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班级有许多“鬼”,有“淘气鬼”、“机灵鬼”、“小气鬼”、“懒惰鬼”、“贪吃鬼”……今天我就当一回钟馗,来捉捉这些“鬼”,给大家展示一番。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世界上有鬼吗?我的答案是:"有!"你们可别不相信,我家就有三个"鬼"!哎——别跑呀!我们家的三个"鬼",只在自家闹闹而已,绝不会出来追吃你哦!因为这三个"鬼"分别是:唠叨鬼妈妈,烟鬼爸爸,还有调皮鬼我——绍芳。现在,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家这三个"鬼"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3.
海滩上的"星星",一点一点地移动着,朝着无边的大海爬去,后来,又一闪一闪地消失了。"捉螃蟹喽!捉螃蟹喽!"我们一边卸着身上的背包,一边向那片有"星星"的海滩奔去。当  相似文献   

4.
宋秀文 《海外英语》2015,(9):182-183
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华裔作家之一汤亭亭的处女作《女勇士》,被盛赞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力作,并成为国内外文学界的讨论热点。其中,它的副标题为"一个生活在鬼中间的女孩的童年回忆",由此引出对"鬼"的诸多意象解读。鉴于作者所生活的特殊历史与文化背景,使得文中对"鬼"的形象描写既不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鬼",也并非是纯粹的美国文化意义上的"鬼",而是赋予了其新的涵义。该文试图重新解读"鬼"的意象,说明"鬼"具有替罪羊的形象,"鬼"言说了女性对性别歧视的反抗,以及"鬼"展现了华人处在两种文化背景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喜欢"谈鬼",他用"流氓鬼"和"绅士鬼"为自己矛盾的灵魂画像;因推重民俗文化、喜欢"俗趣"而对民俗鬼"情有独钟".周作人"谈鬼",既为自娱和娱人,也为探究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有趣的游戏     
李颖薇 《辅导员》2009,(13):53-53
“鬼捉人”是我们经常玩的一个游戏:就是一个人被蒙住眼睛,来捉另外几个人,如果其中一个人被捉住,就由被抓到的人继续抓。这不,我和李腾、赵一鸣又在操场上玩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捉“鬼”记     
点评:将很常见的灭鼠过程冠名“捉‘鬼’记”,这一点很有新意,作文中捉“鬼”的过程写得也很生动。最近我家“闹鬼”了!茶杯无缘无故被打碎了,垃圾袋被拖到洗衣机旁,一块生姜也被“鬼”糟蹋了。后来,在厨房里的一粒老鼠屎证实,原来那“鬼”就是老鼠。这家伙真有点“鬼气”,来无  相似文献   

8.
<正>你也许不知道,全世界有数十万人正在积极寻找鬼魂,美国目前大约有2000个活跃的业余搜寻鬼魂组织。英国甚至制作了与鬼有关的电视节目《鬼缠身》,专门搜集英国各地的"鬼"传说,并组团去"抓鬼"。尖叫声、黑影、白衣女孩、飘荡的幽灵,人们总是能那么绘声绘色地描述见到的"鬼影"。俗话说"眼见为实",对于亲眼所见的事物,人们总会深信不疑,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能相信自己听到的或见到的超自然现象吗?从声音里捕捉鬼魂  相似文献   

9.
《小说选刊》(2001年第6期)在选载中篇小说《玉米》时,作者毕飞宇曾附了一段声明,题为《我们身上的鬼》。在这个声明中,毕飞宇说:"在我们的身上一直有一个鬼,这个鬼就叫'人在人上'。……人不可以在人上,人亦不可以在人下--人理当在人中,……对我们来说。不把'人在人上'这个鬼打死,一切都是轮回,一切都是命运"。作者所谓的"人在人上",其实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22,(1):79-86
李贺代表作《雁门太守行》存在多处异文以及异解。"向月"有作"向日","鬼声"有作"角声","燕支"有作"燕脂""臙脂","鼓寒"有作"寒鼓"。相比之下,前两处异文比较重要,而判断"月"与"日"、"鬼"与"角"的关键在于确定昼与夜。综合各种因素,本诗描写的应该是夜间的景象及感受,因为只有在夜间,才会是"向月",才会有"鬼声",才会更加紧张和悲壮,也才能更加体现边塞及战争的血醒和残酷。如果是白天,就有违和感。因此,应该是"向月"和"鬼声"。  相似文献   

11.
一、让学生进入设置的思考路径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的开头:冬冬和我去捉蛤蟆,他捉了3只,我捉了两只。我们用砖头砌成"围墙",把蛤蟆放了进去。5只蛤蟆跳来跳去,怎么也逃不掉。哈,真是蠢物!正在这时,爷爷脸色铁青,站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2.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吓了一跳吧?不瞒你说,我们班有"和事鬼"、"爱书鬼"、"气人鬼"……我们班的"鬼"还真是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3.
了解文字的古形古音古义,可以帮助读懂古书,链接古今。前人对于《食疗本草》训释诸多,就《食疗本草·棐子》中的"鬼毒恶疰"前人考释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鬼毒,恶疰"和"恶毒鬼疰"。笔者通过字形和音训,参考传世文献《本草衍义》《本草经疏》《本草再新》,讨论"鬼毒恶疰"非"恶毒鬼疰"的误乙,也不应断为"鬼毒,恶疰",并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鬼谷之谜     
世界上的鬼谷不少,但"鬼"的内容不同,有的是这种"鬼",有的是那种"鬼"。在北美洲有一个神秘的谷地,那里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面积宽广,可就是荒无人烟,鸟兽无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里有"鬼"。原来,在很久以前,印第安人的祖先最先来到那里创建家园。他们在那里开垦荒地、辛勤耕耘、种植庄稼、饲养家畜。到了秋天,他们喜获丰收。当他们吃着自己辛勤劳动获得的果实,庆幸自己找到了沃土时,不  相似文献   

15.
来访者晓阳不敢一个人睡觉,一直怕"鬼",但又看不清"鬼"的脸孔.咨询师采用催眠疗法,将她的潜意识通道打开,引导她再次回到童年,重新认识了那个"鬼",通过六次辅导,让她在内心深处不再惧怕.  相似文献   

16.
编者推荐:亮点是"最后,我还是把它们放生了",它是用捉蜗牛的"过程"铺垫出来的。凸显了"注重过程"的主旨。初看标题中的"第一次",觉得可以删除;再读正文中的"小伙伴""小朋友",感到用心良苦——"幼年一无所有,但有‘无功利的境界’"。此文可变格用于"勇于实践"的话题作文:将现在的亮点句"最后,我还是把它们放生了"改为"最后,我们约定下次雨后还去捉蜗牛",并将其后文字做相应的改动。  相似文献   

17.
读书三性     
有人称你是"鬼才",请教你读书有何"鬼"法?你提问便捉鬼,我只得作鬼辩。所谓"鬼才",大抵是人们知我8岁唱戏,正规学历很浅。由此推测我读书特少,却有些鬼聪明,鬼扳眼,写戏鬼头鬼脑,作文鬼话连篇,近似辞典诠释的"鬼才"特征。这样称我不无道理。但此说也有欠妥之处。我学历浅属实,读书少则不尽然。我读书并无鬼点子,多是笨法子。不敢偷懒  相似文献   

18.
按照民俗学的分类,鬼还可属于民俗信仰之列,所以研究鬼文化还可从信仰方面出发。中国古代民间文学把鬼故事称为"鬼话",在日本称作"怪谈",两者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鬼文化都是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从两国的信仰方面出发,比较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各地的数学竞赛舞台上,怎能少了数列这一重要的角色.有了它,数学竞赛这样一出大戏的剧情才会跌宕起伏.它的"表演"不可谓不精彩,时而是一个"孤胆英雄",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时而是一个"淘气鬼",给人带来愉悦.它就在这样一些不同的角色之间相互转换着,在数学竞赛舞台上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精彩"表演".  相似文献   

20.
情况不同     
《小学生》2007,(Z2)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