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高考过后,我即时对全国高考作文作了一个评述《高考作文应指向考生的心灵》,阐释了我的“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高考作文观。检视2007年高考作文,恰如毕淑敏在央视“连线”所说,今年高考作文,除却人人所言异彩纷呈以外,更有“八面来风”之感。援旧例,一如去年我对全国高考作文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2006年.高考过后,我即时对全国高考作文作了一个评述,《高考作文应指向考生的心灵》,阐释了我的高考作文也应该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观。检视2007年高考作文。恰如毕淑敏在央视“连线”所说.2007年高考作文。除却人人所言异彩纷呈以外,更有“八面来风”之感。援旧例。一如去年我对全国高考作文的评述.对2007年全国高考作文,这里也同样来一个有分有合的评点。仍然分“简说”与“评述”两部分,  相似文献   

3.
黄耀红 《海南教育》2008,(11):16-16
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相当难得地赢得了公众的不少好评,认为高考作文题“从诗意走向现实”,“转向了公民教育”,体现了“公共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高考作文,应该对文体作适当的限制。这句话,主要是针对高考作文“不限文体”而言。强调高考作文要“淡化”文体, 大概十来年了,真正对文体实行“大开放”,应该从1999年算起,自那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以来,高考作文对文体几乎再没作什么限制了,各种体裁都可用,“淡化文体”可谓得到最为彻底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仲玲 《生活教育》2010,(7):47-48,49-54
2010年高考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高考作文早已成了互联网最热门的话题。考前猜题、考中微博写作文、考后点评,甚至有网友开始坐等零分作文。新浪教育、搜狐教育、凤凰网教育、腾讯教育……热门互联网站纷纷推出关于2010年高考作文的“重磅专题”,一时间“专家团点评2010高考作文”、“名家谈作文”、“名人写作文”、“全国大学生校花才女写高考作文”甚是吸人眼球。  相似文献   

6.
跟随着高考三十年的风风雨雨,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旧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四个不平凡的阶段。其中的“新材料作文”,已成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形式。例如:  相似文献   

7.
2008年高考尘埃落定,至此,我国恢复高考后的高考作文经历了30年的风雨历程。每年人们对高考作文都怀有极大的关注,人们对作文的关注点各不相同,但是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高考作文怎样命题才能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导向?学生的作文怎样写才能真正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我通过对历年高考作文试题的认真研究和思考,认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和写作要突出“四关注”和“四具有”,才能真正达到高考作文的要求。下面我以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作文试题为例,来具体谈谈高考作文应该如何命题和写作。  相似文献   

8.
王纪铨 《现代教学》2010,(12):41-42
由于高考作文分值几乎占了高考语文试卷总分的50%,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考作文命题,又处在“命题——写作——阅卷”的“高考作文链”中的第一环节,称其为重中之重亦不为过。而每年的高考作文题一经公开,语文界、教育界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士有褒有贬、见仁见智的评价不一而足。由于高考的特殊性,评价当然只能是放放“马后炮”而已。  相似文献   

9.
一、高考作文形式预测:一树梨花一溪月1.作文形式将由“一枝独秀”而“三足鼎立”,由“一维”向“多维”转化。2004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巅峰”时期。全国15道高考作文题,除北京卷为命题作文,显出一点“叛逆”外,其余均为话题作文,地位无人撼动。而2005年高考作文试题却出现了由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主题图表作文形成的“三足鼎立”的格局。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将延续2005年的发展趋向,进一步拓展“自主命题”的空间和发展潜质。2.“自主特色”重“文化”轻“地域”。探究2004年、2005年各省市卷的作文命题,我们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高考作文,应该对文体作适当的限制。这句话,主要是针对高考作文“不限文体”而言。 强调高考作文要“淡化”文体,大概十来年了,真正对文体实行“大开放”,应该从1999年算起,自那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以来,高考作文对文体几乎再没作什么限制了,各种体裁都可用,“淡化文体”可谓得到最为彻底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青秀 《语文天地》2010,(9):15-16
江苏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绿色生活”.笔者有幸参与了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全省54万考生.居然2/3的考生都只是在谈“环保”“低碳”,要么编故事,要么像一道政治问答题,“假”“大”“空”,毫无文学色彩可言。毫无文化底蕴可讲,千人一面。千人一技。江苏高考作文总分是70,可实际的平均分只有四十五六.也就是仅仅高于及格。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指的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的一种命题形式。如1998年高考作文是关于“中学生心理承受力”的话题;1999年的高考作文是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2000年春季高考作文是关于“《世纪青年》征稿”的话题;2000年夏季高考作文是由四种图形引出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2001年高考作文则用寓言故事作为“引子”,激发兴趣,导出“诚信”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高考作文,有人创设了一种“T台”理论,即高考作文犹如走“T台”的模特。批阅一篇高考作文,一般用时不到一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能紧紧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睛,是取得高分的关键。“T台”上的模特,要吸引住观众的眼球,首先靠外在的长相、身材,其次才是举手投足间流露的气质。高考作文亦如是。高分作文往往是先靠颜值“吸睛”,再靠内涵“俘心”。  相似文献   

14.
对2000年高考作文较1999年高考作文出现的变化,从试题题型,写作内容和文体要求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指出2000年高考作文具有开放性,新颖性,深刻性,现实性的特点。2000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作文部分由“整篇作文”、“单项能力”变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这种变化导致今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变化。文中具体阐述了新的评分标准的内容及操作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增刊是由《高中生之友》编辑部特邀名校名师为有效提升考生的作文水平而推出的一份指导性读物。刊物着重从三大问题出发,即“高考作文是怎么考的”“高考作文是怎么评的”“高考作文是怎么写的”,由此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其一,在综合各位名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刊物对近年来高考写作的命题规律与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旨在让考生明白高考作文是怎么考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增刊是由《高中生之友》编辑部特邀名校名师为有效提升考生的作文水平而推出的一份指导性读物。刊物着重从三大问题出发,即“高考作文是怎么考的”“高考作文是怎么评的”“高考作文是怎么写的”,由此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其一,在综合各位名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刊物对近年来高考写作的命题规律与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旨在让考生明白高考作文是怎么考的。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30多年来,高考作文一直难以跳出“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大类的范畴。可以说,高考作文积30多年之重,是惟一没有多少变化与创新的题型,已经走入了一条狭窄的死胡同,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因此,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改革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也已经是箭在弦上,势在必行了。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了几节高考作文辅导课,有一点感觉特别明显,即几位老师都有意无意地忠告学生:“不要硬往政治上牵”“高考作文是有意避开政治话题”“高考作文尽量不要写政治性的内容”……此话的根据是什么,为何众口一词地出此忠告?这不是有意给学生的作文设置禁区吗?要说高...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作文与高中写作教学杨一经一“3+2”高考作文命题设计并没有离开我国高考作文命题设计的历史发展轨迹。几十年来,我国高考作文都是考能力,考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而从不考“名词术语”,不考写作知识,这跟古代考“帖经”、“墨义”,考八股文,有天壤之别。这是...  相似文献   

20.
高考作文有没有秘诀,回答是肯定的。“准、稳、新、亮”四个字就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绝招”与“要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