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建立发展性的学校评价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发展性的学校评价模式,应以校为本,重视自我评价,强调诊断性评价功能;要实现以鉴定为主的评价观向以发展为主的评价观转变,促使学校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和价值,承担发展目标的责任,真正做到评价为中小学校发展服务,为创新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从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批判着手,阐述了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对我国教育评价的几点启示,提出:学校教育评价应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学校教育评价不仅是在学校中进行,而应在整个社会中进行,滓教育评价应以“个人为中心”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千年以后,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教师即将与新课程同行,学生即将与新课程为伴,学校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新课程接轨,向新理念转变,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而迫切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新的评价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转型期间,我们不等不靠,从2001年9月起,进行了小学自然、思品与社会教学评价改革,创建了“多元四式评价”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多元“是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四式”包括“三横三纵式”教学备课,“一题多用式”现场量化评价,“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重构教育评价体系。因此.新课程改革把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我们认为新课标理念下的学生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关于素质教育评价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构建素质教育理想运行模式的先导和内核。素质教育评价是依据素质教育目标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并对增值的途径进行探索的过程;素质教育目标源于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素质教育评价要以学生为对象,素质为内容;素质教育评价应立足于自我评价,实施主管部门评价,积极探寻社会力量评价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一脉相承,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模式基本属于精英教育。从整个社会教育目的和实际作为方式看:高等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等人才;在实际的作为方式上,学校的培养和教育过度关注少数尖子生而相对忽视大多数的学生。精英化的教育必然导致精英化的教育评价:教育质量评价的精英观——有多少人能考高分;学业评价公平观——评价不同资质的学生采用同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始推行的新型教师评价制度。这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它的基本原则是:1.与奖惩制度脱钩;2.全员评价、全面评价;3.全员参与,共同进步;4.评价的有关材料保密;5.评价过程民主化;6.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7.单相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8.反馈评价信息;9.面向未来,考虑教师的发展需求;10.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本地实际,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五维评价”——教育服务时代的教师评价制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教育走向多元化和增加选择性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为市场提供教育服务的学校受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双重制约,教师的工作特点与关注重点较过去存在着很大差异。教师评价必然要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上与此相适应。教育服务时代教师评价应该是奖惩性教师评价模式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的有机综合。“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行佩服”、“领导信赖”、“自我认同”应该是教育服务理念下教师评价的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论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学技巧,忽视学生的实际收获,从而导致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华而不实”;以“一堂课”为落脚点的评价方式,忽视具体课堂教学与教学总体设计之间的差异,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建立在培养少数“尖子生”教学观念上的选拔的评价观,忽视学生的层次性和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我们以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促进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重解读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出的背景、意义,指出并分析了推进这“四个评价”改革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认为需要实现三个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一、建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尽管人类已经阔步迈入崭新的世纪,但“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阴影依然笼罩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究竟是选拔还是发展?这仍然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这就意味着课程评价观必须实现一个根本转型,即由竞争本位的、分等排序为核心的评价观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12.
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使“数字正义”成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正义是对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合法性的判断,意指教育评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秉持了社会正义和道德关怀的立场,从而满足了人们对美好教育需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主要表现为分配正义、算法正义与数据正义三种形式。然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迈向数字正义时,必须警惕教育评价过度计量化、智能评价算法偏误与智能评价数据异化的价值风险,进而规避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可能引发的数字非正义现象。为保障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数字正义的实现,要建构相应的风险防控策略:一要明确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意义,树立“需求本位”的分配原则;二要保障智能评价算法的人机协同,确保“合目的性”的算法运行;三要把握教育评价数据的应用边界,彰显“以人为本”的数据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双语教育评价是双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要搞好双语课程实验,必须做到“评价先行”。正因为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更应该“三思而行”。要搞好双语教育评价,让评价的功能实现从“棍子”、“鞭子”到“尺子”、“旗子”的转变,就要解决“为什么”、“什么”和“怎么”的问题,找到简单易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作业式评价”就是好的评价办法之一。它是集模糊评价、整体评价、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于一身的简单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张东兴 《河北教育》2005,(11):18-21
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中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关于评价的问题有着诸多的模糊认识,如:把“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把“考试”与“应试教育”等同起来;把“考试”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不少教师对评价的问题也表现出复杂的心态,如:新课改下的考试怎么考?搞课改实验考试时吃亏怎么办?对评价改革,很少有命题权的基层学校和教师应该做些什么……近几年来,沧州市针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其总体思路是:以“重在改善,意在发展”为评价观,强化评价的反馈与矫正意识;以简便易行的“评价板块”落实评价的“全面性“;评价活动生活化,以多样化的“生活记录”落实“发展性”;按照构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谋划评价内容,积极稳妥地推动全市语文教学评价。他们的做法值得赏析。  相似文献   

15.
一、构建创新教育的教育评价观的现实基础教育要改革,评价应先行。在当前理论上已明确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又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情况下,教育实践与原本就是针砭教育时弊而提出的倾向性理论不相合拍,出现“讲的是素质教育,做的是应试教育”现象。究其原因,教育实践中缺乏与新教育理论相一致的教育评价的观念与制度是其中之一。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运用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教育客体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因此,有哪一种教育价值观就会有对应的一种教育评价观。近十几年来的教育价值观在反省中国…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源于中国,其专业化与科学化则在西方获得实现。因此,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本文通过梳理美国第三代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分析该时期的CIPP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应答模式和反对者评价模式等典型教育评价模式的内涵,以及对我国教育评价的现实启示,以此推进我国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做好对学校的督导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都在研究评价学校的模式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但目前的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大都属于目标导向模式,笔者认为,这种模式既有优点也有弊端,现分析如下。目标导向模式是教育评价的一种常用的模式。该模式是评价之父泰勒提出来的,其基本方法是:把课程改革的目标尽可能细化;用行为语言来界定具体目标,使之可以观察和测定;研制测定达到目标程度的工具和方法;收集行为表现的资料;最后用资料表明达到目标的程度。后来泰勒的后继者布卢姆又把教育目标细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评价模式价值取向的转换及借鉴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泰勒为代表的“目标评价模式”以教育目标作为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要求;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CIPP模式”,其服务方向是以决策为中心。两者的价值取向都是为社会服务,以是否具有社会效用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目标游离模式”从反映管理者、决策者的意图转变为反映局外人的意愿,其价值取向体现了人的需要。“应答模式”强调价值观念的发散性,重视所有参与评价的人的意图,反映了重视个体需要的多元价值取向。我国的教育评价现阶段以社会需要为导向。随着社会与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评价也将日益重视个人需求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科学内涵和评价标准的正确把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重要前提。在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时,既要考察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社会所期望的教育目的程度,也要考察其符合满足大学生成才内在需要的程度;既要坚持“三个有利于”根本标准,又要体现“合需要性”与“合目的性”这一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20.
教育评价目的随着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发展而发展,并经历了鉴定目的观、诊断目的观、改进目的观、发展目的观.教育评价的目的就是“人”,评价目的一旦缺少“人”,教育就会有偏离航向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