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________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愿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中有一个句子,是分析多重复句常用的例句。它常被—些人这样分析: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它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笔者认为,这样分析,破坏了原句的意思,使得  相似文献   

3.
《家长》1999,(3)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在括号里画‘.甲”。(40分,每小题2分。) 1与所给汉字读音相同的字是 所给汉字和读音:岁匆(hJ) 2.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是 A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B如果美是专指“婆要”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C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D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  相似文献   

4.
括号,是上句的注释部分;破折号,也可以是上句的注释。但用法有别。破折号:一般地说,注释的部分比较重要,少了它句子的意思就不完整。如: 1.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  相似文献   

5.
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中学作文训练的主要文体,而记叙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又往往是融为一体的。行文中怎样处理好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是作文训练不可忽视的问题。记叙文中的议论应当从记叙的内容中生发出来。有的学生作文时,记一个值得学习的人,还没有把这个人值得学习的地方写明白,就议论起来,给这个人贴上一些诸如“刻苦钻研”、“助人为乐”等标签。这样的议论就象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力量的。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有一段议论:“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段议论文之所以精采,正是在对母亲作了深入的回忆的基础上,在朴实而感人的记叙的基础上展开的。在记叙文中议论还应力求精辟,做到言简意赅。有的学生一议论起来就无休无止,概  相似文献   

6.
主题升华,就是作者对文章中所写事物的意义作提升、发挥、张扬式的阐释,把它提高到人们认识的高度,从而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朱德的散文名篇(回忆我的母亲),作者在满怀深情叙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后写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入,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样,文章主题就由歌颂母亲勤劳勇敢,宽厚仁慈,支持革命的美德,而推进到更广更高的境界:即通过对母亲美德的深思和尽情的汇歌去塑造一个中国劳动妇女的崇高形象,进而推进到祖歌整个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7.
第工卷(40分)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与所给汉字读音相同的字是( )。 所给汉字和读音:翔(hui) A.愧 B.悔 C.绘 D.亏 2.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是( )。 A.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 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B.如果美是专指“婆婆”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 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C.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 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 桥。 D.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 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 母亲同样生…  相似文献   

8.
夹叙夹议、情真意挚是《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特点之一,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在这篇简洁朴素的优秀散文里,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一生,讴歌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示了继续革命,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当我们读着这篇优秀散文时,不但使我们看到了作者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  相似文献   

9.
1982年秋天,母亲病故,那年她才35岁。去年清明节给母亲上坟回来的路上,二弟含泪把这张照片送给我,看着照片上母亲那微微 张开的嘴巴,不禁使我想起了件件往事:我家7口人,爷爷是盲人,父亲在乡里工作,母亲领着我们姐弟4人生活在农村,当时生活 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妈妈的勤劳贤惠在三乡五里是出了名的,她言语不多,任劳任怨,终 于被超负荷的担子压垮了。1982年秋,我考上了中师,那时,母亲已经行动不便了,在我 跟 她道别时,她张了张嘴,艰难地说:“好好学,不要跟人打架。”没想到对我来说,这 竟成 了她的遗言。几天后,一个…  相似文献   

10.
回报     
本文是作者从心底里.对母爱的一种呼唤。她的回报很廉价,但又是最昂贵的,因为这代表了她的一颗心。本文作者的一系列的心理描写很能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母亲在人的一生中可以说是为我们付出最多的,所以作者写到了为自已付出的人,几句话点出了母亲为自已的付出,同时也写明了自己想回报母亲的想法,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回报确是一种心的回报,是一种感情的回报,这也是千百万个母亲所希望,所想要的,这是无价的。  相似文献   

11.
父亲抛弃了我们母子孩提时代,母亲便告诉我:我的父亲是个坏人,在我降生一年后他便抛妻弃子,远走他乡,他是我们母子俩的叛徒。我的家乡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困苦。我的母亲是一个苦行僧般的人,她性格倔犟,不苟言笑,仿佛生  相似文献   

12.
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紧紧围绕主题选材、组材。立意深刻,选材恰当。是叙事散文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精当的选材。《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文字朴实,感情真挚的散文佳作。文章在选材方面,选材精当,独具匠心。母亲是作者最熟悉的人,可写的材料一定很多。但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主义战士的朱德同志具有博大的胸襟,没有把《回忆我的母亲》写成一般性回忆母亲的文章,而是通过对母亲的回忆,表达对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因而作者的选材十分严格。一方面围绕母亲的勤劳俭朴,选择了母亲对子女“一手抚…  相似文献   

13.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她就象母亲一样,教育和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伟大光荣的五星红旗教育我们成长2003年,中国人民在抗击“非典”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五星红旗毅然飘扬;中国业余登山队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将五星红旗飘展在世界最高峰一珠穆朗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周围是绿油油的葱,一根根精神抖擞,似绿色的卫士守护着母亲。母亲死了,安息在这片长满葱的土地上。我时刻都能感受到母亲的气息,它在那一片青翠中,不断地从地里升腾出来。母亲不是言辞华丽的人。她做的是庄稼活,吃的是庄稼饭,孩子们的学费和课本费,都是她从庄稼地里刨出来的。在母亲终日劳作的这片土地上,极普通的葱成为她精神上的安慰———因为她儿女的缘故。夏天的雨季终于过去,雨水滋润的不仅是母亲的葱,还有伴着葱的那些低贱的草本植物。它们围攻着母亲的葱,它们是敌人,葱的敌人,母亲的敌人。母亲得手起刀落,将它…  相似文献   

15.
母女之间     
杨纯 《家长》2003,(Z2)
也许这就是缘分吧,我成了她的女儿,而她成了我的母亲。很小的时候,我还没有什么记忆,不知道那时的我们是什么样子。我想,那可能是我和母亲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吧。母亲柔柔地哼着摇篮曲,我静静地躺在她的怀里睡去。我清楚地记得母亲第一次拉着我的手送我去上学,我很乖巧地跟着她。后来,母亲第一次打了我,她说我任性,其实是我对她不再百依百顺。上小学后,我几乎天天都淹没在她的唠叨声中,但我很少去理会她的那些话,对于她的惩罚更是不屑一顾。只是每每到了最后,总是我做出让步。我真恨她是我的母亲,我是她的女儿,但这是一个无法…  相似文献   

16.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立意,选材离不开主题。主题发掘得深,文章影响大,感人才深。不少学生常为此犯难,如何深化主题呢?一拓展法即先写好一个点,然后拓展为一个面,使所写的人或事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如《回忆我的母亲》(初六册),作者先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赞美母亲的品德,结尾对母亲的品德进行拓展:“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她之所以能历尽沧桑与磨难而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应归结于她那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而成语是组成这灿烂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成语是一个民族对生活、对人生不断探索与长期思考后积淀下来的结品。研究它,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在特定生存环境下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随着印刷业高度发展、无线电和电视的普及、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和旅游业的兴旺,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连远在天边的大不列颠也仿怫成了我们的近邻,人需要交往,国家需要交往,文化也需要交流。在这…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13,(1):F0002-F0002
这是一套文字、图像与生活结合的崭新创作,以春、夏、秋、冬四卷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你将看到我们的精致生活并不只留存于博物馆。任祥以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套生活巨著。她以创新的手法整理我们的文化资产,描绘了一张恢弘的生活地图,亦是一位中国母亲送给儿女的宜其室家的“锁麟囊”。  相似文献   

19.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于是,去年春夏,母亲在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我接她回来后,发现她身体明显好于在郑州时,我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人是离不开太阳的。在城里,你整日寻着晒太阳,到乡里,太阳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20.
伟大母爱     
是谁— 在我学习与生活中失去信心时,给予我鼓励与支持; 是谁— 在我学习与生活中取得成绩时,在一旁为我喝彩并不忘提醒; 是谁—在我失去父爱的关怀时,给予我一个爱的呵护; 是谁— 千辛万苦地工作并一心想着我,呵护着我,一心想为我创造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家,却没一句怨言; 那就是她—亲爱的母亲 她给予我伟大的母爱!于伟大母爱@张小凤$海南省儋州市民族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