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从《诗经》与儒、释、道;《诗经》与政治文化;《诗经》与农耕文化;《诗经》与宗法文化;《诗经》与伦理文化;《诗经》与婚丧文化;《诗经》追求自由的倾向等七个方面阐释了"诗经文化"。《诗经》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与文化的镜子,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黄河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涉及河流的篇章近百篇。其中,中原最著名的河流几乎都在《诗经》中出现过,可以从中看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是先人筚路蓝缕,沿着大河创造出来的..真实地记录了大河边周人的生活情景,反映的是大河风情.  相似文献   

3.
《诗经》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同时也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除了具有丰富的文学、历史、政治、宗教和哲学内容外,从《诗经》中衍生出来的众多成语,也渗透着先民们的生活、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体现着周人的文化精神。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因此,《诗经》成语成为保存中国传统礼俗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我们国人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历史文化千年的古国,既然我们以文明和文化著称,我们就能愧对这一称谓。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拥有很多世界文明的经典著作。那是我国古老历史的见证。一部五千年中国文化史,犹如一条滚滚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作为国学经典,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在大力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今天,让国学走进课堂,已经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诗经》与夏商周村社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经》中大部分诗篇本是村社农民讽诵的歌诗。村社作为《诗经》这一上古文化典籍得以产生的“具体的历史环境”,其文化的演进直接影响、制约着先秦诗歌的发展。村社的知识体系、精神信仰、生活方式、交往结构,以及它们在一千多年间的演进发展,又都折射在《诗经》历时性的发生历程中。研究《诗经》中的夏商周村社文化,需要注意两点:其一,《诗经》本文的内证和地上地下的历史遗迹(外证)应当平等对待,内证甚至更重要;其二,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马克思意义上的奴隶社会,不可带着西式的有色眼镜对中国型社会的文化状况任意歪曲  相似文献   

6.
陈靖怡 《海外英语》2020,(7):174-175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挑战.树立新时代生态思想,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中国传统文化素来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诗经》作为儒家经典,承载了宝贵的传统生态理念.比兴作为其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贯穿始末,其使用是周人生态理念的重要体现.该文将《诗经》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内核与比兴手法结合分析,阐释了外译过程中的难点及对译者的要求.并在最后论证了全球视野下《诗经》及其生态思想的外译价值.  相似文献   

7.
华夏五千年文明,上下求索,名人巨著层出不穷,孔子、孟子、李白,《诗经》、《红楼梦》、《三国演义》……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距今两千多年的千秋太史公司马迁。因为司马迁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和《史记》一样,千秋于世。今天我们再一次缅怀司马迂,不仅仅是文化的研究,更包含着一种精神的复活。面对着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面对着关于人的话题的讨论.司马迁的精神又一次给了我们参照标准。本文阐述了司马迁的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并尝试在语文课上渗透司马迁的精神.希望能用它来挽回那些我们曾经拥有却又渐渐流逝的人格宝藏。  相似文献   

8.
华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几千年的风雨历程为中华民族历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深远影响,直到现在依然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国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期在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中能够扬长避短,促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进步,实现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集,是周代社会的真实写照,蕴涵有生命的本真,具有经久不衰的强大震撼力,《诗经》是来自黄土地的歌唱,是地地道道的母语,也是我们民族的鲜明徽标,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和灵魂。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应是自《诗经》开端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材分析1.课标:2-2-5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有割不断的联系,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有无法摆脱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亲和力自古以来一脉相承。2.教材:《历史与社会》八上的主题是:我们传承的文明。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传承。第四单元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元典之一。对其文化内涵丰赡的农事诗,文章以文化视角,从“衣食”、“农政”、“人天”三个切口,深究周民在农耕中对生命意义的觉醒,通过籍礼仪式昭示的社会意义,在与自然进行物资、信息交流中祈盼谐和相助的关系。所有这些文化意蕴,滋润着我们中华民族强劲的体魄,也给农业现代化的运作和实施提供了与西方农业相比照的借鉴。从这一意义上说,对《诗经》农事诗的这一探究,是对我国传统农业转型的现代化回应。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文明成果,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任何民族的发展都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更应植根于富有底蕴的传统文化之中,以培养出具有民族特质的人才.因此,当代高等教育应坚持把促进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暑期诵读《诗经》、在父母工作岗位体验,引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以历史眼光观照现实生活;了解远古农业文明,明确“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沉淀作为中国人的精神根基;感受现代工业文明,主动承担历史责任;把握文明转型深层逻辑,增强道路自信,使学生深化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勇于承担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诗经》的编纂与流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关《诗》与史、与政教的关系,在前人的著述中不下百十种。《诗》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礼教文化制'度和社会政治生活。《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保存了用人生活的各个画面,成为后人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不仅是中国的文学性诗歌名篇 ,也是史学作品 ,它是中国的“史诗”。《诗经》与古希腊《荷马史诗》相比 ,有中国自己的史诗特色。虽反映社会历史 ,但缺乏专题性。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浓烈 ,显示思维的原始朴素性。具有现实性思想 ,揭示斗争热点。文史交融浑一 ,本能凸现艺术。何以有如斯之史诗特色呢 ?中国奴隶社会制度特征影响了《诗经》的内容。中国史学起源早 ,有反映当代事件的能力。中华民族的经验思维、八卦思维及五行思维对《诗经》有一定的影响。中国早期的“天命”、“鉴戒”史观成为《诗经》的基因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近代以后,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成功开辟的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上,中国传统文化避免了同近代中国社会一道走向没落的命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翻开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收回香港地区,不仅雪洗了一百多年的耻辱,而且使一个现代化的国际经济大都市回归祖国,有助于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香港回归所提供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等经验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又是现代中国智慧的创造.中国分合的历史和香港回归的现实预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实现持久统一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的变迁、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的民族文化。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先进思想、物质形态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的、被我们世代传承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如有老子的仁爱思想,儒家的庄子、墨子思想,有道家文化,有周易占卜,有《孙子兵法》,有《诗经》,有敦煌莫高窟这样的宏伟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读物。绪论简明扼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不仅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和观念形态。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自然不能例外。关于《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诗经》研究者们从来没有遗忘的话题,关于后者,却很少有人涉及。有感于此,笔者拟对《诗经》所反映的婚恋心理和婚姻观念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对《诗经》在先泰时代的社会功用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与文化之上的多重价值——包括文学、艺术、历史民俗、礼乐文化等,作一番系统的概括阐述,以利我们后人对《诗经)有历史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