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初识经典孟子,名轲,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相似文献   

2.
孟子     
《语文教学之友》2014,(2):F0002-F0002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雄辩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弟子将其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相似文献   

3.
邹城市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孟子的故里,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邹城顺利通过”两基”验收、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我们邹城市教育局在继续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普九”实施水平的同时,适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上来:坚持抓观念更新,实现教育思  相似文献   

4.
当代校长     
《上海教育》2007,(7A):45-45
学校细节:校园里的院士亭 每一个走进同济中学的人,都会被校园里那座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特色的六角亭——同济院士亭所吸引。院士亭建于2004年同济中学建校97周年之际,由同济中学1972届一位校友出资建造,其“院士亭”三字由1959届一位书法家校友题写。学校为彰显建亭忠义,特在院士亭内的六沿下刻上六位院士的话作为同济人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5.
为了让校园成为孩子流淌自然灵性的生态场,我校把“创建回归自然灵性的生态化校园”作为建设的目标,于是就有了如下景致:☆“蕊春园”内四季常绿,香飘满园;葫芦池畔,飞亭延月,古木参天;假山  相似文献   

6.
孟子故里邹城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50多个春秋的省级重点高级中学,有教学班108个,在校师生8000人。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确立了创建全国示范高中的奋斗目标,为把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上,开展了创造优质的高中教育,努力营造数字化校园工作。  相似文献   

7.
邹城市匡衡路小学以西汉著名经学家匡衡的名字命名,西临孟府孟庙,东倚护驾山,南傍唐王湖。学校始建于1996年,在孟子思想的浸润中发展,在匡衡读书精神的启迪下成长,现已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经典诵读先进集体"、全国"国学经典教育联盟校"。近年来,我校把君子文化引进校园,让君子教育进入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8.
光荣的职责     
俺叫刘计英,今年53岁,家住孟子的故乡山东省邹城市。“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就发生在俺这里。多年来,全市把“育人兴市”作为根本,开展了“弘扬孟母教子精神,做新时代的好母亲”活动。俺以孟母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材。如今,俺的4  相似文献   

9.
孟子在儒家圣贤系列中是一个个性十分突出的人物,他处身干“杀人盈野”、“率兽食人”的战国时代,却能坚持以仁政劝导人君,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滕文公下》)的大丈夫人格和“舍我其谁”的强烈自信鼓舞了成千上万的炎黄子孙,让知识分子竖起了脊梁。但是,如此自信的孟子竟然也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孟子·尽  相似文献   

10.
永丰中学     
位于欧阳修故里的永丰中学,创办于1939年,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至2003年连续六届荣膺“江西省文明单位”称号。学校现有教师209人,其中教育硕士3人,特级教师1人,在校学生3248人。12.4公顷的美丽校园里,亭池伴读,绿树成荫,书声琅琅,花草飘香。学校围绕“校园美、校风好、质量高”的办学目标,以  相似文献   

11.
让校园成为花园需要”票子”,让校园成为乐园需要“点子”,虽然“票子”、“点子”并不易得;而让校园成为家园,成为能让心灵栖居的家园,才是管理的至高追求,即便那个家园还很简陋甚至破旧,但如果那里是安全的温馨的,就会让人踏实,让人眷恋,让人气定神宁。如果总觉得受到监视,总担心遭到责罚.总听到“无米下锅”的哀怨,总受到“饭碗不保”的敲打,那就有“危机”,让人心累,让人惶恐,让人精神飘泊;  相似文献   

12.
《劝学》劝学《左传·闵公二年》:“敬教劝学”。孔颖达疏:“劝学,劝民学问也。”意思就是劝勉人们学习问难。《说文》:“劝,勉也。”“勉,强也。”“劝”和“勉”都从“力”,所以段玉裁注“凡言勉者,皆相迫之意”,可见劝还带有一定的强迫性。不过,段又引《广韵》:“奖,勉也”并在注中按:“勉之而悦从亦曰‘劝’。”既有劝,又有勉,这该是“劝”的本义,对此教材宜作题注以使学生全面理解。“劝学”作为篇名影响深广。白居易、王安石均作过《劝学文》、司马光还写过《劝学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是其代表著作.本文试根据《孟子》原文解读孟子“命”的内涵,分析孟子对待命运的态度及对道德自主性的强调,从而阐述孟子对命运与自主之间关系的看法.第一,孟子认为“命”的主要性质与特点是“命”的限制性、“命”的不可知性和“命”的外在性.第二,孟子对待命运的态度是强调不应让道德实践受到命限的影响,应当重视自身的道德自主性.第三,孟子认为不可改变不可预测之命与人的自主性是分立的两个部分,即“求在外”与“求在我”;君子能够将“命”之限制作为彰显内在德性的一个契机,即君子能够“见命知义”,彰显一种承担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的驿道,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亭子。这些亭子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停”这个字,即“人”和“亭”靠在一起,便成了“停”。所以,“亭”是供人们停顿、歇脚和休息的地方。驿道,是用来让人们赶路的,而亭子却是供人们停下来歇脚的地方。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这不是有碍于人们赶路吗?古人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赶路,让人们在“停”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走得更快捷。“停”是为了更好地走,这是中国古人智慧在“亭”中的形象体现。  相似文献   

15.
张以明  刘现营 《物理教师》2004,25(10):64-64
由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和《物理教师》、《中学物理》两家会刊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于 2 0 0 4年 7月 2 3— 2 8日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举行 .会议由山东省教研室承接 ,济宁市教研室、邹城市教育局和邹城六中承办 .来自全国 3 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全国大型企业集团的近60 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专家评委 2 0多人 ,参赛选手 1 0 4人 .本次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评比阶段 ( 7月 2 3日— 2 6日 ) ,委托两会刊《物理教师》…  相似文献   

16.
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邹城市孟子小学因近孟府、邻孟庙、仰孟子而得名。走近孟子,追溯孟子成为亚圣的人生旅程,领略孟子教育思想的精义,省察育人,将大有裨益。一省——环境熏陶,浡然而兴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誉的孟子在父亲去世时还是一个不懂事的3岁孩童。在其母亲,一个具有怀瑾握  相似文献   

17.
孟子同时代的人说他“好辩”,后人称他“善辩”,他自己说这是“不得已”,不管怎样,孟子经常与人辩论的事实却是客观存在的。他不断和人辩论,从《孟子》一书的记载中,我们俨然看到,这位老夫子有时侃侃而谈,说得别人连连点头;有时慷慨激昂,步步逼进,使人无法抵挡;有时曲折迂回,旁敲侧击,让人猝不及防。正因为他好辩,也善辩,在当时的诸侯各国中他才享有很多的声誉,除了鲁平公听信谗言没有与他见面之外,他每到一地,诸侯君主都要向他请教,有的还反复请教。齐宣王没有按孟子的意见办,到后来还深感内疚(“吾甚惭于孟子”《孟子·公孙丑下》)。试想,在“以攻伐为贤”的诸侯争霸的时代,这样一个只有满腹仁义礼智的儒家老夫子,能享有如此大的盛名,也足见他的雄辩才能。  相似文献   

18.
走进中关村第一小学,迎面墙壁上新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10个大字让人顿觉眼前一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携手共建书香校园”的醒目标语让人不觉若有所思。书香魅力催我行“营造书香校园”,是为了让孩子们喜爱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书墨飘香伴童心,不仅仅是让孩子  相似文献   

19.
临汾市吉县东关小学创建于1948年。2005年,在总结学校已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尊重,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打造书香校园,创建示范名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从“创建文化型书香校园”、“塑造儒雅型书香教师”、“培养智慧型书香学生”三方面人手,在营造书香校园上给力,  相似文献   

20.
师范毕业已二十多年了,回想起来,许多上课的内容至今已不留什么印象了,只有一句话仍记得那么清晰.那就是老师为了动员人人讲普通话在黑板上写的:“引而置之庄岳之间”.经老师解释,我们得知那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同戴不胜谈话时,打了这样的比方:有个楚国大夫,想让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认为“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来打扰他,虽然天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庄岳”:“庄”是街名,“岳”是里名,都在齐国国都临淄城内.)意思是在把小孩放到齐国都城中去数年,即使时常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了.孟子在这里通过比喻,说明环境可以影响人、改造人的深刻道理.这是唯物主义的,是十分可取的.它不但是学习语言的原则,也是全面育人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