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与趣味     
我国自办的第一个通讯社——新闻编译社成立于1918年7月。它的创办人是邵飘萍。当时正是军阀混战时期,邵飘萍由沪来京任《申报》驻京特派员,当时国内报纸主要采用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通讯社所发的新闻,往往颠倒是非,难辨真伪,使群众受其愚弄。于是邵飘萍在北京南城的珠巢街自办了一个很小的通讯社。取名新闻编译  相似文献   

2.
王治国 《青年记者》2017,(23):124-125
邵飘萍,生于1886年,原名镜清,飘萍是他的笔名,浙江东阳人.1912年,邵飘萍在《汉民日报》经理杭辛斋的邀请下,加入了《汉民日报》,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后来,邵飘萍逐渐倾向于革命,于1925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以“宣传赤化”的罪名被张作霖杀害. 本文按照影响客体、影响主体勾勒出邵飘萍的社交圈,并分析作为报人的邵飘萍受到了哪些人的影响,又影响了哪些人,在此基础上总结邵飘萍对新闻事业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他的一生,是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一个正直的爱国新闻记者战斗的一生。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和封建军阀作斗争的牺牲者的象征。邵飘萍是值得纪念的,也是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很好学习的。 首先值得学习的,是邵飘萍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  相似文献   

4.
邵飘萍是一个集新闻记、新闻学和新闻教育家三种角色于一身的新闻奇才。1918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邵飘萍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同时,他还在北京平民大学、北京政法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他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新闻学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当时在北大聆听邵飘萍讲课的  相似文献   

5.
邵飘萍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杀害. 可以说,“风骨”是邵飘萍的一个标签.1918年10月5日,《京报》创刊,邵飘萍在编辑室写下“铁肩辣手”,勉励同仁“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学会里,我认识了一些同学……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这是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的毛泽东同志对以"铁肩辣手"著称的名记者邵飘萍的回忆。后来证明,邵当时是中共地下党员、烈士,而不是自由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不了解邵已入党。 邵飘萍为革命献身,为革命开拓报业,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7.
说起汤修慧,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但提起她的丈夫邵飘萍我们都非常熟悉.邵飘萍在中国新闻史上的贡献不容小觑,可是另外一位《京报》的伟大贡献者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汤修慧. 邵飘萍和汤修息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杰出的夫妇报人.“夫妇报人”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但是这其中的妇者,一定是当时中国妇女中罕见的:她们须是少数识字且具有一定文化和见识的先进女性;夫者,也一定是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8.
王蓁 《新闻世界》2014,(7):237-238
邵飘萍自谓"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他的新闻思想与实践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本文利用新闻专业主义视角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与实践进行分析,阐明其对中国新闻事业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程力沛 《编辑之友》2011,(9):123-125
一邵飘萍的生平及其新闻实践邵飘萍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名为振青,字飘萍,笔名有阿平、素昧平生,1888年10月生于浙江金华。l3岁中秀才,17岁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并开始给《申报》写稿。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  相似文献   

10.
邵飘萍是我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声名显赫的记者、报人,是反帝反军阀的英勇新闻战士。他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占据一席地位,因此,对介绍他的生平以及新闻实践的文章中的遗误之处,进行考证与补遗,使研究工作在史料确凿的基础上进行,是十分必要的。一、邵飘萍的“北京新闻编译社”何年创办?是北京第一家通讯社吗? 1924年3月,邵飘萍在《东方杂志》21卷6号上发表的文章《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中写道:“乃于民国七年创办新闻编译社于北京,是为我国人北京有通信社之始。”而在同年6月出版的《新闻学总论》一书中,邵飘萍又否认前说,讲新闻编译社创办于“五年七月”,是“为华人自办通信社之创始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来的先驱——邵飘萍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11月中旬在他的家乡浙江省金华市举行。 邵瓢萍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由中国记协、浙江省记协和金华市记协共同发起,中共金华市委、市政府主办。 邵飘萍生于1886年,1921年始在杭州主编《汉民日报》,不久任上海《申报》驻京记者,后在京创办《京报》。邵飘萍思  相似文献   

12.
汤修慧(1890—1986),五四时期著名女报人,也是中国新闻史上不多见的女性报业经营者,后期《京报》社长。她原籍江苏吴县,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06年与邵飘萍结婚后开始协助邵飘萍办报。1916年邵飘萍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汤修慧负责所有内勤编辑和发稿事宜。1918年10月5日,《京报》创刊,她负责该报的出版发行等业务,成为邵飘萍事业上的得力助手。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以“宣传赤化”罪名被奉系军阀逮捕杀害,《京报》被迫停刊。汤修慧继承夫志,于两年后恢复《京报》出版。汤…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通过对作为新闻人的邵飘萍人格魅力的解析,给我们现在的新闻工作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林溪声 《新闻传播》2006,(11):48-50
邵飘萍是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着名的新闻记者、报刊事业家、新闻翠论家和新闻教育家。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为唯一嗜好。以“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为终生恪守的信条,不畏强权,敢于坚持真理与正义,为进步的新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心血以至生命。怀念邵飘萍,就是对今日新闻工作者和教育者的激励与期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邵飘萍作为中国新闻史上有数的几个优秀报人之一,身后寂寞,除了他业余编撰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各国社会思潮》等书外,最代表他的事业成果的新闻稿件,却很长时间未有结集行世。于是,邵飘萍对后人的意义,就局限于新闻学研究、新闻教育这两方面,至于他驰骋报界的风采,则越来越淡化为一个动人的传说,因为绝大多数人是没机会和条件去尘封的旧报库领略这位当之无愧的名记者之风采的。方汉奇先生主编的《邵飘萍选集》,皇皇两巨册,近百万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邵飘萍的唯一的一部选集,可谓  相似文献   

16.
纪念邵飘萍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文化战线上的勇猛战士,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他谱名新成,又名镜清、振青,字飘萍,浙江东阳人.1886年10月11日(光绪十二年丙戍九月十四日)生于金华.祖父加入过太平军,父亲邵桂林是当地私塾的教师.邵飘萍青少年时代即以早慧闻名于乡里,十二岁就考上了秀才.1902年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1905年在该校毕业,返回金华,在金华中学任教.同时应聘为《申报》特约通讯员,为该报撰写金华通讯,开始和新闻事业发生关系. 1912年他再次到杭州,和当时在杭州的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人杭辛斋合作办报,任《汉民日报》  相似文献   

17.
朱世培  沈颖 《新闻世界》2011,(7):149-150
邵飘萍,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早年曾经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创办我国第一家民营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独资创办影响颇大的《京报》,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后人公认的"新闻全才"。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势力,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鉴于目前新闻界和史学界关于邵飘萍的办报实践和办报思想研究得较多,本文从邵飘萍与几位名人的交往这个切入点来分析他的交往与办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至国共内战时期,北京和上海是新闻事业蓬勃发展、跌宕起伏之地.这一北一南两个新闻中心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报纸和报人.《京报》创办者邵飘萍和《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一个新闻记者,一个新闻事业家,在不同的地方为着相同的理想而奋斗.他们与新闻结缘、开始新闻生涯都始于《申报》;他们本着“新闻救国”的思想,不畏强权,在追求各自新闻理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们最终因为新闻报道惹来祸螭,为当权者所杀害.邵飘萍同史量才的新闻思想,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戴丽 《新闻记者》2003,(11):38-39
50多年前,著名报人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指出,在报纸的所有业务中,以采访为最重要,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是我国新闻职业形成的重要时期,邵飘萍是新闻职业形成的代表和先驱.他的职业意识表现在四个方面:新闻道德的职业化、新闻内容的职业化、新闻业务的职业化和新闻教育的职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