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课上,汪老师给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农机厂4月份(30天)计划生产农具3600件,前4天已完成计划的16,照这样计算,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大多数同学是这样解答的:(1)前4天完成了多少件?3600×61=600(件)(2)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600÷4=150(件)(3)实际几天完成任务?3600÷150=24(天)(4)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30-24=6(天)综合式:30-3600÷(3600×61÷4)=6(天)答:可提前6天完成任务。而我的解法却很简单:①实际几天完成任务?4÷61=24(天)②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30-24=6(天)答:可提前6天完成任务。汪老师让我说出思考过程,我说:“因为前4天完成了计划…  相似文献   

2.
胡安波 《文教资料》2005,(24):72-73
前些天,笔者在淄博师专附小执教了一堂教学内容为“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的课。当时课上出现了这样一幕:通过师生谈话,创设问题情境,出示问题: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学生读题,然后独立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后指名板演,其中王家宁同学的列式是这样的:1吨=1000千克,1000÷40=25(千克),25-5=20(千克),1000÷20=50(天)。而朱家豪同学的列式则是:1吨=1000千克,5×40=200(千克),1000÷40=25(千克),200÷25=8(天),40+8=48(天)。订正时,王家宁的解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而朱家豪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小学数学》第七册有这么一道题目:家友服装店秋季服装大展销,运动衫标价每件28元。如果买2件收55元,买3件收80元,买5件收130元。学校买26件付了多少元?由于前一天已布置让学生去思考,所以当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时,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1.26÷5=5(份)……1(件),130×5+28=678(元)2.130×4+80×2=680(元)3.130×3+80×3+55=685(元)4.26×28=728(元)学生通过比较后一致认为,第一种方法最好,因为这种方法最便宜。正想转入下一题的研究时,我忽然看到平时发言不积极却很会动脑子的郦睿文还举着手,我请他上台把他的解法写在黑板上:26×28-[…  相似文献   

4.
2月下旬的一个星期日,与同事刘老师闲谈。她拿出一本数学杂志给我看,上边有一道很平常的应用题,有一种新颖的解法。这应用题如下:一家糖厂要榨一批甘蔗,原计划每天榨45吨,4天榨完,后来为赶时间,改变计划,要求提前一天榨完。问按新计划,每天应该比原来多榨多少吨?这类应用的一般解法是:45×4÷(4-1)-45=60-45=15(吨)而新颖的解法是:45÷(4-1)=15(吨)起始我觉得这样解没有道理。刘老师解释说:原计划用4天,后来用了3天,这等于说,后来这3天,每天除了要榨45吨外,还要把原计划第4天榨的45吨榨掉,所以直接用45除以3。细细想来确有道理。我突然记起…  相似文献   

5.
一题多解     
有些应用题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如果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可以看成是不同类型题,采用不同的解法。例工厂原计划每天生产2700台电视机,用20天完成一批订货。由于改进了操作技术,比原计划提前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电视机?解1:类比于行程问题,日产量相当于速度,天数相当于时间,问题归为求速度差。列式:2700×20÷(20-5)-2700=900(台)解2:时间提前了20天中的5天,不妨用分数除法解:2700÷(1-520)-2700=900(台)。解3:订货数量不变,日产量与天数成反比:设每天生产X台,则2700∶X=(20-5)∶20得X=36003600-2700=900(台)解4:用方程来…  相似文献   

6.
在一部分小学教师和大部分小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这样的错觉:解答应用题时,题中条件用不完,解法就不完整、不正确。事实上并非如此,有时,条件用不完的解题方法,反而是题目的最佳解法。例1 新星玩具厂生产一批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45件,4天做完。可是3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多做多少个玩具?一般解法:45×4÷3-45=15(件)最佳解法:因为原计划每天做45个,准备做4天,  相似文献   

7.
犤案例犦一堆煤1500千克,计划30天用完。由于采用的技术,每天比原计划节约15,这堆煤实际比原划多用了多少天?解答这题时,出现了两种解法:(1)1500÷犤1500÷30×(1-15)犦-30=7.5)(2)1÷犤130×(1-15)犦-30=7.5(天)师:还有其它的解法吗?(由于学生们没来得及思考,所以没有人发。)师:我们可以运用其它的知识,转换思维的角,去寻求新的解法。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动起来了:有的两手支着头,独立思考;有的动手在纸上写写画画;有三三两两在商量着、议论着,还有的在争辩着。了一会儿,终于有学生举手了。生甲:我想出了一种简便解法,15÷犤130×-15)犦=7.…  相似文献   

8.
有些应用题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若转变思路,改变一下叙述方式(即换句话说),就会使条件和问题豁然明朗,从而顺利解题。例1修一段长30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25,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段公路共需几天?一般解法:3000÷(3000×25÷4)=10(天)或1÷眼1÷(25÷4)演=10(天)巧妙解法:4天修了全长的25,换句话说,修完这段路所需时间的25是4天。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直接列式为4÷25=10(天)。例2兄弟俩共有钱若干元。若哥哥给弟弟5元,那么兄弟两人的钱数就一样多;若弟弟给哥哥5元,那么弟弟的钱就只有哥哥的一半,问两人原…  相似文献   

9.
第一课时复习重点: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步骤: 一、单项训练。 1.口算。 25×4 26+20 100-24 50÷2 78-8 75÷75 1000÷8 0×38 73+27 54÷1 84÷42 151-151 12×30 34×5 19+28 这里注意强调:同数相除、同数相减等特殊情况下的计算。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说出计算的思考过程。4×12×25 226-138-62 1500÷50071+36+64 57×0×223 164×34÷3449×11-49 54×7+3×54 12×25 3.根据题意,在横线上列出综合算式。(注意中、小括号的用法) ①(?) ②18-4=14 14×5=70 80+70=150  相似文献   

10.
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是人类理性认识中最富于创造性的部分。将猜想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在解题时,通过猜想,可以由一种解法联想到另一种解法;由此种解答形式想到彼种解答形式;由条件、结论(答数)的和谐想到解答过程的和谐。从而悟出新的方法。例、甲8天的工作量与乙7天的工作量相等,在同一时间甲乙共同生产竹器60件,甲比乙少做几件? 《小学数学基础理论》(P 185)给了如下解法我们称之为: 解法一:60÷(1+(7/8))×(1-(7/8))=4(件) 解法一是以乙7天的工作量为标准量即单位“1”而得到的,由此可想到若以甲8天的工作量作为标准量((1/8)×8=1)是否也能获解呢?答案是肯定的。于是我们得到  相似文献   

11.
数与代数     
数与式例1:某音像社对外出租光盘的方法是:每张光盘在租出后的头两天每天收0.8元,以后每天收0.5元.那么一张光盘在租出的第n(n是大于2的自然数)天,应收租金元.解析:租金分两段计算,每张光盘出租的头两天的租金为0.8×2=1.6元;当租的天数为(n-2)天时,每天收0.5元,所以租金为0.5(n-2)元,因此总的租金为1.6+0.5(n-2)=(0.5n+0.6)元.例2:观察下列各式:21×2=12+232×3=23+334×4=34+454×5=45+5……设n表示正整数,用关于n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为:×=+解析:21×2=(11+1)×2=12+2;23×3=(21+1)×3=32+3,43×4=(13+1)×4=43+4;54×5=(14+1)×5=54+5……  相似文献   

12.
简单的难题     
[ 例题] 孟浩家离学校300 米,他每分钟 走50 米。一天上学时走了100 米,忽然想起 忘了带劳动工具。便仍按原来的速度回家拿 工具。请问:这次上学,孟浩共用了多少分 钟? [ 分析] 因为孟浩走到中途又返回一次, 许多人在这个关键的地方往往搞错,所以, 有的说他多走100 米,算成共用8 分钟,有 的说他多走300 米,算成共用12 分钟。其实, 他只多走了两个100 米,因为每次上学都得 从家里出发呀。 [ 解法1] 300 ÷50+100 ×2 ÷50=10(分) [ 解法2] 〔(300-100)+100 ×3 〕÷50 =(200+300)÷50 =10(…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堂简单的“直进归一问题”新授课。某教师讲完课本上的例题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给学生练习: “一个运输队4次运送72吨货物,照这样计算,5次可以运送货物多少吨?”多数学生是按照教师讲的“先求一份数是多少,再求几份数是多少”的方法,这样列式计算的: 72÷4×5=18×5=90(吨)有一个学生却写出了这样的算式: 72÷4+72=18+72=90(吨) 这位教师将两种解法都写在黑板上,肯定了前一种解法,而否定了后一种解法。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认为前一种解法,体现了简单直进归一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这种解法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在实数的混合运算 ,整式乘、除的解答试题中 ,常有一些概念模糊性试题 ,解答时容易出错 ,现将常见的错误分析 ,总结如下 :一、不按运算顺序而至错例 1 计算 - 2 3 × 0 .2 5 - [4÷ (- 23) 2 × 9+ 5× (- 8) ]错解 :  - 2 3 × 0 .2 5 - [4÷ (- 23) 2 × 9+ 5× (- 8) ]    =- 8× 0 .2 5 - [4÷ 49× 9+ 5× (- 8) ]    =- 2 - [4÷ 4 + 5× (- 8) ]    =37.评析 :此题错解的原因在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乘法前先算乘 ,除在前先算除未用 ,正确答案应为 - 43。二、概念不清而至错例 2 计算 - 2 4+ (3- 7) 2 + 2 4× (- 3) 3 …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大量的实际计算中总结出来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应用简便计算在保证准确的基础上 ,既可以提高速度 ,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拙见。一、熟记常用数据计算中的常用数据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 :25×4=100 ,24×5=120 ,75×4=300 ,3/4=0.75=75 % ,1÷8=0.125=12.5 %等等。二、利用和、差变化规律进行简算例如 :267 +199=267 +200 -1=466367 -296=367 -300 +4=67 +4=71三、利用积、商变化规律进行简算例如 :48×25=(48÷4)×(…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题教学中,恰当地给出和谐的多余条件,可以使一题导出多种解法。适当利用一些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1 某车间计划生产一批机器零件,若每天生产120个,10天可以完成。实际只用4/5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实际工效提高了百分之几? 学生根据求百分率问题的一般解法列出了算式: [120×10÷(10×(4/5))-120]÷120=25% 接着,我删去“每若天生产120个”这个条  相似文献   

17.
一、常规解法所谓常规解法就是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一等量关系求平均数。例1.某车间加工一批零件,前3天加工了76个,后4天平均每天加工了30个。这个车间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分析与解]分析题意,可知这批零件一共有76+30×4=196(个),用3+4=7(天)完成,因此平均每天加工零件196÷7=28  相似文献   

18.
速算既可以锻炼快速反应的能力,又能赢得时间。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乘法速算法。 一、运用基础算理进行速算。如: 1.已知24×4=100 125×8=1000所以:25×7×4=25×4×7=700(乘法交换律) 26×8+99×8=8×(26+99)=1000(乘法结合律) 101×25=(100+1)×25=100×25+1×25=2525(乘法分配律) 2.利用平方差公式速算:如:28~2-22~2=(28+22)×(28-22)=50×6=300 二.记住一些常用数的平方,可加快运算速度。 如:(±11)~2=121,(±13)~2=169,(±14)~2=196,(±15)~2=225,(±16)~2=256,(±17)~2=289,(±18)~2=324,(±19)~2=361,(±20)~2=400,(±21)~2=441,等等。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2~2=144,而21~2=441,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习题务必求变,让习题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激发器,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思维能力。方法有:   一题多解。它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开拓解题思路的一种重要手段。一题多解有利于知识之间的横向沟通,有利于建立知识网络的完整体系。  例如教 3× 4时,学生想出了三种解法。  解法一: 3× 4=× 1==15。  解法二: 3× 4=( 3+)× 4=3× 4+× 1=15。  解法三: 3× 4=( 4-)× 4=16- =15。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加深了…  相似文献   

20.
一、脱式计算。(160-111÷37)×63500-(540+650÷130)25×14÷(451-449)15×(300-192÷4)560÷40+48×12(#18+25×14)×4二、口算。12×2×5=240÷6÷4=20-5=14-81÷9=15-(8-4)×2=15÷9×6=三、填空。1.二十亿五千六百零四十写作(),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是()亿。2.把4.05扩大10倍是(),把90缩小100倍是()。3.在1974、1990、1999、2000、2004这些年份中,闰年有()。4.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有80()个端点。四、判断题。1.25×4÷25×4=16。()2.1990年是闰年。()3.30个月=2年6个月。()4.锐角一定比直角小。()5.小数减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