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访权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拥有的一种权利,与公众知情权、舆论监督权、表达自由等直接关联。随着媒体功能的凸显,采访权受阻、遭侵犯以及记者滥用采访权等事件频频出现,对采访权的保护、限制与规范显得非常必要。通过分析比较关于采访权法性质的不同见解,可以认为采访权是一种复合权利,对不同采访对象具有不同权利要求。  相似文献   

2.
有人把2003年称为记者“挨打年”,记者挨打事件频见报端。新闻把客观公正地报道事情真相作为自己的天职,对公民的社会知情权、批评建议权、监督权应进行有效地实施。在采访报道行为中,记者的新闻采访权、报道权、监督权理应受到保护。然而,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被打,不但正常地采访行为不能顺利地进行,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在被殴打的记者中,不仅有地方媒体记者,甚至有国家级大型媒体记者。如:2003年10月10日,新华社记者在采访河南登封市一煤矿透水事故时被殴打;11月12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山西保德县一污染企业采访时被殴打…  相似文献   

3.
记者享有采访权,但记者采访权的法律性质并不明确,因而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关系也就不可能明确,进而成为记者采访遇阻、遭诉或采访权滥用等现象发生的重要根源。我国应当将记者采访权界定为记者专属享有的职业身份权,其属于私法上的权利,性质为相对权、请求权,其实现和保护遵循“人格权先于身份权”的私法秩序。抽象权利(新闻自由)的私法化保护应当成为我国立法的宏观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4.
徘徊于权利与权力之间——采访权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访权是记者在从事采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权利,但学界对采访权的研究却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主要梳理了近年来学界对于采访权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将学界对于采访权的研究归纳为如下方面:采访权的含义与性质、采访权的限制与救济、对采访权基于规范主义的探讨。这种梳理将为采访权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访权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规制和保护采访权,首要的问题在于探析和阐释采访权的基本法理.比较采访权法性质的不同见解表明了采访权作为一种复合性公共权利的权利本质.  相似文献   

6.
记者被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舆论监督的立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好记者被打问题。从立法条件,采访权认识的传统与现状以及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的制约等三个方面来看,我国现阶段舆论监督的立法目前似乎还不是很合适,尚须慎重为之。  相似文献   

7.
记者被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舆论监督的立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好记者被打问题。从立法条件,采访权认识的传统与现状以及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的制约等三个方面来看,我国现阶段舆论监督的立法目前似乎还不是很合适,尚须慎重为之。  相似文献   

8.
偷拍偷录是指未经他人知晓或同意,对他人的活动进行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的采访行为,其法律实质是采访权的重要内容。采访权是保障新闻真实与新闻自由、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揭露违法违纪现象,鼓励舆论监督、维护公共利益并实现社会公正的迫切需要,肯定作为采访权重要内容的偷拍偷录的合法性十分必要。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对采访权以及偷拍偷录作出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应当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尽快完善新闻立法,使偷拍偷录合法化。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进行正面报道时,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在进行反面报道时,即尤其是地方台记者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常常遭到地方保护势力的干扰及他人非法侵害,受到殴打、关押,甚至生命威胁,很多地方台记者和媒体不得不以新闻作为武器,与丑恶的社会现象作斗争,与违法行为作斗争,地方台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活动中的权利保障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样也受到新闻研究者及法学家的重视。因此,深入研究地方台新闻采访权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活动,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亦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进行正面报道时,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在进行反面报道时,即尤其是地方台记者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常常遭到地方保护势力的干扰及他人非法侵害,受到殴打、关押,甚至生命威胁,很多地方台记者和媒体不得不以新闻作为武器,与丑恶的社会现象作斗争,与违法行为作斗争,地方台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活动中的权利保障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样也受到新闻研究者及法学家的重视.因此,深入研究地方台新闻采访权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活动,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亦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最近多起“抓记者”事件引起人们对舆论监督的关注,当人们发出舆论监督是否遭受新危险的疑问时,似乎将记者在舆论监督过程中收受财物等一些失范行为所忽略,而正是这些失当行为,为抓记者公诉记者提供了口实.其实,记者的自律对于拓展舆论监督空间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自律不仅仅有其道德含义,也应该被视为记者在世俗世界中自我保护的方式和拓展舆论监督空间的重要手段.对于舆论空间的扩展,除了制度建设的呼吁,同样要直面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问题,促进新闻自律.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 ,然而记者在进行舆论监督的采访时往往因为掌握不好分寸和采访对象的回避而达不到采访的目的。如何把握舆论监督采访中的度是成功的关键。本文将舆论监督采访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 ,分别探讨在这两种方式中如何去把握采访的度。除此之外 ,文中还谈到记者在采访中应该重视细节的处理以及遵守职业道德两个方面 ,认为不重视细节是现今舆论监督失度 ,造成差错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遵守职业道德是进行舆论监督采访的前提和适度的根本保证。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全面把握舆论监督采访中的度。  相似文献   

13.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而事实得来的唯一途径就是采访。隐性采访是新闻采访中的一种形式。新闻记者采用隐性采访的手段,是为了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为了反映新闻事件真实的需要,不属于新闻侵犯隐私权范畴。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司法案件审判报道中出现的新闻媒体与法院审判工作冲突的情况,究其实质是记者采访权与独立审判权之间的冲突。分析司法案件审判中记者采访权的内容和界限以及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如何保障记者采访权的问题,提出了司法案件审判中做好新闻采访报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把握舆论监督采访中的度的问题是达到采访目的的关键。舆论监督采访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显性采访在于掌握好提问的度,隐性采访在于把握好记者的度。记者在采访中还应该重视细节的处理并遵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6.
电视台的新闻记者,由于工作特殊性,大都采访任务多、编写稿时间紧、新闻时效性强,后期的编辑要求记者在短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把采访到的事件组合成篇。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现场,对新闻事件进行构思、谋篇,较好地完成任务。现场短新闻的主要内容包括现场短新闻的立意,标题的构思,现场短新闻的导语谋划,现场短新闻的同期声运用。  相似文献   

17.
出镜是一个电视新闻记者成功职业生涯的必经阶段,出镜记者要不断提升采访、报道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以形成出镜记者稳定的风格和个性,使记者出镜在理论上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法律规定入手,从新闻实践出发,以切身体会和实际案例,阐明新闻记者要以人为本,尊重采访对象,把隐私保护和尊重作为记者采访的基本准则,杜绝隐私权侵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借助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介的传播方式,这种通过记者采访和报道的新型媒体舆论监督形式,将舆论监督发挥出新的作用。另外这类媒体的监督舆论也表现新的特点,鉴于这些特殊的性质,舆论监督无所不在,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从而提高了舆论监督的效力。基于此,主要从研究自媒体舆论监督的含义入手,进一步总结出自媒体监督的特点以及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探索了如何更好地促进自媒体发展的措施,以期能够给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障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维护新闻记者的正当权益,加强对记者证的管理,国家新闻出版署决定统一换发金国新闻机构的记者证,并于1998年9月1日起正式启用新记者证。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新记者证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统一制作。其中新的期刊记者证长7cm,宽10.9cm,为深蓝色羊皮封面,封面左上角有“期刊”二字;内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