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之交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苏东剧变之后的研究现状与前景陈振明苏东剧变是20世纪后半期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如果说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纪元的话,那么,苏东剧交则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这一事变究竟对国外马克...  相似文献   

2.
在苏东剧变后,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本世纪最大的空想”。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是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但它与空想社会主义有质的区别。社会主义“乌托邦论”显然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失误”,在理论上也是讲不通的。历史将对“乌托邦论”给以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3.
“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也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础。当今“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主要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的缺乏、西方腐朽思想的侵入、苏东剧变的影响等引起的,因此,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让他们正确认识苏东剧变原因,并给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重塑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4.
希腊共产党历史悠久而曲折,她多次被反动势力打入地下,却始终坚贞不屈。在鼎盛时期曾经一度建立过人民政权,苏东剧变也没有消磨掉希腊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反而使她愈战愈勇。一般认为希腊共产党是比较传统的政党,但她的社会主义观却是别具特色。这包括希腊共产党对苏东剧变原因、社会主义历史贡献、现实社会主义和未来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学者围绕苏东剧变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可喜成果。但有些成果偏重于介绍或述评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并且多以文章形式散见于报刊杂志之中,而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外思潮考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这一重大课题作系统反思和探讨的理论专著,尚不多见。国防大学姜汉斌教授所著《沉思:在历史的交汇点上》一书(西苑出版社1999出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该书视野开阔,资料丰富…  相似文献   

6.
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在国外状况简介王谨苏东剧变在国外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很大冲击。前一阵,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政要们或者是亲自出马,或者是通过他们控制的媒体,大力宣扬“共产主义已经灭亡”,“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  相似文献   

7.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因苏东剧变走向衰落,又因中国、越南等以改革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而勃发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社会分化、变迁的新情况下,为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提供了历史和现实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琼 《华章》2012,(13)
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低潮,这促使她们更加极力摆脱困境,最终各国纷纷根据国情制定出了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就.当然,现实社会主义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还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但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在危机时刻稳住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阵脚,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对待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共产党宣言》是屹立在人类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其核心是关于“两个必然性”的理论,它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部成熟著作的纲领和红线,是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也为我们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西方国家没有实现“两个必然性”,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背弃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在中国,“两个必然性”的理论已经实现并在继续实现,这些都表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并不是乌托邦,而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10.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自苏东剧变以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期。但近年来,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和发展势头的不断显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正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推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动力是多维的,马克思主义为它提供了内在的理论驱动力,当代资本主义新特征和时代主题变化成为其现实动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实践动力。面对新的历史变化,站在国内外“两个大局”的高度,对当前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动力进行分析与把握,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形式,回答时代难题,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引领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从低谷走向复苏。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自它爆发之日起,其历史合理性就成为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中重大的争论问题.在七、八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困难的发展,怀疑乃至否定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在共产主义运动中也逐渐发展,并在苏东剧变后迅速泛滥起来.他们以苏东剧变为依据,断言以列宁主义为旗帜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失败,进而否定十月革命并攻讦它是以后一切形式社会主义革命的“原罪”,从而从根本上否定十月革命开创的历史新道路的合理性.去冬,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在杭州的集会曾就此问题作过专门的讨论.笔者想借此十月革命节到来之时,用此文来参加这场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苏东剧变之时,某些西方右派著作家从这场危机中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它没有未来。原兰德公司分析家弗朗西斯·福山在苏东剧变时写的《历史的终结》说:“或许我们正亲眼目睹的事情不仅仅是冷战的结束,也不仅仅是战后某个特定时期的结束,而是历史的终结:即人类意识形态演变和作为人类最后统治形式的西方自由民  相似文献   

13.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动向述评鲁林(一)苏东剧变使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受到了极大的震荡。世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势力借机大肆底毁马克思主义。其代表人物断言:“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终结的时代”,“1999年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将不战而胜”,“马克思主义死亡了...  相似文献   

14.
苏东剧变并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消亡,相反,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将来,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反复阅读马克思。今天地球上所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都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遗产。针对“新国际”的话语霸权,求助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是当务之急。这是德里达为马克思所作的辩护,也是我们应当体认的辩护。  相似文献   

15.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反思(续)○陈学明三、努力澄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活东西”与“死东西”当前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所涉及的第三个重大问题是:将马克思主义置于苏东剧变后新的形势背景下加以衡量,哪些东西已失去时效、哪些东西仍散发着...  相似文献   

16.
西方左翼发展至今已有 2 0 0多年的历史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 ,西方先后出现过六种左翼形式 ,除第一左翼以外 ,其他左翼均与马克思主义发生或多或少的关系 ,但总的说来 ,除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和付诸实践者之外 ,其他各个左翼派别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苏东剧变以后 ,西方共产党放弃原先被视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的东西 ,因而出现“社会民主党化”的倾向 ;与此同时 ,西方各个左翼在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上出现求同存异的倾向 ,从而出现“大左翼”联合。  相似文献   

17.
苏东剧变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捍卫了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成功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党。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她的理论品质如何对我们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怎样与时俱进的问题.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表身追求创新的理论品质.对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大众化思想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成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时代依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现实基础。今天,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对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巨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何科学地认识当前的世界社会主义形势,总结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根据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从“质”与“量”辩证统一的角度科学地判断世界社会主义形势,并从“质”的角度总结了苏东剧变的教训以及我国改革成功的经验。作者认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其关键在于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20.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巴黎国际大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巴黎国际大会的议题主要涉及十大理论问题,即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级关系、革命主体和无产阶级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苏东剧变原因与教训,民主与革命,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可持续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化,以及民族、妇女、改革等;这次大会规模宏大,是近年国际上马克思主义研究升温的结果;大会对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与实践未给予足够重视,许多理论观点未能展开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