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兰肯斯坦》讲述了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利用死尸造人,结果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的怪物,发生了一系列变故后,最终与怪物同归于尽的故事。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去研究这部小说,深刻分析小说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科学怪人》是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小说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制造了一个不被人类接受的怪物。开始时怪物对人类充满善意,渴求人类的善待。但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的遗弃和人类的嫌恶,他开始憎恨一切,并想毁掉一切。最终怪物和弗兰肯斯坦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3.
《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小说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制造了一个人形怪物,怪物在学习人类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被语言同化,它希望得到人的身份,改变自己的“怪物”身份。但怪物的努力并不能改变它被指定的身份和命运。怪物最终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成为与人类为敌的“怪物”。怪物的身体和它的罪行都是人类的创造物。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胸襟     
英国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曾经写过一部小说,叫做《弗兰肯斯坦》,此书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小说中的弗兰肯斯坦是位医科研究生,他将一具僵尸制造成了一个有生命的怪物,可他最终却无法驾驭这一怪物,反而遭其所害。渐渐地,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胸襟     
沈芬 《师道》2011,(2):14-14
英国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曾经写过一部小说,叫做《弗兰肯斯坦》,此书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小说中的弗兰肯斯坦是位医科研究生,他将一具僵尸制造成了一个有生命的怪物,可他最终却无法驾驭这一怪物,反而遭其所害。  相似文献   

6.
玛丽·雪莱的短篇小说《永生者》,延续了其经典之作《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化叙事。在《永生者》中,通过男主人公温兹自身的叙述,玛丽·雪莱对小说中的男性人物进行了类似于《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怪物的怪物化叙事,将他们怪物化为《永生者》里的怪物。同时,在女性人物的叙事建构,玛丽·雪莱也通过对西方父权社会文化的刻板印象叙事呈现,对其中女性人物进行了怪物化叙事。  相似文献   

7.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的一部小说,该小说不仅开创了科幻小说的先河,而且也是一部经典的哥特式作品。在《弗兰肯斯坦》中,作者始终以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各自的第一视角进行叙述,两个角色的情感与心理变化十分直观,小说更多展现的是浓烈的情感变化而非枯燥的科学理论。这些痛苦而激烈的情感奠定了小说毁灭式结局的基调,极具寓言意义。关于《弗兰肯斯坦》的文学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弗兰肯斯坦》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胸襟     
英国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曾经写过一部小说,叫做《弗兰肯斯坦》,此书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小说中的弗兰肯斯坦是位医科研究生,他将一具僵尸制造成了一个有生命的怪物,  相似文献   

9.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创作的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科幻题材的小说。玛丽·雪莱因此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在《弗兰肯斯坦》中,作者用哥特式的文学创作方法,讲述了一个科学研究者和他所创造出的"怪物"之间既恐怖又悲伤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胸襟     
沈芬 《教师》2010,(33):1-1
英国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曾经写过一部小说,叫做《弗兰肯斯坦》,此书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小说中的弗兰肯斯坦是位医科研究生,他将一具僵尸制造成了一个有生命的怪物,可他最终却无法驾驭这一怪物,反而遭其所害。渐渐地,“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一语在英文中便成了“创造者反被创造物所害”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朱小伟 《考试周刊》2011,(63):28-30
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作品《弗兰肯斯坦》是一部经典的科幻之作。科学家制造了怪物,赐予其生命,然后又与其相互仇恨,追杀怪物至抑郁而终。如同弗兰肯斯坦制造了毁灭自己的怪物一样.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制造了与自己相互仇恨的怪物——恐怖主义。《弗兰肯斯坦》可以说是恐怖主义的隐喻表达.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中,identity具有的基本含义之一是"身份",它是指某个个人或群体据以确认自己在一个社会里的地位的某些明确的、具有显著特征的依据或尺度,如性别、阶级、种族等。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制造了一个人形怪物,怪物在学习人类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被语言同化,它希望融入人类,得到人的身份,改变自己的"怪物"身份。通过怪物寻求身份的过程,表明了身份的差异和人类的自我中心意识,玛丽·雪莱以弗兰肯斯坦的毁灭为人类盲目发展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3.
大院线3     
《我,弗兰肯斯坦》 说起“人造人”,不得不提的一定是弗兰肯斯坦这个名字。 由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这部备受人们瞩目的文学作品后来被多次搬上戏剧舞台和电影银幕,令世人记住了弗兰肯斯坦教授和他亲手创造的“怪物”这两个经典形象,甚至还为英语添加了一个新的单词——Frankenstein,意为“脱离控制的创造物”。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人造人",不得不提的一定是弗兰肯斯坦这个名字。由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这部备受人们瞩目的文学作品后来被多次搬上戏剧舞台和电影银幕,令世人记住了弗兰肯斯坦教授和他亲手创造的"怪物"这两个经典形象,甚至还为英语添加了一个新的单词——Frankenstein,意为"脱离控制的创造物"。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胸襟     
沈芬 《教师》2010,(30)
英国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曾经写过一部小说,叫做<弗兰肯斯坦>,此书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小说中的弗兰肯斯坦是位医科研究生,他将一具僵尸制造成了一个有生命的怪物,可他最终却无法驾驭这一怪物,反而遭其所害.渐渐地,"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一语在英文中便成了"创造者反被创造物所害"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弗兰肯斯坦》为文本,从故事背景、女性角色两个方面解读自然与女性在玛丽的小说中所发出的无声呐喊,揭示在小说主人公维克托与怪物博弈间所体现的男权统治下自然及女性权利的丧失,进而阐明小说悲剧的根源及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7.
王曦 《考试周刊》2012,(6):24-25
“女性哥特”被阐释为体现以男权为主导的性别身份观对女性个体造成的影响的有效载体。“女性哥特”恐惧的源泉就在于女性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在父权社会受到的禁锢。《弗兰肯斯坦》通过塑造怪物这一形象与男权社会的代表弗兰肯斯坦的斗争,集中体现了这种矛盾。同时,利用“封闭意象”体现了女性所处的现实环境。女性哥特小说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玛丽·雪莱(1797-1851)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又名《科学怪人》)的作者。小说于1818年发表时,她只有21岁。玛丽·雪莱最初并没有打算写一部科幻小说,因为那时还没有这种小说类型。她只是想写一部恐怖故事,然而这个故事的主角不再是从前的吸血鬼之类的魔怪,而是一个由科学家制造出来的怪物。她的这一改动却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并使她获得了“科幻小说之母”的美誉。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课程设计背景《弗兰肯斯坦》(全名是《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作品情节惊悚曲折,主题内涵丰富,刻画了人类与科技进步之间存在的冲突,蕴含了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弗兰肯斯坦》面世以来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根据它改编的舞台剧和电影多达几十个版本,其中的怪物形象在西方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20.
玛丽·雪莱的力作《弗兰肯斯坦》,通过塑造造物主弗兰肯斯坦以及其创造物怪物这两个形象,使二者作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形象出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此揭示处在19世纪殖民历史背景下的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探析将重点指向怪物这一反叛形象,对其一路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庶民理论,以期能够展现出怪物长期以来所不为人知的庶民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