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谈《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起始、发展、跌宕、高潮、结束"五个环节赏析<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在与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林嗣环的<口技>比较中,突出<琵琶行>正面描摹音乐的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篇经典的抒情性很强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塑造了一位弹奏技术精湛、身世遭遇悲惨的琵琶女形象,同时诗人联系自己宦海浮沉的惨痛经历,抒发了自己感伤愤懑的心情.本文将从语言运用、人物形象塑造、音乐描写等方面对自居易<琵琶行>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学生应通过品味<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感知诗句表现出的音乐魄力,走进诗人创设的艺术境界,发生思想感情的强烈共鸣,掌握写作技巧,领会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4.
<老残游记>中多处笔法奇绝的音乐描写显示了作者刘鹗卓越的艺术手腕,<老残游记>的音乐描写在艺术手法及表现内容等方面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它对音乐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以下是笔者对《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6.
在欣赏<二泉映月>时,我让每位同学通过联想,写一篇描写景物的短文,结果全班几乎没有一篇雷同,且篇篇都很优美生动,可见音乐的意象可以不受任何束缚,是按每个人的审美趣味,极大限度地展开的.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它对音乐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以下是笔者对《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对西域音乐情有独钟,他在许多诗歌中都表现出对西域音乐的独特感受.他将对西域音乐的理解领悟力与其西域情结相沟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意象,为人们呈现出对西域音乐与众不同的感受,生动再现西域音乐特色.而<琵琶行>中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精湛描摹,更体现了他对西域音乐的高超鉴赏力和音乐素养,将西域音乐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张隽 《华章》2010,(36)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姐妹艺术.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搞好该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散见于我国古典的音乐史料和各种文艺作品中.白居易的<琵琶行>表达了对音乐本质问题的思考,表达了对音乐欣赏主客体的思考;表达了对音乐表演形式和内容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个领域包括了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各方面,其特点是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渗透,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佳作,千百年来吸引着众多的读者,二者在音乐描写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可谓异曲同工,尽得其妙.  相似文献   

13.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正逐步发挥其特有的功效,特别是其一系列的联运功能日益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所运用.众所周知,音乐能调动激发审美扩展,充实学生的审美联动,音乐的审美联动,既能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更能扩张审美教育成效,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本文通过时音乐所表现出的情感、意象、色彩、嗅觉等审美意境的阐述,以进一步让释放音乐的魅力,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益是中唐著名的边塞诗人,音乐是他边塞诗中重要的表现题材和描写对象.他善于用音乐传达生活感受,刻画人物心理、营造诗歌意境.擅长以音乐意象展示人物的思想活动,创造跌宕起伏、激荡人心的艺术意境,是李益边塞诗最为显著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5.
唐代音乐诗发达,李颀是第一个致力于音乐诗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就的诗人。他在音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意象选择、整体的艺术构思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沾溉深远。被称为"摹写声音之至文"的三首音乐诗名篇--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颍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珊珊 《考试周刊》2014,(64):186-186
<正>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随着初中音乐教材的改版,迫切要求音乐教师弄清、吃透新课本的编写目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新教材中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进一步感受音乐学科的艺术魅力。一、挖掘音乐的感受性,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音乐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特征的学科。因此,人们很难用语言描述其具体特征。初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音乐  相似文献   

17.
<正>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至关重要。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情趣几乎无处不在,在音乐欣赏、练唱等多方面的学习过程中,哪一处都不能脱离审美情趣而存在。音乐是情感的产物,审美情趣就是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要想实现成功的音乐教学,就必须加强对于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1.关注情感体验,不断进行审美熏陶。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需要进行情感体验。正如罗丹所说:"艺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方面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可谓异曲同工 ,尽得其妙。正是音乐和文学完美无缺的结合 ,使得这两首诗得以闪烁着璀璨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19.
<正>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与音乐作品相互交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不断投身到音乐作品中,将作品的外在审美变为自身的审美感受并产生出具有相对个性的音乐形象和审美体验,这也是欣赏者一个积极创造的过程。音乐艺术不仅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享受,还能直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们的创造能力等,以达到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了解音乐、认识音乐、感受音乐、不断地探索音乐的奥秘成为人们一直以  相似文献   

20.
刘筱龙 《陕西教育》2007,(7):17-17,128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身心健康、形成完整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