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宝林 《现代传播》2007,(6):149-151
一、悖论的产生 越是基本概念,人们越是很少怀疑它的准确内涵."现场观众"就是这样一个概念.从语义学角度看,顾名思义"现场观众"的概念首先是观众,现场只是前面的一个定语,因此,"现场观众"也是指通过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的受众.  相似文献   

2.
任保国 《传媒》2006,(3):63-63
所谓核心受众是指一个电视节目最主要的收视群体.每个节目大体有两种受众:一种是随意收看的过客;另一种是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收看的固定受众.在固定受众中还有一部分人,不仅固定收看节目,而且关注节目的各种变化,经常评价节目内容,甚至通过电话、信件与节目组保持联系,这部分受众就是电视节目的核心受众.通俗地说,核心受众就是铁杆受众.正是这部分核心受众会将他们对某一电视节目的痴迷和忠诚幅射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他们的高度参与可能会使某一电视节目或电视台获得成功,并有可能将节目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社会.所以,准确地分析和研究核心受众,研究电视节目怎样定位才能吸引和保持核心受众,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档"说新闻"节目,《福建农村新闻联播》虽然开播才半年之久,就已深受众多观众的喜爱。本文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受众接受该节目的心理内核,发现《福建农村新闻联播》不仅满足受众的"三农"消费需求,还满足了受众的娱乐初衷,更满足了获得知识、监测环境、自我认知、拟态人际关系等在特定的社会转型期所特有的一些特殊需求。本文试图通过这种分析,挖掘这档节目的成功因素,力图给对农新闻节目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电视台为了指导观众准时收看节目,在全天节目正式播出前(或在每段节目播出前),都要预报出每个栏目(节目)的准确播出时间,有的甚至对播出的重要栏目做简单的内容介绍.对于这种承诺,观众永远是信以为真的.其实往往不然,对于这种似乎是一诺千金的承诺,不少电视台,甚至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某些频道遇有重要体育赛事或重大文艺演出时,提前没有预告,片头前的广告经常超过,逼迫观众收看广告,致使节目后延;有的节目明明预告的是正常的播出时间,却硬将多加的广告时间做为节目时间来预告,以误导观众准时收看.……  相似文献   

5.
对于电视台来说,好内容固然重要,但好节目并不等于高收视率。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节目编排更有助于吸引观众,有利于培养观众对节目频道的认同、理解和偏爱。研究观众需求,适应收视需要。观众是电视台存在的基础。首先要研究了解观众究竟想看什么节目、收视习惯,深入调查了解覆盖区域内观众的生活方式,研究什么样的人群什么时间可能在家收看电视,研究不同时段观众的不同特征,从而将合适的节目安排在最合适的时段播出。做到观众喜欢什么时间看,我们就安排什么时间播,争取尽可能多地满足观众的收看需求。保证一天各个不同的时段都拥有自己相对…  相似文献   

6.
2004年武汉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公开选拔赛决赛试题中有这样一题:"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要有三个层面,第一是技巧,第二是知识,第三是人格魅力.你认为这三者谁更重要呢?"如果让笔者来回答的话,我会将第三点的提法改为"亲和力"."亲和力"是能让别人感到亲切和放松的一种气质与魅力,可以将受众吸引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前,可以促使受众更加踊跃地与节目进行互动,还可以提高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宽容程度,从一定意义上保障播出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前 ,中国已是电视大国 ,全国居民拥有电视机3亿多台 ,电视观众9亿多人。尤其是在城镇中 ,有线电视普及到千家万户 ,观众普及率更是高得惊人。电视台为了指导观众准时收看节目 ,在全天节目正式播出前(或在每段节目播出前) ,都要预报出每个栏目(节目)的准确播出时间 ,有的甚至对播出的重要栏目作简单的内容介绍。这实际上是向观众承诺 ,请观众选择喜爱的栏目准时收看。对此 ,观众是信以为真的。但是实际情况却往往令人失望。某些大电视台 ,甚至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某些频道 ,遇有重要体育赛事或重大文艺演出时 ,节目提前却没有预告 ;片头…  相似文献   

8.
现在广播电视频率很多,受众的选择性很大;经常看到电视观众手里拿着遥控器不停地转台,许多频率往往只停留几秒钟,最多一两分钟,直到找到一个喜欢的节目;听广播也是如此,内容不好听了,听众马上转台,很少一直停在一个频率上.但也有这种情况:有的受众总在收听收看固定的栏目.有人喜欢<东方时空>,每天早晨必看;有人喜欢<同一首歌>,每周到时准时收看;有人喜欢<小崔说事>,每周都要按时找出这个频率.由此,每个广播电视节目都大体有两种受众,一种是随意收听收看的过客,节目内容适合自己才收听收看;另一种是固定受众,不论节目质量如何,总是坚持收听收看.在固定受众中还有一部分人,不仅固定收听收看节目,而且关注节目的各种变化、节目内部的情况,经常在评价节目的质量情况,甚至通过电话、信件等与节目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这就是一个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受众.  相似文献   

9.
张沈平 《视听界》2010,(4):110-110
电视访谈节目是一个将人际传播进行大众传播的过程,观众分享了嘉宾的故事与情感。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人际传播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电视访谈节目的大众传播是人际传播的延伸和拓展,只有现场的嘉宾、观众谈得尽兴,电视机前的受众才能看得尽兴。  相似文献   

10.
以本土化来实施定位的差异化县级电视媒体受覆盖范围、实际受众、制作能力、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局限,节目定位的"本土化"是其突出重围、反败为胜的最佳战术,究其原因主要有:观众的求近心理。媒体提供信息满足受众,信息能否被受众接收?在这个传与受的过程中,受众的"求近"心理占有很大的因素。受众的"求近"心理是指受众更容易被自己周围发生的或与己有关的信息吸引的心理。要满足受众多元化的"求近"心理,媒体就必须选择与受众密切相关的信息。现在可供观众选择的频道一般有40-150个,但是在收视率上都存在不可否认的事  相似文献   

11.
陈一凡 《新闻窗》2013,(1):64-65
电视节目的编排是认真研究观众收视心理,找准自身定位与优势,充分抑制竞争对手,从而出奇制胜的创新过程。如何使节目编排做到既能体现上级宣传方针政策,又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是需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一个好的节目编排应该是多元化的、均衡的,要同时顾及眼前与长远、媒体与受众、客户与观众及灵动与稳定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我们知道,一个电视节目的质量虽然很好,但是播出时间不恰当,就会影响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电视台生存基础靠得是广告,而广告经营的好坏依赖于电视台节目覆盖率和收视率的高低。为此,长期以来,电视人为提高这两个参数而在不懈地努力着。可是,我们发现,近一个时期以来,电视台的这两个参数正受到冲击,尽管电视人工作十分努力,但是,电视的受众正在日趋分流,节目收视率正在下滑,广告份额也在减少。原因在哪里?我认为:一方面是传统电视媒体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双规”的收看方式,束缚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权力;另一方面新媒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两任”的收看方式满足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欲望。可见,正是这种新媒体的出现,顺应都市生活形态变化,迎合了受众对媒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电视受众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人群,他们不仅收看电视的时段有差异,对节目的需求也有差异。一个品牌栏目,应该有它独特的识别系统,让受众能从内在的节奏、  相似文献   

14.
家庭伦理剧自搬上电视荧屏以来,收视火爆,深受观众喜爱。在以"使用与满足论"为理论基础之上,作者尝试分析年轻观众收看家庭伦理剧的动机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联。分析显示,年轻受众收看家庭伦理剧往往出于"情感期望"、"信息获取"和"生活消遣"三个动机。因此,研究意义主要在于,跳出影视节目制作的框架,从受众的角度来研究家庭伦理剧与受众的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尹剑虹 《视听纵横》2005,(1):120-120
随着受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初单纯的宣传工具转变为传播工具,节目类型丰富了,对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适合特定节目的定位,又要适应节目特定观众的需求。因为主持人是节目与受众交流的桥梁,受众对一个节目的信任与接受首先表现的就是对主持人的信任和接受,而他们所能够信任与接受的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  相似文献   

16.
郭明杰 《新闻前哨》2013,(11):74-75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受众多为普通百姓。为满足百姓收视需求,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侧重报道与百姓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选题。电视节目解说词需要充分考虑观众接受信息的习惯,语言简明通俗,明白晓畅,富有口语化,更多地采用与采访对象互动对话的形式,充分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热情和收看心理,呈现出平民风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动态发展型理论,它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动态发展与电视媒体的创新形成互动关系,它们之间彼此作用,互相促进。电视媒体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影响下,以受众本位观指导电视媒体信息传播工作,并通过节目设置,在节目方式、节目内容、节目时间设定方面以受众需求与受众收看习惯为服务宗旨进行传播业务的操作。  相似文献   

18.
一、收视率调查的概念与是非 电视收视率调查在电视业中有其合理的功能,因为广告商有权知道他购买的某一节目三十秒钟的时间空档,有多少人收看他的广告。 收视率是计算受众中电视观众所占比例的一个概念。收视率调查并不是测出哪一节目最受欢迎。因为在一周或一月内得到最高收视率的节目并不一定是电视上最受欢迎的节目。收视率仅是观众收看了某一节目而没有收看与之同时播放的其他节目的一种反映。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播出的时间以及它的竞争对手是谁。在美国,有些节目,如传统节目“Dick Van DykeShow”,在移至与一些较弱的节目同时播放时才得以继续生存。而有些电影在与一些不很受欢迎的电视节  相似文献   

19.
观众坐在电视机前,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频道,要找到一个自己想看的节目,手中的遥控器在不停地转台,平均停留在每个频道的时间只有20秒左右.如何告诉观众我们在这儿,我们有好看的节目,请看我们.这是每一个电视人都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受众年龄层次十分广泛的大众化媒体,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必定要考虑不同观众的欣赏品味,有针对性地满足观众不同的欣赏需求。除了进行认真细致的受众需求调查,对节目进行准确的定位以外,主持人不同的年龄构成,也应该是其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有待拓展的主持人年龄观众所周知,在决定电视节目质量的诸多因素中,节目主持人的主导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个出色的节目主持人往往成为节目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对主持人进行遴选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电视观众对节目进行全方位评价的鉴赏能力的提高,如果不考虑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