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作为一名教学副校长和教育局兼职教研员,笔者参加过不少观课与评课;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也上过不少公开课、参赛课与研讨课。在评他人与被他人评的不断转换中,笔者对评课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那么,如何评课才能让授课者和评课者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评课中的立场、角度与心态这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让讲课老师参与评课。在公开课评课活动中,主讲老师要么回避评课,要么一言不发,“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这是评课中的一大误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主讲老师对别人评价的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公开课的其他功效。其实,在评课前可让主讲老师“说课”:分析一下教材,讲讲教法、学法,介绍一下教学程序。这既是对主讲老师劳动的一种尊重,也有助于听课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一堂公开课,避免评课中的种种误解和盲目性。在评课过程中主讲老师可作简单自我评价,并就其他老师的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上做法对于参加听课的各级领导而言尤为重要。因为绝大多数领导对于某一学科的教学来说往往是“门外汉”,如果没有必要的交流、沟通,领导评课极易流于表面现象,而领导的意见对评课又有一种强烈的导向作用,从而大大增加评课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教学副校长和教育局兼职教研员,笔者参加过不少观课与评课;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也上过不少公开课、参赛课与研讨课。在评他人与被他人评的不断转换中,笔者对评课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那么,如何评课才能让授课者和评课者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呢?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评课中的立场、角度与心态这三个关键点。一、立场教师间和谐、健康、有效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评课者的立场。在各种类型的评课中,一些  相似文献   

4.
黄中南 《广西教育》2012,(48):42-42
一次参加某城区的教研活动,听两他老师上研究课,一位在多媒体教室上,一位在普通教室上。各乡镇学校来了不少教师代表。课后,按惯例是两位执教老师先进行教学反思,再与听课教师瓦动评课。热烈的评课氛围,凸显了教师们对改进课堂教学的真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教研活动中,经常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等各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评课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成为日常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进行教师培训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应看到,教师在评课中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求和气,顾面子;只谈优点,不谈问题;只评教,不评学的现象,更严重的是,评课往往是教师的专利,从不让学生参加,不去听听学生的意见,也从不让学生谈谈感受,这就使评课很难取得实效,评来评去,到头来还是不能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6.
听课、评课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技巧交流的有效方式,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学习的主要方面是对课堂的学习,学习的方式就是听、评课。学校也往往引导教师向着这一方向走,每学期组织“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等各种名目的公开课,以便让教师们参与到听评课活动中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但很多时候课讲了,老师们也听了、评了,却总感到有某些不足。到底有哪些不足呢?其实很简单,我们的听评课方法存在某些不足。正确的听评课方法除了要“听”、要“评”以外,更要有“说”。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线的教师喜欢听课,更喜欢听评课。因为听课也好,听评课也好,都是一种交流,有助于寻找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明白课的优点与不足.以便教师学习与借鉴。但当前,我们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听完评课后,心里很少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感到许多评课索然无味。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8.
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项常规内容,它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不少教师事实上并不知道该如何评课.评课时,要么一言不发,要么东拉西扯;要么一团和气,要么一无是处;使评课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9.
评课摭谈     
成功的一堂课 ,加上成功的点评 ,会交相辉映 ;不成功的一堂课 ,有了成功的点评 ,也能叫人“耳目一新”。笔者当教研员多年 ,听了不少课 ,自然也评了不少课 ,觉得评课需要在语言表达、策略运作、功效体现三个方面作认真的考虑 ,才能达到“艺术效果”。一、语言表达 :具体性、简洁性和概括性评课就是“动口” ,所以嘴上功夫到不到家是评课质量高还是不高的重要前提。但评课毕竟不是演说 ,不能信口开河 ,更不能“借题发挥”。1 .具体性。这里讲的具体性是指在“评”的过程中要尽量举些课中的例子 ,用实例来具体证明你对某教师的课所提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评课一般是对某一节特定的课进行评课。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钱湛恩老师则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来评课提炼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若干关节点问题,截取若干教师在同一教学关节点上的教学片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给出具体的建议。这样的评课方式也有其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谈评课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随之兴起,评课更是校本教研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评课也是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会评课的老师常常是会看课的,也大多会上好课。因此,学会看课、评课,是提高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钱湛恩 《现代教学》2007,(1):126-128
链接:聚焦教学关节点的评课评课一般是对某一节特定的课进行评课。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钱湛恩老师则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来评课提炼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若干关节点问题,截取若干教师在同一教学关节点上的教学片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给出具体的建议。这样的评课方式也有其特殊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怎样评课     
听课后评课是教研活动的常规工作,是研究教法教改的重要手段,也是老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我们每个老师都务必重视,严肃对待,只要大家明确评课评什么,怎样评的问题,评课就不难了.  相似文献   

14.
今年年初,黑河市教育研究院在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中开展“跟踪式听评课”活动,我有幸成为市物理教研员李永霞老师的跟踪对象。在近半年的跟踪听评课活动中,李老师用精准的点拨和专业的指导,引领我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上了一个又一个薪的台阶。这次“跟踪式听评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听课随想     
由于参与了优质课的评课活动,我有幸集中听了不少老师的参评课,说实在的,在听课过程中,向各位老师学习了不少的东西。但静下来细细品味有些老师的课堂教学,心里总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偶尔拾起《唐诗宋词欣赏》,读到了苏轼的诗《孙莘老求墨妙亭诗》,蓦然使我豁然开朗。“杜陵评诗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是啊!短长肥瘦各有千秋,才构成千姿百态的美好世界。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体态丰满,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体态清瘦,虽肥瘦不同,但谁又能说她们不美"由此我联想到了这几天听的有些老师的课,…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评课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以评促教,教评相长"逐渐成为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共识。根据笔者的访谈调查,当前存在不利于开展评课活动的因素有:①组织不当,只有听课没有安排评课。②觉得评课事不关己,要么不说,要么敷衍了事。③感觉自己不够水平,包括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所以不敢评。④感觉自己缺乏语言  相似文献   

17.
梁凤娥 《教师》2012,(25):30-30
评课作为一项教研活动.是听课的继续和提高。俗话说:教学相长。其实“教”与“听”“教”与“评”何尝不是如此!“听”是“评”的基础,“评”是“听”的反映。“听”——听什么?“评”——怎样评?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一、评课的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参加了一次市教育局举办的教学开放周活动。课的类型是示范课.授课教师有两位。一位是特级教师.另一位是一般教师,两节课各有“千秋”。特级教师上的是高二年级女生的选修课——体操类.另一位老师上的是高~年级的足球课.评课人本应该就这两节课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评价.可从头到尾听到的只是对特级教师的赞赏和恭维.有关课堂教学方面的评价只是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对那位没有名气的老师却只字未提。而实际上课的过程是:体操课上教师在运动负荷的把握上就有点欠缺,整节课学生间歇休息的时间加起来不足10分钟;足球课上的是脚弓内侧传接球,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加入游戏——传球接力比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2.零距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李素艳 《教育》2013,(12):60-60
前年下学期,在笔者所在校开展了一场“同课异构”区数学教研活动。笔者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教研活动。当天活动流程是先上课再评课,所上课为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图形与证明——11.1你的判断对吗。在评课活动中,专家们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然而,对所听之课与所评之言对比之后,有一种莫名的疑问: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扮演教师的角色?如何整合教材及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在开学初,我们组制订的教研组活动计划中,这半学期,我们组的活动主要是围绕"如何构建高效快乐课堂"进行,从开学初我们教研组就稳步地展开教研活动,第一次教研活动是我和高老师的先行课"角的分类",这一次教研活动,我们是按照"集体备课"高老师讲一轮先行课"低中年级的老师听课,评课—由我讲二轮先行课—评课"这样的过程进行的,在这一次集体备课中,我体会很深,我觉得教研活动就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做。一、教研活动要发挥所有参加老师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  相似文献   

20.
秦卫平 《江苏教育》2007,(14):36-36
很多农村学校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常常借助听课、评课来锤炼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这一做法本身是很有价值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现实中大多数青年教师却不愿意甚至害怕同行、领导来听课。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细究一番,不难发现,这与我们的评课有着不小的关系。通常是某老师的课一结束,听课人员便组织起来对其进行评课,教者倾听并做好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