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静静 《现代语文》2013,(4):136-137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要推进语文教学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将语文的外延等同于日常生活。这里的"生活世界"指向生活的"意义"层而非生活的"事实"层,指向学生的内心生活而非学生的外在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内心生活化,只有深入学生生活与其心灵的碰撞,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本文仅从作  相似文献   

2.
周铭 《考试周刊》2011,(53):59-59
"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源自西方哲学,最早是由胡塞尔提出的。我国众多的教育家普遍认为:"当代教育应以人的生活为根本立足点,教育体系要回归生活世界。"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生活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当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试教育返潮的现象严重。学生除了学校开设的课程要必学外,课外的补习也热火。学生整天在教室里、家庭里周而复始地来回移动,连一些起码的生活常识不知道,导致学生生活世界的异化。最近许多学者呼吁教育要回归生活,但回归的是书本的生活知识,而不是本真的生活经验。本文就是从学生生活世界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教育回归本真生活世界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让语  相似文献   

5.
章勇 《学周刊C版》2010,(6):136-137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将语文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语文知识,还原成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语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聋校的语文教学不应该脱离聋哑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它是作为学习和生活双主体的聋哑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也是他们丰富生命体验、完善健全人格、实现回归社会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强调了语文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书本世界"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7.
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必须具体落实到对生活在世界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关照,才能彰显"生活世界"之所以存在并超越现状的魅力."生活方式"是生活在"生活世界"中的人的生存形式和内容,是对"生活世界"话语的关注性超越.可以把学生在一定空间中展现出的流动的"生活方式"分为认知方式、理解方式、体验方式、行为方式、话语方式和交往方式,从而在对学生独特的"生活方式"加以考察的基础上要求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方式".如果说"回归"是从教育不注重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走向学生的本真存在,那么"超越"不但是对教育"回归"本身的超越、学生本真存在的超越,更是一代新人对成人所代表的现世的超越、是基于回归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在达成成人和学生的"视界融合"的同时对人类生活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其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深刻启迪:语文教学活动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来演绎课程内容,怎能不使学生认识狭窄、阅历贫乏、能力低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要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这一理想境界,就要勇于引导学生的生活"语文化",即注入时代活水,激发兴趣,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即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回归生活。一、内引:把生活经验引入到阅读中来课文是课本的主体,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范例。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并进行听说读写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当前语文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茸励学生走向生活,课程面向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1.
激情班徽     
那一天,那一徽,那一课,让我难以忘记。一向坚信“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我在那一天意外地突破“书本世界”的束缚而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相接壤,让学生体验“生活处处是语文”。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育与生活、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那样不仅使社会教育充满了生机,而且也为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革新带来了活力。当前语文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鼓励学生走向生活,课程面向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当遵循客观教学规律,走出一条生活化的教学道路。一、创设和谐民主的现代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让  相似文献   

13.
闫淑姣 《考试周刊》2013,(57):52-52
<正>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自身社会化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课程。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的学习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不能分割的。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是无源之水,缺乏活力,教学活动就得不到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让语文教育回归生活"。然而,我国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小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语文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被纳入学生的生活中,语文就有了生命的灵动。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自然也应该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氛围中成为生活的富有者,成为会生活的人,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处不在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生活、返璞归真,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的理论中指出:"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发现生活,善于提炼生活中的语文因素,才能用生活去解决语文课堂上的"疑",才能把语文课堂上的"知"广泛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生活化",回归本真生活很多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技  相似文献   

16.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回归生活的目的——为了学生发展教学回归生活,就是要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回归生活,就是要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谈及"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大家首先会问:"为什么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接着会问":教育要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如果前面两个问题都搞清楚了,接下来我们还会问:"教育要怎么样回归生活世界?"然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个命题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该提法是不科学的。对于这样一个不确切的甚  相似文献   

19.
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社会体制化的产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是以日常生活为依归,力求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疆域的开拓,改造和完善人性。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把生活世界理论庸俗化、简单套用生活世界理论解说教育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要立足于人的生成性,还教育以生活的本性和充满智慧挑战的特点,关注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通过教育创新,使教育从以往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模式转换为基于真实情景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20.
关注学生生活意识,将小学语文教育回归生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时代格局的要求。语文新课标的开展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将语文教学的课堂回归于社会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的语文教学规律进行了总结。本文通过对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来探究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