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魏晋玄学是以解读老庄哲学为基础的,有学者认为其是对道家哲学的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相偏离的。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超越了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实现了向先秦老庄哲学思想的同归,促使道家哲学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魏晋玄学对人的聪明才智的重视和强调,在中国思想史上打开了对个体人格研究的新领域。王弼的“圣人有情”说标志着魏晋玄学对人格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展,标志着魏晋玄学的方向。他对“情”的价值及其本体意义的肯定和张扬,不但给当时社会的思想、伦理及士人的立身行事奠定了“重情”的哲学依据,同时也给时代的文学开辟了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诚”是二程思想的核心,不仅是他们哲学的最高范畴,还是伦理道德的核心和修身养性的方法。发掘、继承、改造、提升二程“诚”思想,不仅有助于理解二程的思想,而且对于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魏晋玄学是以解读老庄哲学为基础的,有学者认为其是对道家哲学的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相偏离的。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超越了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实现了向先秦老庄哲学思想的回归,促使道家哲学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曾经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个是从史伯到孔子再到子思的先秦时期;第二个是从周敦颐到二程再到朱熹的两宋时期。第一阶段为伦理化阶段,哲学思辨不多,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第二阶段则为系统化、理论化、哲学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创者,对二程最重要的启示是“孔颜之乐”。“孔颜之乐”涉及儒家的境界论问题,主要讨论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如何由有限而达到无限。在这个问题上,周敦颐以“道德有于身”进行了初步回答,二程则继续深化,提出颜子之所乐,在于经验世界与价值世界合一而产生的精神快乐。此外,抛开历史记录,论文以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我与你”理论,对“颜子所乐何事”提供另一种思路的哲学阐释。  相似文献   

7.
程颢程颐哲学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二程”不是一个同一体学术界有“二程学说的核心是一套封建的伦理道德学说,其哲学基础是客观唯心主义”(《二程集·出版说明》)的说法。我认为,这段话的前一句说得很对,后一句值得商榷。其实,大程和小程是两个血肉之躯,在世界观上有着明显差异。肖(?)夫、李锦全称“程颢倾向主观唯心主义,程颐倾向客观唯心主义,但他们的思想基本一致。”(《中国哲学史》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中国文艺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包含着丰富深邃的哲学美学思想。意象概念并非凭空生成,而具有哲学文学两方面的长期积累。从先秦有关“言”、“意”、“象”关系的论述,到魏晋玄学兴起,深化对“言”、“意”、“象”三者的思辩,加上先秦《诗》、《骚》以及两汉魏晋文学创作对文论的影响,才最终形成这一独具东方民族色彩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魏晋玄学常被学者们称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本文力图通过对魏晋玄学与西方后现代哲学在历史源流、对中心的消解与重建等方面的比较,指出魏晋玄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相背离的精神特质和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0.
王弼哲学的基本范畴是“无”和“有”。“有”必须“由乎”“无”,此之谓“崇本”;“无”则应“因乎”“有”,此之谓“举末”,合起来即是“崇本举末”。“本”与“末”、“无”和“有”如何贯通联结,其关键在于“自然”这一范畴。王弼的“自然”哲学观念对于魏晋玄学、魏晋时代的思想文化均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