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琼 《科学与文化》2006,(12):34-35
没有“金枝玉叶”的娇骄之气;正在北京大学攻读传媒学博士学位的她,见到新闻人就自称“小学生”;名片上“菊香书屋”四个风格彰著的“毛体字”,以及右下颌上一颗浅浅的“毛氏痣”提醒我们:眼前这位优雅美丽的女士就是毛泽东的孙辈中唯一的女性、他与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因其文本可以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不拘一格,应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堂语文课不是“作秀课”,不该只是一种结构,一种模式。暂且不说好课的标准,单来谈谈四种误入歧途的不好的语文课。 一、“非语文”课型 李海林先生有言:“语文教学的中心是‘学生与语文的接触’”。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实现这种接触,为其提供帮助,没有实现‘学生与语文的接触’就没有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就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其一:上课又是音乐,又是书画,又是舞蹈,又是课件,手脚并用,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结果是刺激虽然丰富,语文本身的…  相似文献   

3.
何谓“非接触科技“?它是一种利用各种非接触技术、通过各种非接触平台而达到人和人、人和物之间不通过“接触”就可以实现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目的的科学技术。事实上,非接触科技包含了非  相似文献   

4.
“习惯性违章”是目前某些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如进入生产现场不戴安全帽、不按规程操作、监护人未尽到职责等。有些人见到随之效仿,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习惯性违章”。“祸常患于忽微”,就在心存侥幸的一刹那出了问题:小则有惊无险,大则酿成事故。  相似文献   

5.
《金秋科苑》2013,(19):89-89
头戴一顶草帽,肩扛一把锄头,眼前这位老人,可不是去下地劳作,他是去“巡路”。老人名叫王飞,今年86岁,福建长汀县新桥镇新桥村人。退休后,他把修路当健身,已经30年了。见到“不平路”,他就用锄头填平修整。老人总是乐呵呵地说:“我只要走得动,公益的脚步就不停。”  相似文献   

6.
玩电脑的人见不得好东西,见到好东西就往硬盘里塞,撑得硬盘涨鼓鼓的,使硬盘得了“肥胖症”。于是乎电脑的运行速度越来越慢,性能失去稳定,甚至间歇性“休克”。这时,你就应该给硬盘减一减“肥”了。这里的“油脂”就是硬盘中多余的没用的文件。电脑使用的年龄越长,垃圾文件就越多,硬盘中的垃圾文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无用的备份文件。备份文件有主动备份和被动备份两种。对主动备份文件要及时  相似文献   

7.
张涵 《知识窗》2008,(11):58-58
禁忌一:户门三忌释义——房间的正门不宜正对厨房、厕所、主卧。民间说法——开门忌见灶,“开门见灶,钱财多耗”。即入门见到灶,火气冲人,令财气无法进入。开门忌见厕,一进大门就见到厕所,则犹如秽气迎人。开门忌见榻,进户门正对着主人的卧室,主人多凶险,不利于聚财。  相似文献   

8.
去年赴美探亲期间,看到报导:中国科学院完成“中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基本分析和建议”的咨询报告.为最高决策层整肃学风提供参考。看后思绪万千, 现就本人亲身经历和接触的问题,写成此篇文章,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拉图见到一个年轻人坐在树下不停地唉声叹气。于是,拉图便走上前去询问情况。原来,这个年轻人兄弟4人,父亲去世后,就分家了,每个人都分得了一份财产。然而有一只猫无法  相似文献   

10.
想象一下,牛仔裤、袜子悬挂在太阳下就能自己去污、去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2月15日报道,不愿洗衣服的人有福了,上海东华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棉面料,当它与阳光“亲密接触”时,就能自我去污、去臭,而且即使经过洗涤和晾干,这一性能也完好无损。科学家们表示,未来牛仔裤、袜子等只需要接触太阳光就能恢复如新。  相似文献   

11.
喜事见蜘蛛     
在乡下,有管蜘蛛叫“喜”的,意思是“喜事见蜘蛛”,这是一种习惯的说法。碰到喜事为什么可以见到蜘蛛呢?原来,家里有喜事,人们大多会收拾打扫房间,图个心里舒坦,这样打扫整理,必定惊动角落上的蜘蛛,飞跑着另觅高就。在打扫中看见蜘蛛的人,因为心中有喜,见到蛛蜘也就成了喜事。  相似文献   

12.
57年前,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国与原子弹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次“接触”。结果,广岛市80%的建筑物化为灰烬,6.8万人当场丧生,5年后因原子弹死亡人数达到24.7万人;长崎市  相似文献   

13.
这有一个大铁笼,铁笼的内外壁上均贴有一些铝箔片。铁笼和地面绝缘,直流电机的一根导线与铁笼接触。接通电源,可见笼外箔片张开,笼内箔片不张开。: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人如果站在铁笼子里面,然后接通电源,人有触电的危险吗?: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接通电源后,笼子的外表面带电,所以铁笼子外面的铝箔张开了。而铁笼的里面不带电,笼子里面的铝箔也就没有反应。人站在铁笼子里,然后接通电源,因笼内不带电,所以这时人安然无恙。(选自第16届“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赛小学组赛题)大铁笼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邓琼 《科学与文化》2006,(12):34-35
没有"金枝玉叶"的娇骄之气;正在北京大学攻读传媒学博士学位的她,见到新闻人就自称"小学生";名片上"菊香书屋"四个风格彰著的"毛体字",以及右下颌上一颗浅浅的"毛氏痣"提醒我们:眼前这位优雅美丽的女士就是毛泽东的孙辈中唯一的女性、他与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  相似文献   

15.
自 见到 了《发 明与 创新 》,我 就疏远 了《 科学画 报》,爱 上了“ 发”刊 ,我觉 得“发 ”刊 比“ 科 ”刊 更 适 合 我 看 ,因 我爱奇 想。有一次 来了 三位老 友,我留 宿他们 。一张 普通 单人 床只 能 睡一人 ,脑 子突 然想起 若 把单 人床 做 成能升 降的三 层床,多好  相似文献   

16.
田原寻根     
1.玉米之祖:难分辨多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玉米的祖先。可是,在墨西哥(玉米的发源地)从没有人见到过野生的玉米。后来,科学家们注意到当地生长的一种叫“teosinte”的野草,通过基因分析,他们大吃一惊:原来它就是玉米的祖先,可它和玉米长得一点都不相像!接下来,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这种野草怎么会变成今天的玉米了呢?科学家解释说:约在5000~10000年前,墨西哥人的祖先就开始有意挑选最好的“teosinte”种子,并精心培植它们,是人类无比耐心的选择,最终改变了这种野草的某些基  相似文献   

17.
塑人 《知识窗》2002,(9):37
说起老鼠,人们都很讨厌.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的老鼠却当上了“警鼠“.美国的一些防爆专家利用老鼠个头小、嗅觉灵、动作快等生理特点,专门训练它来担任侦察工作.他们先将物色好的“警鼠苗子“关在铁笼子里,放到飞机场,让它们接触各种热闹的场面,习惯刺耳的噪声,并且使其见到来来往往的人群而不受惊害怕.然后又拿回到实验室里让它们辨认各种爆炸物的气味,从普通炸弹到塑料炸弹、邮件炸弹等等,通过电击让老鼠进行区分.老鼠在笼中受到电击后,会立即作出反应.这样经过几个月的训练,老鼠就能分辨出各种特殊的气味了.……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说过这样的话:“人只有死了才能见到真正的战争结束。”而随后的历史也支持了他的观点。“人类会永远结束战争吗?”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原因无非是:“好战是人性的一部分”、“它存在于人类的基因里”……果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19.
8月8日心情不错一路奔往。刚进南京,见到希尔顿,我说:“这家宾馆长得不错。”初中那家伙转过头,很不屑地告诉我:“就这种破宾馆!?”也许是一路晕车糊涂了。“又不是华东,再好再破都无所谓啦。”小学生一语道破。  相似文献   

20.
遥控小飞机     
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泰勒斯就有这样的记载:“用木块摩擦过的琥珀,能够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古人在汉初也发现了琥珀在摩擦后出现的静电吸引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会发生紧密的接触,由于摩擦时产生了热,从而使两物体间的电子转移,让物体带了电。利用这一现象,我们现在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静电小飞机吧。实验步骤:1、用剪刀把铝箔纸剪成一个小飞机;2、然后拿毛绒布用力摩擦一个塑料棒,使塑料棒带有电荷;3、然后把带有电荷的塑料柄靠近小飞机,小飞机将飞向塑料棒,与塑料棒接触后又飞开;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