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是中华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傩文化蕴藏丰富且保存较好,但目前对甘肃傩文化的研究还很显薄弱。《甘肃傩文化研究》的出版发行,填补了其研究著作方面的空白,它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全面介绍和研究甘肃傩文化的力作。全书对甘肃傩文化的历史渊源、生态现状、地方特色及保护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调查、整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繁荣甘肃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增进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作为垂功于后的补阙之作,其在著述精神、研究方法和体例编排等多个方面颇多启迪。  相似文献   

2.
道真傩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傩文化成为一项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文章对道真傩文化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在分析目前道真傩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道真傩文化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傩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区域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其表现形式亦多种多样。概括而言,傩文化的教育价值结构可分为三个层面:一为傩文化的宗教信仰体系;二为傩文化的知识价值再现;三为作为文化消费品的自在教育价值。现代传媒的深刻介入,导致了傩文化的教育价值强化与弱化并存。  相似文献   

4.
傩,作为一种古老而深邃的文化事项,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的探求者、而赣傩文化在社会各界的强势参与下焕发出强劲有力的勃勃生机,彰显着大爱无相的无穷魅力。为了更好地研究赣傩文化,明了现代学术史上各阶段具有代表性人物对赣傩文化所持的观念和赣傩文化的学术成长过程,有必要对赣傩文化的历史和研究历程做一个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节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从产生之日起就体现出明显的傩文化特性.端午节是节日中的"恶日之首",傩文化因素更是贯穿其发展和习俗中的各部分.  相似文献   

6.
黔北仡佬族傩戏傩文化来源于民间,是重要的民俗事象,同时傩戏傩文化也以不同的形式融于黔北仡佬族节庆习俗、诞生礼仪、婚嫁习俗、丧葬礼仪等民俗活动中,成为仡佬族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民俗与傩戏傩文化的关系中,体现出黔北仡佬族人多神崇拜的自然观和庄重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7.
赣傩是中国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久远,形态原始,品类丰富。如何合理认识傩文化,并对其进行合理定位,建立有竞争力的品牌,进而发挥江西文化地域特色,成为江西傩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20,(1):85-91
"傩"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傩面、傩祭、傩仪、傩礼开辟了中国早期傩文化形成的群体话语;"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是燕赵"傩舞"文化的早期萌芽;燕赵祭祀歌舞中的傩舞习俗与磁山文化相当,"禓"和"五祀"两类仪典为燕赵傩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因子;燕赵傩舞表演依然沿袭周代"大傩"涂脸、假面的遗痕,具有典型的商周傩文化遗风;武安《捉黄鬼》傩舞表演习俗至今有5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具有地域民俗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认同,成为燕赵宗教祭祀、神鬼概念与社火仪式的象征;曲周傩舞《聚英叉会》习俗由江浙一带传入的说法从使用器械和传承时间上均有一定的科学考察依据,表现出娱人意义的民间活动,更赋予了驱鬼禳祟、趋吉祈福的燕赵傩文化符号所指,具有典型的燕赵傩文化图吉利、避凶邪的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9.
论赣傩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傩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开发赣傩文化资源能够在丰富江西乡村旅游产品的同时促进赣傩文化资源的系统化整理和保护。赣傩流布地域广泛,群众基础扎实,其表现形式多样,文化内涵深厚,同时具有突出的参与功能和明显的聚合效应等特点。本文从资源发掘整理、展示手段提升、资源整合、营造旅游环境等方面对赣傩文化资源旅游产品化的通路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湘西赶尸的真实性不在于技术上的真实,而在于作为一种民间职业的真实,作为一种巫傩文化的表现形式的真实。阐明湘西赶尸的技术内涵,并不能够从根本上颠覆赶尸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赶尸是一个巫傩文化盛行的时代的产物,赶尸对于赶尸匠是一件技术的工作,但对于整个文化和社会则是一项具有宗教慰藉意义的仪式,并且应被视为客死他乡的亡者丧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个人精神和整个社会的健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汉三星堆文明来自中原羌夏文明的携带和传播,由史前氐羌大族有缗·蜀族携带入蜀,出土的近千件器物构成一组庞大的傩祭组器,它们是夏文化中的核心神明祭祀文明。令“岷山羌人”就是正宗的有缗·蜀族即三星堆文明开创者的后裔,他们一直承继着汉民族的先祖文明即羌夏文化。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俗舞蹈"跳花棚"现时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西地区化州县传统民俗舞蹈“跳花棚”是傩舞的一种,同时也是该地区首批被收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且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随着近年该地区人均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民间的艺术鉴赏能力普遍得到发展,这促进“跳花棚”在传承中不断进行创新。文章研究的重点在于比较“跳花棚”现状与传统的表演形态和舞蹈本体形态的异同,“跳花棚”与傩有着渊源,在剖析动作中,总结出“跳花棚”的“稳、沉、蹬、跳”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形态。在此进行对该舞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论鲁迅小说的疾病隐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鲁迅的小说中传统秩序的统治者对庸众的绝对统治与医生对病人诊病的权威性是同构的,政治和医学这两种驱巫仪式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呈现。每次驱巫都是“英雄”与“群众”合谋对疯狂者的绞杀。统治者身兼刽子手与医生二职,不仅压抑精神,而且摧残肉身,残缺的身体意象正是病态社会的表征。  相似文献   

14.
粤西地区化州县传统民俗舞蹈“跳花棚”是傩舞的一种,同时也是该地区首批被收录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且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随着近年该地区人均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民间的艺术鉴赏能力普遍得到发展,这促进“跳花棚”在传承中不断进行创新。文章研究的重点在于比较“跳花棚”现状与传统的表演形态和舞蹈本体形态的异同,“跳花棚”与傩有着渊源,在剖析动作中,总结出“跳花棚”的“稳、沉、蹬、跳”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形态。在此进行对该舞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苏南古称吴,是我国灿烂的吴文化和江南文明的发祥地。苏南的科学发展依赖于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则依赖于教育。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具有教育的文化功能。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求着眼,苏南的科学发展需要体现成人教育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凝聚着民族智慧之光的中国古代兵法是中国军事谋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人奉为“兵学盛典”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谋略文化中的伟大瑰宝。《孙子兵法》巨著博大精深的内容,是孙武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及其以前的中国社会军事谋略实践做出的科学总结,为中国军事谋略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孙子兵法》总结的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与进行战争的重要原则等,对历代战争指导者的谋略筹划和运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为中国军事谋略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孙子兵法》的伟大智慧将为中国军事谋略文化的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为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铸造新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7.
Phoenix, a very beautiful and popular image in China,like dragon, is an imagined and legendary animal existing only in people’s mind. It is such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culture that we can see a sort of phenomenon called phoenix phenomenon comes into being in Chinese culture, which deserves efforts to elaborate and whose origin is worth probing. As the totem worshipped by the ancient Chu people, phoenix also displays the basic features of Chinese culture: integratedness and inclusiveness.  相似文献   

18.
嘉绒藏戏属傩戏苑畴内的一个剧种,有1千多年历史,是我国藏区历经千年而经久不变的唯一一个剧种,它对研究嘉绒藏区民俗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价值。同时,嘉绒藏戏在表演形成、演出习俗、服装道具、唱腔、乐器、剧本结构等方面更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傩仪,源于以驱鬼逐疫为主要目的的古老傩祭仪礼。在早期傩仪中,动物图腾占主要地位,随着傩仪主体由神对鬼的驱逐变为人对神的请求,傩仪的民间性、随意性和狂欢性逐渐增强,傩仪向傩戏转化。云南双柏小麦地冲彝族以虎为图腾,其虎傩也经历了由图腾祭祀到戏剧雏形的转变,现今虎舞中的请神、酬神、送神保留了虎傩的文化痕迹,而表演性的生产舞蹈则属于戏剧的雏形,展现的是人性的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政以德"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作为中国古代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纽带与政治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古代"为政以德"思想的政治文化具有明显特征,中国古代"为政以德"政治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