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纳教育的核心内涵就是教育公平.特殊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中一个规模较大的群体,在其接受教育时,用全纳教育的思想指导,更有利于特殊儿童享受公平的教育权利.本文基于全纳教育视角,试图从受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过程的公平及教育结果的公平三个方面论述教育公平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是促进特殊儿童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是全纳教育的核心内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全纳教育是目前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我国全纳教育引 发了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本文借鉴教育公平思想理论,对全纳教育 的起点、过程、结果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指出,全纳教育是一种以教育的公 平为本位的全新教育理念,教育公平是全纳教育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市场经济、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当代中国,教育机会均等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乃至社会各界最强烈的呼声.从学理上说清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起点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的关系,是在教育实践中保障教育机会公平的必要条件.把教育公平做这样的划分,是从教育过程的角度来看的:教育机会提供某种可能,学校和学生的努力使可能转变为现实即结果.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础之一,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纳教育以公平与平等为基础,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全纳教育已经大大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并且形成了一整套有关全纳教育的人权观、民主观、平等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础之一,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纳教育以公平与平等为基础,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全纳教育已经大大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并且形成了一整套有关全纳教育的人权观、民主观、平等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全纳教育注重教育的公平性,让所有适龄儿童得到应有教育。教育公平性关键在于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文章对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特殊教育经费、特殊学校、特教教师、特殊教育社区等资源进行探讨,发现特教资源存在分布不公平现状,进而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指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它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争结果公平三个方面.教育救助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教育公平问题的产生.只有用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对现有的教育进行根本的改造.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过程公平与学生的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公平可分为追求受教育者群体之间公平的宏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和追求受教育者个体之间公平的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都可以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3个层次,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和保证.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所导致的差异性,对实现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教育过程公平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要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必须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国家就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宏观上为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很多民工子女得以就读于城市公办学校。但审视民工子女的受教育过程,我们发现,歧视、排斥等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全纳教育是通过促进教育公平进而推动社会公平,其中,弱势群体始终是全纳教育关注的焦点。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0.
就业公平是教育公平价值理想在社会领域的现实映射。就业公平与教育结果公平密不可分,对就业公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大规模社会调查、小范围的问卷调查,乃至记者的采访、学者的理论推断,都证明了就业不公现象的普遍存在。推行就业信息完全、充分、及时的公开,是破解就业不公顽疾的有力手段。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体系,是促进就业公平的有力保障。增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是解决就业不公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特殊儿童教育是全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呼唤建立一种平等的全纳社会。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特殊儿童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分析,针对国内特殊儿童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以期为特殊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教育结果公平是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但受学生个体背景的影响,完全平等的学业成绩是无法实现的,学校教育能够追求的教育结果公平其实是"教学系统自身造成的学业成绩的平等"。学习中心课堂以学为本、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特征,凸显了教师"掌控"教育结果公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全纳教育与教育平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纳教育是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教育思潮.全纳教育的发展以教育公平与平等为基础,公平与平等支撑着全纳教育.全纳教育必然是我国教育民主化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如何解决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在公平和质量上面对的问题,基础教育学校管理在其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公平和质量交融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始终,兼顾公平和质量的学校管理改进是保障每一个受教育者身心潜能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一个适龄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目前,在教育公平上还缺失全纳教育的理念,学生的基本权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育质量上,还没有形成支持性学校氛围,教学忽视与孩子生活的相关性.在公平与质量的机制上,学校还没有形成参与与合作的畅通机制.其缺失原因包括成人的控制与教育“致命的自负”、儿童视角的缺失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发展等同于增长”与教育不公平.为此,学校管理改进在公平上要注重所有儿童的全纳性,要尊重儿童权利;在质量上学校要建立支持性的学校氛围,关注学习的有效性和相关性;学校要建立学生、家庭和社区参与学校生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一、全纳教育的提出及其概念界定(一)全纳教育的提出全纳教育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种新的国际教育民主化思潮,是继20世纪终身教育引领的思潮后,即将引领二十一世纪教育走向的思潮。全纳教育肇端于两个国际大会,即199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西班牙政府在西班牙萨拉曼卡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前者发表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大会提出的全民教育强调:教育是人的基本权  相似文献   

16.
汤雯 《河北教育》2005,(19):4-5
一、教育公平的涵义及其表现。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只有做到了上述公平,才能有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即让人人享受较高质量的教育,并使受教育者享有同样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一、受教育者的权利平等,对实施教育公平提出了本质要求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一个理论基础,就是教育的权利问题,或者叫教育的基本人权问题。教育公平的理解有三种:一是机会公平;二是过程公平,就是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多;三是结果公平,是指根据每一个人的能力和条件得到相应的发展。每一个区域内的教育,首先是要解决机会均等,其次是解决因材施教,能够按照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这就是公平。有了教育公平,才谈得上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全纳教育的视角看教育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教育的全球化时代也已经到来.一种主张教育民主、平等的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终将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总趋势.在与国际接触日益频繁的现代中国,也需要用全纳教育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当前的教育.我们发现不论是在普通教育界,还是在特殊教育界,还存在许多排斥学生的现象,教育现实与全纳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9.
实现全纳与公平的成人学习与教育是全球各国不断追寻的目标。依据GRALE I—Ⅳ中的调查结果可知,世界各国在成人学习与教育政策制定与发展取向上日益指向全纳与公平,成人学习与教育筹资日益接近全纳与公平的需要,成人学习与教育的参与者日益接近全纳。但是,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成人学习与教育尚未达到真正的全纳与公平,而且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贫富差距和经济不平等导致的情境障碍,公共领域教育支出不足等造成的机构障碍和弱势群体学习发展意识与信息缺乏产生的意向障碍等造成的。为此,应制定成人学习与发展积分累进的多样化优惠政策,建立政府与社会多元投资的成人学习与发展保障机制,建构全域覆盖的全民学习与进展信息平台,并从教育反贫困与扶智的视角提升社会和个人参与意识,不断提升成人学习与教育的政策效度,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进度,早日实现全纳与公平的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20.
富人阶层的崛起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阶层差异作为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表现之一,它与教育公平的关系已经成为教育学中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而我国现阶段贫富日益悬殊,富人阶层的崛起使得阶层差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富人阶层对学生发展不同阶段的教育公平的影响,来探讨我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