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个性化、协同性、资源丰富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创造的新的学习环境,将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网站的建构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以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自主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网络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建立适应自主学习的专题网站。本文以“南方花卉”自主学习专题网站为例说明其建构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应忽视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具有自主、灵活、高效的特征,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同时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也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师英语专业创新教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的棱心是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高师英语专业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英语教师和复合型英语人才,其重点在于建立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在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白主性学习,以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指导、完善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环境。处于信息日寸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随之转变了。提供经过设计、开发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让每个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自主地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首要任务。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就必须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进行研究。在网络环境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能否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体现,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而要探讨网络环境下主导与主体作用,有必要分析一下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和网络对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学习模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网络引入教育,带来了技术的革新,也带来了新的思想。分布式学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提出并受到关注的。本提出: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学习带来的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学习观念的更新。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它让学习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能在时空中得到拓展、延伸,实现了学习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社会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是信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可以学习进行协作学习提供合作空间及支持手段,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可以培养学习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强互助意识,培养协作技能,本就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作一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陈家华 《学科教育》2003,(10):26-28
本所讨论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其范畴不是在教室进行的通过大屏幕投影的多媒体教学,也不是讨论通过网络的远距离传输的异步性学习,而是在网络教室进行的课堂教学。本强调历史课堂教学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整合,结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将代替《历史教学大纲》演进的前瞻性思考,提出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9.
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为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然而在移动互联的大背景下,移动学习与网络精品课程传统建设模式存在明显的冲突,具体表现为:网络精品课程传统建设模式与移动学习的特点之间的矛盾;网络课堂及课后交流讨论主题分散、讨论深度不足与在移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交流讨论主题明确、针对性强、讨论深入之间的矛盾;在传统网络课程环境下学习过程信息记录粗糙与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过程信息大数据分析需求之间的矛盾。要缓解和进一步解决这些矛盾,一方面必须提高网络课程的服务意识,改进网络课程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必须提高网络课程制作技术,主动开拓网络精品课程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10.
曾明芳 《中学文科》2006,(10):15-15
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与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形成学习策略,并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交际能力。基于网络环境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策略的形成,则是以任务驱动为手段,以自由讨论、充分交流为方式,利用网络环境,发挥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海量资源的同时,也给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乃至教学理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利用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迅速发展,学校信息环境与师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同时,将网络作为学习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入手,探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发展十分迅猛,已被教育部定为高中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我国教育环境下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一定困难.最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方式是实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有了网络技术的支持,学习获取信息更容易,互动交流更方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突出.  相似文献   

14.
农正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2):95-99
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以现代学习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文章结合广西民族大学网络课程案例,讨论和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网络课程设计的内容以及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指出要有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公正的评价和肯定,激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使网络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探讨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意义 目前,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界倍受关注的领域。网络环境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础,在这种优势下,对网上协作学习模式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网上协作学习有助于学习个体的自我发展。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能使学习过程生动而丰富的环境,为其特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空间。其次,网上协作学习有助于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最后,网上协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指导网校的教学活动。利用科学实用的网上协作学习模式为实践作指导,从实践中又为协作学习模式积累宝贵经验,由此来促使协作学习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前网络已成为远程开放教育最主要的知识传播与接收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效果与网络学习行为直接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开放教育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存在着主动意识不强、抗干扰能力偏差、信息处理能力较弱等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净化网络环境等是改善网络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网络教学环境下师生角色的再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被应用于教学当中,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学生的角色又有哪些转变,如何在网络化虚拟教室中组织好课堂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性的高效学习等方面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师生角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导航及其实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学习导航是现代教育技术学中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国外围绕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导航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结合国外研究的结果,对和学习导航直接相关的迷航和认知超载的产生、学习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与影响因素、常见的学习导航手段和学习导航与学习者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辩证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数字化环境下的协作学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数字化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对知识的识记和保持、提高学习者的参与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会合作等方面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公告牌、电子邮件、新闻组、聊天室、视频会议、虚拟网络等方式进行数字化协作学习的设计与教学 ,特别要重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 ,创设数字化协作学习的环境 ,加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专题学习的设计与指导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学习是一种真正有效的学习交互方式,这种交互要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工具,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本对网络交互学习的含义、特征及其具体策略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