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买东西付钱天经地义,报刊采用稿件要付酬也是《著作权法》赋予作者的合法权利。但据笔者了解,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媒体采用了作者的稿件后是不愿意主动付酬的。朋友张某经常在江苏某报“露脸”。有时也能收到几个“零花钱”,但也有很多时候收不到。于是就打电话到报社问,编辑说:“我们帮你查查。”又过了两个多月,还是杳无音讯,于是就又打电话问。编辑说:“查过了,是我们忘了,你们自己到报社来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有关工具书的教材、参考资料陆续问世,《中文工具书使用法》也被列为图书馆学专业基本科目。学习掌握和运用工具书,是图书馆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但从许多教材、参考资料的具体内容来看,共同的特点是:论述古代的多,论述近代的少;论述社会科学方面的多,论述自然科学方面的少,使人读了以后有这么一个错觉,即:中文工具书就是文史工具书。应当承认,中文工具书中大量的是文史工具书,但并不是没有自然科学工具书。即使许多综合性的中文工具书中,也有某些自然科学内容的卷、册。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编写、商  相似文献   

3.
图书报刊差错多的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编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编校人员的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中除职业道德、业务素养水平等有重大影响外,心理素质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工作责任心很强,业务功底扎实的编辑负责编校的书刊出版后,也会懊丧地发现一些不应有的差错。这种情况对于采用电脑排版和因人手少实行编校合一的报刊可能更为突出。 编辑、校对是独特的精神劳动,编校人员必须具有与从事这种劳动相应的心理调适能力。这主要包括防止对文稿态度的偏差,克服阅读认知整体效应的负面影响和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一、防止对文稿态度的偏差 态度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图三个因素,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式。态度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出版物的一些差错与编辑对作者文稿态度上存在的偏差有一定关系。我们应当注意防止以下两种主要不良倾向。 1.迷信权威。当前,一些图书报刊喜欢约请名人撰稿、题词,以提高档次,吸引读者。诚然,利用“名人效应”,这本是一种很好的出版策略,但对这些“名人”:著名专家、学者、领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从小接触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如今都成了传统媒体.中学的时候,我对新闻的需求不是很高,主要是每天和家人看看电视新闻,作为饭桌上的话题;偶尔翻一翻都市报,关注一些有用或是有趣的新闻.那时候对于新闻信息,可能更多的是“接收”,并非“获取”. 如今的我是一名新闻专业的硕士生,学习新闻专业已有六个年头.在新闻学习和新闻实践中,我养成了每天看新闻的习惯,同时也会经常观察自己,想想作为受众的自己是如何被新闻所吸引的,又是如何选择和如何读新闻的.  相似文献   

5.
岳平 《新闻与写作》2006,(10):31-31
日常报道应该不出任何差错。政治性差错不应出,知识性、技术性差错也不应出。因为后者常常反映着一张报纸的综合素质,同样关乎公信力。编辑、记者不可能是“万事通”,但只要多学、多问加细心,差错也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是两例差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报刊中的新闻报道出现的差错越来越多,也引起人们的广泛的注意。报刊中新闻中差错是复杂的,有些显而易见的,但有的是辨识难度较大的隐性差错。对于这类隐性的差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这类差错出现的原因中才能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报刊新闻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卢勤 《传媒》2015,(13):14-16
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文明就向前跨了一大步. 报刊,作为连续性出版物,对少年儿童养成阅读习惯,促进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三大作用. 报刊对少年儿童养成阅读习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尽早养成阅读习惯十分重要.童话大师格林曾经说过:“人生前14年所阅读的东西,不仅会记一辈子,而且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8.
《出版史料》2007,(1):65-65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人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记得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抄录的随读随抄。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近几年来,咱刊发动编、排、校、印等各方力量,共同消灭差错这个“老大难”问题,已取得了显著成绩,读者普遍反映《新闻知识》不但文章内容好,而且差错少。但拜读1989年12期时,却发现差错  相似文献   

10.
记日记,很多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包括记者在内,都有这个习惯。但如何长期坚持天天记,并且不是“流水帐”似地去记,而是有心地把记日记作为提高自己的一种手段,那就大有文章可做了。从1983年起,我坚持天天记日记之后,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有了一些感受。广阔的练笔阵地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经常忙于采访,写稿,一般地说,笔是经常处在动的状态中。但也不尽然。有时稿子多了,有时稿子少了,也不那么平衡。有时还因种种的原因,一阵子或较长时间不动笔的状况也有。笔,这玩艺儿,如若天天动它,如“曲不离口”、“拳不离  相似文献   

11.
长期与文字打交道,养成了咬文嚼字的习惯。这几年,我越来越感到我们的报刊对舆论导向等政治问题格外重视,但对一些文字上的小错误往往容易忽视,尤其对一些常识的错误,好象无碍大局,就更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令人啼笑皆非。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随意记录了一些这样的小问  相似文献   

12.
纠错随谈     
当了十几年的编辑,养成了一个职业性毛病:读书、看报喜欢找差错 其实有时并不是有意要找碴,而是那么一溜看下去,总能找出这个字不规范,那个标点用得不对,于是乎用笔把它划出来,碰到拿不准的,还要借助字典辞海等工具书,因千万不能以错纠错甚而以错纠正,让人笑话。 或许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恶习:挑别人的毛病容易,找自己的错处较难。就说一篇文章吧,写好后自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初学新闻写作的青年.我发现不少报刊都严禁一稿多投,可实际上又经常见到一篇文章多家报刊(或电台)采用,又似乎允许一稿多投.就这个问题,我问过不少新闻爱好者,却都未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恳请赐教! 禹县神垕镇温俊伟温俊伟同志: 新闻单位对“一稿多投”,历来就不赞成甚至是反对的,有的单位还带制定过防止性措施,但在实践中却很难执行.一稿多投确实给编辑带来不少困难,使新闻单位工作被动,造成不良影响.比如,编好一篇稿子,准备发表或已发排,忽见此稿已在其他报刊发表出来.或者,同一地区的几个新闻单  相似文献   

14.
报纸期刊的差错似乎是个瘤疾一些发行量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报刊.也时常差错不断.漏洞颇多。《新闻出版报》第2064期刊登的一篇校读文章,列举了全国某大报主办的新闻期刊今年第1期上.比较明显比较典型的编校差错19处。如此一本在新闻界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差错俯拾即是。读者不禁要问:既然净化版面.减少差错,消灭差错是刊物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那么.像这样出现差错的刊物质量意识是不是弱了一点呢!类似这类刊物差错的报刊如今似乎不是少数。随便翻开报纸或期刊.只要稍有留心.就会发现病句、错字、漏字以及逻辑混乱、用词搭配不…  相似文献   

15.
常有新入行的同志问我:“怎样才算是个好记者?”我回答:“上可以与王侯共食,下能够和百姓分餐。” 记者这个职业在社会上是很为人看好的——好人好事希望扬名,坏人坏事害怕曝光。这一切,缘于舆论的力量。也正因为如此,记者中的一些人难免被人“捧坏”,养成只认官不认民,只交富朋友不交穷朋友的习惯。长此以往,势必下基层少了,体察民情没了。反映在工作中,则表现为信息来源不足,报道言之无物,不能切中时弊。  相似文献   

16.
张永强 《新闻窗》2012,(5):69-70
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加大了对期刊编校质量的管理,从每年对有关报刊检查的结果来看,报刊的编校质量堪忧,尤其是新闻类稿件中的差错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读者戏称为“无错不成刊”。这些稿件中的差错是纷繁复杂,既有文字性差错、技术性差错,也有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等等。这些差错中的显性差错一般比较容易辨识,而隐性差错似是而非,辩识难度相对要大。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园地     
1983年以来,我陆续开展了池塘养鱼、稻田养鱼、砖池养鳖等水产养殖业,很快见了效益。这之后,采访的、拍照的、录相的都曾到过我家,我的名字也曾在多家报刊出现过。这时候。有一位年轻教师开我玩笑说:“你也有文化,自己也能写,稿费别让人家混去了!”我当时虽然没吭气,但心里却真的动起来:人家采访时问我靠啥取得成功均,我不也是说“我有文化”吗?作为一名有文化的农民,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就不能创造精神文明吗? 我搞渔业生产,多亏县水产股长朱禹章为我提  相似文献   

18.
正她是谁大师最风光就是在做"李敖大哥大"的时候,虽然忙翻了,却也忙得神采奕奕。那时他每天都要上一个多钟头的节目,而且要不断找新话题去发挥。偶尔我的诊所不太忙,我就开电视看看他,看了几集后我觉得,他口才真的不错,各种议题都能滔滔不绝、引人思考。不过随着节目的集数多了,他的招数也渐渐用完了,讲故事或举例子时,越来越经常重复。他可能多少也发觉了,所以有时候会说:"这个观点是我隔壁张太太  相似文献   

19.
“无错不成书”,几乎已成为当今人们经常听到的一句口头禅了。的确,书籍报刊中出现差错的情况现已相当普遍和严重,它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很不相适应的,广大读者、作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对此反应相当强烈。为此,对当今书籍报刊中产生差错的原因作一番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求从中吸取教训,探索规律,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纠错措施,防止差错继续出现,已成为新闻出版界刻不容缓的大事了。为陈引玉之言,我不揣冒昧,略抒管见,并以此就正于方家同行及广大读者。书籍报刊中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出错的根源不明,纠错的措施不力。对于书籍报刊中出现的差错,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差错?顾名思义,差错者,不正确也。差错是报纸上与政策、法律、事实、规定和办报人愿望相违背的内容、文字和图片。差错的种类很多,有小差错和大差错,有技术性差错和政治性差错,有文字差错和图片差错,有内容差错和标题差错,有编排差错和印刷差错等等。办报的人都想把自己的报纸办好。这个“好”包括的内容很广,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应该说,也是其中的一条。报纸差错的普遍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