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族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对“民族解放”进行阐发与运用,论述“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的关系,强调战时民族解放的迫切性。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民族解放”,动员民众参与“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解放”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在这个时期,儒法两家“礼治”与“法治”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就是坚持反动奴隶主阶级专政还是实行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斗争。而“礼教”与“法教”的斗争,就是教育为哪条政治路线服务,在教育领域里实行哪个阶级专政的问题。战国中期,商鞅在秦国进行了一场长达十八年的变法运动,在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在教育领域里也实行了重大的变革。商鞅明确指出:“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商君书·赏刑》)就是说,要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实行统一的奖赏、刑罚和教育。商鞅认为,实行  相似文献   

3.
“十七年”文学是阶级与政治泛滥、性别有意识解构的“父”性政治特权时期,也是男性“文学父权”神话之笔蔓延、创造隐喻意味及传统意象的特殊阶段。阶级和性别的结合,并非证明性别比阶级更具特权,而是对传统神话的一种冲击、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4.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仍然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中心。抓住这个斗争,就是抓住了纲。”“四人帮”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和影响,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如果不彻底批判,他们这一套反革命修正主义的思想和路  相似文献   

5.
《更法》 [说明] “更法”就是变法。公元前三五九年,在秦孝公主持的国事会议上,商鞅与甘龙、杜挚就要不要变法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本篇就是这场论战的生动记录。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甘龙、杜挚,继承了孔老二“克己复礼”的衣钵,竭力主张“法古”’、“循礼”,疯狂地反对变法。商鞅坚定地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的变法革新主张。他运用“三代不同礼  相似文献   

6.
一通常认为,“同一概念”与“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不是一回事。所谓“同一概念”,是指在概念与语词的相互关系中涉及到的一种一对多的现象,即一个概念对应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词。通俗地说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例如:  语 词     概念自行车 单车  ———自行车爸爸 父亲 爹 ———父亲sun 太阳   ———太阳妻子 婆姨 婆娘———妻子所谓“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则是指那些外延相同而内涵各异的概念。例如:羊城———广东省的省会等边三角形———等角三角形人———能运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  相似文献   

7.
自从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孔丘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以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把它当作统治和奴役人民的道德规范。叛徒、卖国贼林彪胡说“仁”、“勇”、“知”,就是“团结”、“斗争”、“唯物论”,他的死党陈伯达则诡称“这些道德在现代可以成为新的美德”。“知、仁、勇”究竟是什么货色?孔丘和林彪为什么要拚命鼓吹它? (一)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以所谓言行准则来规范人们的活动,使其适应于一定量阶级的利益。“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  相似文献   

8.
分析体育在不同历史阶段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认为以往体育并不具有独立于社会的完整形态,而是被社会事务所"俘获"并居于身体本质属性之外的社会亚层面。学科归属的定势逻辑思维和游离于社会唯物史观的认识是体育概念"难产"的重要因素。体育在特定社会中有着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解释,提出体育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认识和厘清体育概念要素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华商、儒商、新华商、新儒商,这些概念现在受到社会人士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它们的所谓与所指,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值得探讨。“华商”与“儒商”这两个概念属于相容关系。对此,至少有三种见解,即:①全同关系;②包含关系;③交叉关系。所谓“新华商”主要是指近年来在以高科技产业为主流的新经济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华人企业家。从化背景上说,这些“新华商”也就是“新儒商”。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说过“郑声淫”、“放郑声”。古“淫”字的用法意义决不是单一的。从《郑风》与“郑声”的关系,政治、经济、风俗等几个方面阐述孔子为什么要说“郑声淫”,从而集中表现了他的功利色彩。古儒经学家评《郑风》大都是对孔子这一提法加以注脚、推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对“比、兴”有三种不同的解说 ,即政治的解说、语言的解说和文学的解说。文学的解说最有意义。最具有代表的说法是刘勰的“比显兴隐”说。徐复观在解释刘勰的观点时提出新论 ,认为兴句的意义不是表示实在的具有概念的意义 ,而在于“形成一首诗的气氛、情调、韵味、色泽的”。笔者认为 ,还可以把刘勰的“比显兴隐”说的解说推进一步。这里的基本理论假设是 ,“比”主要是接近认识论的 ,所以“比显” ;“兴”主要是接近存在论的 ,所以“兴隐”。  相似文献   

12.
俄国农村公社不仅具有经济二重性,还具有社会二重性;在俄国农村公社长期存在的诸因素中,政治因素应是最主要的;有必要提出阶级社会中农村公社的专门概念  相似文献   

13.
从 1916年到 192 6年间 ,李大钊与段祺瑞有过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 ,集中表现在前者对后者的政治态度经历了一个由观望、拥护、失望、声讨直至公开武装斗争的演变过程。李大钊曾经拥段的历史事实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亟变之世的政治气候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从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呼声日高,“素质教育”概念从这时起常见诸报端,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我们也在素质教育方面做了些尝试。我们本着“变革中求稳定”,“稳定中求变革”的指导思想,在素质教育方面作了如下几点思考:思考之一:何为“素质教育”“素质”仅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上一个概念而已。对农村教师而言,最初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概念是模糊的,甚至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就是多搞点文体活动或办点音、体、美辅导班就算“素质教育”。按《辞海》解释:素质“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长和原有的基础”①《心理学大辞…  相似文献   

15.
一切社会关系,从广义上说,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它包括经济、政治、思、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讲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时提到的“一切社会关系”,是指政治、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方面的关系而言。  相似文献   

16.
平面几何的第一、第二章是几何的基础内容,只要学的得法,就能顺利入门,我认为,初学几何阶段应注重以下问题:  一、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几何概念是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而学习几何概念关键在于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如“互为余角”的定义规定了“两个角”(而不是一个角或多于两个角的大小)的“和”是“一个直角”。“互余”概念是根据两个角的数量关系定义的,与两个角的位置关系无关。因而,只要两个角的和是90°,即使它们不靠在一起也仍然互余。同时,要结合概念学会画图、识图。几何概念常常规定了图形的大小或位置关系,要抓住…  相似文献   

17.
三十三年来,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着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在夺取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它作为革命的“齿轮和螺丝钉”的战斗作用。今天,在全国亿万人民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热潮中,重温毛主席的这篇光辉著作,对于提高我们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自觉性,努力使文艺成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是十分必要的。毛主席指出:“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革命的思想斗争和艺术斗争,必须服从于政治的斗争。”政治是“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无产阶级的政治是工农兵向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文艺必须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这是确定不移  相似文献   

18.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分析语言的意识形态功能。而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反映着当下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与社会各阶级权力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奥巴马关于枪支控制的演讲为研究对象,以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对其中的政治隐喻进行了研究,从而分析出当今社会背景下的美国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就“阳明学”概念的一般性意义与特指性意义,以及这一概念提出的过程,又是怎样被东亚世界接受的,并且是如何从一个近世称谓演变为近代概念的,在“阳明学”概念被普遍接受前,还使用过什么称谓,它有什么思想史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度分析和系统考察,因此认为,作为“术语”的“阳明学”源于中国和朝鲜,而作为“概念”的“阳明学”则源自于近代日本,并且是由日本近代阳明学之父井上哲次郎首先提出后为东亚世界所普遍采用的.中国阳明学者和朝鲜阳明学者使用其他概念指称阳明学,其用意既有贬义的,又有中性的,还有隐晦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学 3~ 6年级 )课程标准》认为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所谓“探究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 :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 ;同时 ,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 ;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完整的探究性活动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调查研究计划并付诸实践 ,利用有关工具和技术收集数据 ,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进行批判性和逻辑性的思考 ,构造和分析其它解释方法以及科学论点的交流等”。探究的过程可表述为 :提出问题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