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民日报》7月7日发表的《以史为鉴——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社论中,用了“荦荦大端”这句成语。有读者问:这句成语作何解释,为什么有的报纸刊作“荣荣大端”?荦,音 luò(洛)。《现代汉语词典》对“荦荦”的解释是:“明显的要点或是主要的项目”。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各地报纸上,“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的宣传广泛开展。特别是人民日报十月十一日发表《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社论以后,这一宣传报道日益成为各报当前的重要宣传內容。有的报纸进行问题讨论,有的设置专栏连续报道,有的树立典型推动一般。例如:  相似文献   

3.
纠错二则     
辛勤 《新闻三昧》2006,(5):41-41
“禁若寒蝉”错了在报纸上曾经看到成语“噤若寒蝉”竟错成了“禁若寒蝉”,列举以下几个实例:《中国矿业报》2005年3月1日:“在权威的领导、专家、学者尚在这个问题上禁若寒蝉的时候,他竟然敢如此造次。”《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2月3日一版:“一些法官因此而学会察言观色,变得禁若寒蝉。”《市场报》2005年6月25日:“搞得服务员或如坠云雾,或禁若寒蝉。”为什么错得这么普遍?恐怕与未分清两个同音字有关。“噤若寒蝉”是个成语。“噤”:闭口不做声。寒蝉:晚秋的蝉,因寒冷不再鸣叫。此语出自《后汉书·杜密传》:杜密回答太守王昱说:“刘胜位…  相似文献   

4.
“社论是报纸的心脏与灵魂”社论不是个人“发言”,而是反映编辑部基本立场的言论。它是“报纸的心脏和灵魂”,报纸缺少社论,就象一天里“没有阳光”一样。美国现代资产阶级报纸的创始人普利策说,我的《纽约世界报》虽然有巨大的篇幅,许多的栏目,但是我所最关心的是社论版。我要用种种栏目吸引读者来读社论。担任《曼彻斯特卫报》主编达五十七年之久,并使该报逐渐由地方报纸发展为世界闻名的报纸的G·P.斯科特说:社论是表达报纸立场的基本手段,它是“报纸存在的基本理由”。鉴于社论对读者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家们也颇重视资产阶级大报的社论。例如,在美国辩论越南战争的高潮  相似文献   

5.
1992年6月初,也就是林彪“发明”“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的26年之后,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带有儒将风度的老战士——“文革”前的《解放军报》副总编冯征同志来到湖北神农架。在神秘的原始森林旁的林区宾馆里,近露了下面一则迟到的军报内部消息: 1965年底的夜晚,《解放军报》总编室灯火通明。值班副总编冯征正在等待着1966年《解放军报》元旦社论稿。一个值班编辑匆匆走进冯征的办公室,送上一份社论稿大样。当时林彪正在苏州,社论大样是另一位副总编带到苏州送审后传回的。冯征摊开社论稿大样,社论的标题《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为继续突出政治、坚决执行五项原则而斗争》32个大字赫然在目。他一字一句地仔细审阅,发现传回的稿子与原稿有了很大不同。当他读到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时,禁不住紧锁双眉,喃喃地说:“这是一种新提法。”那时,“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6.
美国1983年7月2日出版的《编辑与出版人》周刊刊登了施坦的文章,指责美国报纸的社论版被政府的题材搞得太沉闷了。他说:“政府的材料充斥了许多报纸的社论版,这可能基于这样一种错误的设想:读者会像报纸编辑那样充当政府材料的贩子。”“政府材料的贩子”这个词是美国《得梅因纪事报》的退休专栏编辑吉尔·克兰伯尔格提出来的。1983年6月21日至6月24日,美国全国社论主笔会议召开了第三十七届年会,对美国报纸社论版的现状进行了讨论。以克兰伯尔格为首,对政府材料充斥报纸社论版面的现象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克兰伯尔格指出:现在,美国报纸的社论版百分之八十的内容都与政府有关,版面几乎都被政府材料塞满了。社论版已成为“政府材料的贩子”。其原因,是与社论版主编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有一天看电视,在讲到两个兄弟进行体育比赛时,引用了“同室操戈”这句成语,这是一句带有贬义的成语,实际是讲自相残杀。不料过了几天,报纸上也引用这句成语,而且做成大字标题,大讲其同室操戈了。 体育运动,是增强人民体质,提倡尚武精神的一种运动,它同德育、智育、美育处于同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三、主题的倾向性。 新闻评论的倾向性,这是新闻评论最突出的一种特性,是一条客观规律。只不过有的公开声明自己的倾向性,如我们的党报和社会主义新闻媒介;西方半官方和经常反映官方意图的新闻媒介,则羞羞答答地表明自己的倾向性;有些声称自己是“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纯商业性报纸”,把自己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倾向包藏起来,而实际上欲盖弥彰,包是包不住的。 在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所谓“轻松社论”也是有倾向性的。西方国家很多报纸设有“社论版”,每天刊登三四篇社论,其中有一篇是篇幅较短、写法轻松的社论。有些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者说“轻松社论”只有“娱乐性”,没有倾向性。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台湾出版的钱震著《新闻论》一书中,译载了美国报纸几篇所谓“轻松社论”,让我们看看它是不是只具有“娱乐性”。 1940年2月14日《德模登录报》登的一篇,全文  相似文献   

9.
成语的特定含义和结构形式,是用特定的词及词与词之间特定的组合方式表示出来的;书面上,则是用词的书写符号——汉字表示的。如;“声情并茂”这个成语,书面上就是“声”、“情”、“并”、“茂”这四个汉字来表示的。汉字是一种有形(形体)、有音(读音)、有义(意义)的文字,因此,如果改变了成语的用字,那就往住会改变成语的意义,有的还会错误地改变成语的意义,或使成语意义不通,同时,还会错变成语的结构形式;这就是成语运  相似文献   

10.
张丛笑 《今传媒》2006,(3):34-35
现在,新闻媒体报纸的竞争相当激烈,每天上班后,就有好几份报纸同时放在桌上,有的报纸是让人上瘾的,不看心里就慌,先睹为快嘛!可有的报纸,人心里就不那么急,放后看,也就看那么几分十几分钟。这让我想起,最近有次,我跟某学校几位从事理论教学的同志谈论起报纸时,他们也有同感,而且说得具体。有人说:“某些报纸,一两张报纸几分钟就看过去了,可是我看《华商报》,常常要看一、两个小时,有些篇幅还留着,以后抽空要再看。”有位老师说:“在西安,还有两句顺口溜:早晨一份《华商报》,中午一碗羊肉泡。”又有位老师说:“《华商报》不遮遮掩掩,敢讲真话…  相似文献   

11.
每逢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以示重视和祝贺。“节日评论”是新闻评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它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众多读者这样认为:每年的《人民日报》元旦社论,都代表党中央新一年的路线、方针,事实也如此。不少人至今未忘,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这篇社论产生  相似文献   

12.
在报纸的农事宣传当中,编辑部经常根据农事季节的变化发表社论,这种社论,各报都是常见的,数量不在少数,由于它是由季节而来,因此大家习惯上把它称之为“季节性的社论”。这种社论有的写得好,但有不少写得一般化,因此就有的同志对它的存在产生了疑问,认为它是“应景”文章,可有可无;还有的同志认为,稍一不慎这种社论还容易形成瞎指挥的现象。报纸上究  相似文献   

13.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上这句流传了几千年的老话,不久前在四家全国性报刊上都被错印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读者去信批评后,有的编辑回信说:这“主要是我们校对时不仔细,未核对原文造成的”。此说一出,读者哗然,说:“把责任都推到校对身上是不公平的”;“为何四家报刊对这一引文都不加核对?”;“编辑工作一定要建立责任制,这样的差错是不应再发生的。”诚哉斯言!现在有的报刊上差错迭出,假闻频生,有关人员明知出了错,撒了谎,却处之泰然,依然我行我素,说来令人吃惊!究其原因,当前新闻战线缺少严格的责任制的确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在当年颐园的评读会上,胡乔木经常谈到报纸评论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社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主要声音。”他说“报纸上除了社论以外,还要有其它形式的评论文章,它们的共同任务是评论社会的各个方面,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要有的放矢,不讲空话”。记得1955年5月,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重视商业工作》的社论。社论的前半部分,讲了商业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论的后半部分讲的是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把成语“空穴来风”理解成“没有根据的传言”。错了。“空穴来风”,是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传言是有原因的。《文选·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李善注引司马彪曰:“门户孔空,风善从之。”白居易《初病风诗》说得更为明白:“朽株难免蠹,空穴易  相似文献   

16.
分清主动和被动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生者,这种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如“他拿走了《新华日报》。”或者选用被动句,如“《新华日报》被他拿走了。”报纸上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在复句中,几个分句有的是主动句,有的是被动句,分不清主动和被动,前后主语不一致,造成语义不连贯,表达不清楚。例如:  相似文献   

17.
《工人日报》今年6月19日有则新闻——肩题《枪杀经过竟有空穴采风霸州百姓呼吁公正执法》、主题《不能让无辜者永不瞑目》,报道了河北霸州市杜书贵撞车后枪杀该市供电局一职工的血案。但看完整篇报道后发现,我们的记者、编辑先生望文生义,将成语“空穴来风”的意思领会错了。“空穴来风”,语出《文选·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注曰:“门户孔空,风善从之”意思是说有木桩(枳,也称枳橘:句,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是陈云同志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一篇社论,发表于1950年3月10日。陈云同志当时在中央分管财经工作。在这篇社论发表前后,人民日报于同年2月6日、3月22日还发表了李立三同志撰写的《学会管理企业》、薄一波同志撰写的《税收在国家工作中的作用》。这几篇社论,对解决当时财政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同年3月,中共中央就各级党委及政府负责同志应经常为报纸撰写社论或论文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及政府各部门负责同志,应当学习陈云、薄一波、李立三等同志这种工作方法,对于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经常亲自动手在报纸上写这种能够透彻解决问题的社论。”  相似文献   

19.
一、献可替否 “献可替否”这句成语的含义是:进献、提出应予肯定的正确意见,以代替、废止应予否定的错误意见。 这句成语源于春秋时齐国卿相晏子的话,事见《左传·昭公二十年》。 公元前522年的一天,齐景公打猎回来。指着身边宠幸的近臣梁丘据,和晏子有一段对话: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  相似文献   

20.
邓拓同志是位卓越的新闻评论家,在评论写作和报纸评论工作方面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报纸评论理论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任何一篇社论都应该有的放矢。它必须针对全体读者或一部分读者的需要,向他们不仅说明某一问题的迫切重要意义,而且解决某一问题的全部或一部。这就决不是漫谈或泛论所能够代替的。”(《关于报纸的社论》)邓拓依据社论不同的内容,把社论分为三种,一是解释性的评论,二是对各项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