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常州市西新桥小学在开展"让学校成为儿童幸福栖息乐园的行动研究"中,利用问卷的形式对师生幸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幸福指数较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一般。学校意识到一方面有责任提升学生对"幸福"的认识水平,一方面要通过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交往、丰富的校园活动以及开放互动、富有安全感、能促进自我实现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师追求生命幸福的重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的中学教师群体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着职业倦怠。教师的生存状况需要改善,这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而且,教师作为与学生具有同样意义的"人"的存在,其生命幸福理应受到同样的关照。教师对生命幸福的追求,需要教师主体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信念、精湛的专业素养;也需要社会、学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环境、资源,这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为使人、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理性表征。  相似文献   

3.
提高师生幸福指数与办人民满意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学校的管理要能够激发教师持续的工作激情,进而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教师的引领下,使学生对自身生命的成长充满激情。所以,  相似文献   

4.
当前,"幸福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讨论的热点话题,这也标志着教育开始真正关注人内心世界和人类终极价值。实施幸福教育,构建幸福校园,提高师生幸福指数,应该成为校长的教育理想和实践追求,因为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可以说校长是打造高效团队和成就幸福校园的关键,是学校幸福状态的标志。要实现上述目标,校长必须给人一种跟这样的校长在一起工作感到十分幸福的正能量,也只有一个拥有巨大正能量的校长,才会把工作的激情、工作的乐趣、工作的价值、工作的幸福传递给教师,也只有一个幸福工作着的正能量教师群体,才能真正构建一个为学生当下幸福和一生幸福的幸福校园。  相似文献   

5.
常州市西新桥小学在开展“让学校成为儿童幸福栖息乐园的行动研究”中。利用问卷的形式对师生幸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幸福指数较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一般。学校意识到一方面有责任提升学生对“幸福”的认识水平.一方面要通过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交往、丰富的校园活动以及开放互动、富有安全感、能促进自我实现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校的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学校管理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达到管理目的?"笔者认为,学校管理就是唤醒教师、激励教师,引领师生的发展、实现师生的幸福人生. 管理是唤醒.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的引路人.学校管理不仅仅是"管",即管人、管物、管钱,最主要的任务是"唤醒"教师,让教师实现自我管理.唯有如此,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团队才更具有战斗力,才能造就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成长,环境固然重要,更需要有强大的动力.不论是站在学校文化传统的角度、社会责任的角度,还是学校发展的角度,学校管理首要的任务就是唤醒教师的"自我",让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情绪、需求与个性,以及影响这些特质的背后因素,养成自省、自律的习惯,积极进取,努力实现人生的自我追求.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愉快、幸福的能力,教育既追求未来的幸福,也关注现在的幸福。学生的幸福要以幸福校园、幸福教师、幸福课堂为前提。为此学校提出了"幸福教育",通过对幸福理念的认同,践行了"幸福环境、幸福团队、幸福教师、幸福学生",打响了幸福教育的品牌。  相似文献   

8.
黄乾玉 《教书育人》2006,(10):37-38
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它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从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最大的幸福。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教师选择教育这一职业并具有教育信仰是与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亦即个人的幸福密切相关的。信仰教育并选择教育而且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将使人在这一追求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人都想拥有幸福,但"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幸福需要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去追求,因而幸福也是一种能力。我们只有具备幸福的能力,才能最终拥有幸福。既然幸福是一种能力,那一定与教育相关。发现、追求、感受、创造幸福的能力需要学校培养。最近,美国哈佛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远远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主讲教师是沙哈尔教授。沙哈尔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惟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提高师生幸福指数与办人民满意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学校的管理要能够激发教师持续的工作激情,进而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教师的引领下,使学生对自身生命的成长充满激情。所以,校长要时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校园文化能让教师感受到什么,又能给广大学生留下什么样的记忆?——荆州市江陵中学 李大春  相似文献   

11.
《教师博览》2011,(7):1-1
"让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让教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这是蒲江中学实验学校校长王祥高对"幸福教育"的诠释,也是他在教育的沃土上躬身实践的目标。他倾情于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敢于开拓。他坚持"教育是为了学生一生幸福"的理念,以前瞻的眼光,始终以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为培养目标,让学生以良好的成绩创造未来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使人幸福的事业,教师也是一份幸福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育培养幸福人的基础,是教育活动充满生命力的必要条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有无职业幸福感以及教师对幸福不同程度的追求,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涯、专业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幸福感和对幸福的认识。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引领、创造和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笔者结合自己在蒙山中学的办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追求教育的幸福,不是一种教育内容,也不是一种教育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理想与追求,是回归教育本原的终极追求。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来做,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不断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共同迈向幸福之境,应成为每一个校长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能让师生获得幸福感的校长也必定是幸福的。那么,作为校长,如何办幸福的学校,同时使自己成为幸福的校长呢?做一个引领学校幸福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幸福的教师亦如此。教师的幸福主要来自于他们对教育生活的认同和创造。追求教师幸福的管理就意味着学校要搭建平台、给予机遇,让教师在教育生活中体悟幸福、拥有幸福、创造幸福、实践幸福。一、让教师成为幸福生活的体悟者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引领师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倡导"教师第一,才能实现学生第一"的理念,首先谋求让教师幸福的管理之道:营造增强教师幸福感的校园氛围,让教师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尽力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轻负高质",实现学子幸福成长;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李伟 《辽宁教育》2013,(6X):89-90
<正>最近有很多关于教师幸福指数的调查,结果无一例外显示:大多数教师觉得自己不幸福。按照传统观念,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应该拥有精神上的巨大幸福感;国家日益重视教育,教师的收入日益提高、社会地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多向度,可以有很多的表象,很多的途径.在学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并不缺少来自课堂和实践的感悟,缺少的是用理性的眼睛看自己的教学,用理性的脑袋思考自己的实践.学校应搭建平台,引领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用阅读促使教师拥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一个理性的头脑、一份对事业的激情.  相似文献   

18.
吴金根 《教育》2015,(2):27
一所学校事业的发展,品牌的打造,声誉的提升,需要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用心、用情和用力地投入与付出。校长应该思考和发现学校的"已有""没有""需有""想有"和"能有"。思考作为身处"老"学校的"新"校长、"新"学校的"老"校长如何尽自己的知、情、意、行的所能和可能,与老师一起,进一步把"老"校做"新",把学校做"强",把教师做"亮",把学生做"优",把质量做"硬",真正地表达学校发展的理想和愿景。求知、学知因投入而愉悦,因愉悦而投入;事业、学业因奋斗而精彩,因精彩而奋斗。发展学校,需要校长的教育主张和激情,激活教师发展学校和发展自己的热情。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着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教师精神的家园,教育是教师终身的事业。但是,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也很容易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如何更好地"鼓动教师、服务教师、成就教师",让教师生成教育智慧,享受教育幸福,就成了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一、智慧管理,营造教师智慧生存氛围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创设高度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每位教师对学校有认同感、归属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教师的创造潜能,让他们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投入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积淀思想,生成智慧,成就理想,享受生命。因此,着力营造有利于教师智慧生成的管理氛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鼓励教师合作是我国教师发展的基本政策指向,也是世界范围内教师发展的基本趋势。由于一切研修与培训的归宿是"校本",学校亦成为教师开展合作行动研究最为适切的场域。无论是"人为合作"还是"自然合作",其行动研究均建立在教师对学校价值追求与共性问题探究的基础上,而教师不断学习、拓宽视野、增长学识为合作行动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多元模式合作行动研究的探索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