他不分青红皂白,把诗中的“叫”、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趣事     
李心军 《初中生》2007,(36):12-13
『改诗』 王安石这样的大文学家也有闹笑话的时候.相传有人请王安石改诗稿,诗文中有两句是:"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16,(6):42-43
<正>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官员自恃才高,经常卖弄,因此得罪不少人。一天,皇上召马绍良进宫,拿出一首诗对他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么样?"马绍良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便不加思索地说:"这诗不通!  相似文献   

7.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天,与三个下属出游,见路边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说:“请你们三个分别记叙一下此事。”其中一人说:“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第三个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改诗     
北宋时期,王安石有一次外出巡视,夜宿于一座寺庙中,见寺庙墙壁上题有一首诗:彩蝶双起舞,蝉出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王安石看罢,连说“荒唐”,问寺僧此诗是何人所写。寺僧说题写者是山下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江西庐陵人。他四岁丧父,家庭贫困,其母郑氏亲自教他读书。以芦秆代笔,在沙上写字。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欧阳修刻苦学习,终成一代文豪。欧阳修的写作态度极为严谨,文章往往要经反复修改后才定稿,在写作方面.他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逸马杀犬于道”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记叙一下此事。”只听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  相似文献   

10.
据《唐宋八家丛话》记载,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任翰林学士时,一日和同僚外出,见 奔马踩死一犬,他就问同僚怎样用几个字记 下此事,同僚说可记: "有犬卧通衢,逸马 蹄而死之。"这看上去已很简洁,谁知欧公笑 道: "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不如记'逸 马杀犬于道'。"相比之下,欧阳修更胜一筹。 这就是人们广为传诵的"黄犬奔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牵挂     
正当友人的马车消失于地平线,当情人的身影渐行渐远,当离乡的船只沉重驶远,故乡的一切渐渐模糊……即使是天涯海角的距离,你在彼方也能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那么强烈、有力。仿若一根红线将他们紧紧连系在一起,这根红线就叫牵挂。牵挂连接着分隔两地的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相似文献   

12.
这个正题是从《修辞学发凡》里引出来的。根据前人记载,《发凡》归纳出六种句法:1、有奔马践死一犬。2、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3、有犬死奔马之下。4、有奔马毙犬于道。5、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6、逸马杀犬于道。  相似文献   

13.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说写好文章需要仔细推敲、悉心揣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的是写好文章需要发自内心、不假修饰;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心则是说写好文章需要认真观察、不妄加揣测……当然,写好文章的方式方法很多,有侧重构思立意的,有侧重技法技巧的,有侧重语言结构的……不一而足,但我认为,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6,(3)
《庄子》中讲过这样的寓言:有一次,庄子在山中见到一株枝繁叶茂的树.可是伐木者却不去砍它。问何故?回答是这棵树长得不成材,没用。此后。庄子寄宿友人家,友人让杀鹅款待。童仆问。一只鹅能叫,一只不能叫,杀哪只?友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没用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山中大树因不成材而终其天年。鹅却因不成材被杀,如  相似文献   

15.
每当吟诵魏文帝<燕歌行>一诗时,对其中"床"一词的理解颇多疑窦.诗中"明月皎皎照我床",几乎所有注本均释之为"卧具"之意,如程蔚冬在<中国历代诗歌名篇鉴赏辞典>中释为"这位思妇放下琴弦,看到如水的月光,泄在独卧的床上".  相似文献   

16.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说写好文章需要仔细推敲、悉心揣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的是写好文章需要发自内心、不假修饰;“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心”则是说写好文章需要认真观察、不妄加揣测……当然,写好文章的方式方法很多,有侧重构思立意的,有侧重技法技巧的,有侧重语言结构的……不一而足,但我认为,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春节是以除夕夜的鞭炮开始,以上元夜的彩灯收尾的。一个震天动地的声响,一个绚丽夺目的色彩,体现中国人独特的想象力。正月十五元宵节看灯,老北京人一般叫"逛灯市",或者叫"闹花灯",也有叫"踏灯节"的。民国竹枝词里就有"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的。无论是一个"逛"字,还是一个"闹"字,或"踏"字,都体现了那时灯节的张扬劲头儿。我以为,只有立春被称之为"咬  相似文献   

18.
[原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赏析]这首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一、全命题作文   1.心中有一轮明月   [提示]   写此文首先要深入思考,理解"明月"的意蕴."明月"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物,并且在前面还有限制语"心中".……  相似文献   

20.
一、全命题作文1.心中有一轮明月【友情提示】:写此文首先要深入思考,理解"明月"的意蕴。"明月"在这个文题中象征着理想、信念、责任、道德、品格等,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针,是我们生存的动力,它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