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晚年创作的小说《阴影线》是一部在文学批评界公认的经典作品。康拉德自己宣称《阴影线》是一部“简洁而又颇为复杂的作品”。文章在考察了该小说的表现主题、艺术手法包括叙述手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它的“简洁”和“复杂”之处及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认为《阴影线》就像一幅中国的写意画,正是由于各种对立统一的艺术因素才使该作品呈现出一种立体感,成为一部宽广而又厚重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徐定喜  李凌 《文教资料》2009,(32):18-19
约瑟夫·康拉德的许多短篇小说描写了欧洲人与非欧洲人的交往.这些非欧洲人被描绘成了“他者”的形象。然而,在短篇小说《艾米·福斯特》和《罗曼亲王》里,两个本属于“他者”的人物却博得了康拉德的同情.这其实体现了康拉德作为“他者”的双重性。本文通过分析康拉德的两个短篇小说来说明康拉德“他者”特性是如何通过这两个短篇体现的。  相似文献   

3.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不仅采用全新的视角,独特的叙述技巧,而且运用大量的意象和象征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统一结构。小说围绕“绿灯”、“宴会”、“灰烬山谷”等中心象征,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盖茨比对“美国梦”的追求,并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及其对人们灵魂的腐蚀。  相似文献   

4.
樊晓丽 《培训与研究》2007,24(3):7-8,14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聚焦美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位如今被公认为20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的文学声誉和人们对他作品的批评接受历经了从大起到大落,再到大起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菲茨杰拉德”现象即使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本文通过对菲茨杰拉德的文学生涯与心路历程的剖析和对其主要作品在不同时期的接受情况的综合对比分析,探讨了“菲茨杰拉德现象”留给人们的启示和思索以及“菲茨杰拉德研究热”产生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5.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20、30年代美国文坛“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纵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酒食征逐,也完全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但在沉湎于其中的同时,又能冷眼旁观,体味灯火阑珊,用凄婉的笔调抒写了“美国梦”幻灭的悲哀。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爵士时代”的一曲挽歌:菲茨杰拉德同其著作中的人物一样,既是“参与者”又是“局外人”。  相似文献   

6.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夜色温柔》深刻体现了“爵士乐时代”的社会面貌和时代脉搏。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罗丝玛丽、迪克、尼科尔分别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中本我、自我、超我相对应。结合小说文本,详细解读三个主要人物与三重人格理论的对应关系,深刻体会菲茨杰拉德的巧妙构思,感悟《夜色温柔》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7.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爵士时代”的引领者,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美国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他在多部作品中展露的叙事方式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追捧和关注。从叙事方式的结构性来看,菲茨杰拉德在其作品中嵌入了多元化叙事结构,运用了外围一结构式,平行一结构式,全元一结构式三种叙事方式。小说中三种叙事方式叠加使用,揭示了人物活动的内心世界,升华了小说主题寓意。  相似文献   

8.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菲茨杰拉德希望凭借《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为一名严肃作家,这也使得对作品隐含作者的研究具有了特别的意义。作品中叙述者尼克面对特定事件表现出不同态度,这背后是菲茨杰拉德借尼克之口表达自己的信仰,菲茨杰拉德分别利用"年轻"尼克和中年尼克之眼对盖茨比进行观察,最终直指整个爵士时代甚至自己的冷漠和造作失真。  相似文献   

9.
约瑟夫·康拉德是20世纪末的一位重要现代作家。他的作品《黑暗的心灵》为他赢得巨大声誉,也使他受到各种批判。《黑暗的心灵》出色地再现了水手在海上的生活经历,但也因以男性为主要人物,看似无视女人而使康拉德被视为厌恶女人的人。本文秉承不偏不倚的态度重读《黑暗的心灵》致力于为康拉德辩护,证明他是一个关心女性生存状况的作家。  相似文献   

10.
尹锐 《文教资料》2007,(18):78-80
一直以来,国内评论界都很关注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创作,而对他的众多短篇小说却很少涉及。在《五一节》中,通过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菲茨杰拉德把一群纵情享乐的男女置于纽约都市的喧闹中,突出地表现了生活的无序、社会的混乱,以及人在环境支配下的绝望与无助。作为菲茨杰拉德早期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自然主义充分地展现了“爵士时代”背后梦想和希望的幻灭。  相似文献   

11.
<黑暗的心>是英国杰出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评论家们大多从神秘、象征、精神分析和殖民主义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对其荒诞的主题则鲜有涉足.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探讨和关注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小说中自然环境、人物以及人际关系和事件描写的分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荒诞;同时指出康拉德在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他所预见到的现代人荒谬而可怕的生存状态,是源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的关切和忧虑.  相似文献   

12.
《黑暗的心》是英国杰出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评论家们大多从神秘、象征、精神分析和殖民主义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对其荒诞的主题则鲜有涉足。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探讨和关注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小说中自然环境、人物以及人际关系和事件描写的分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荒诞;同时指出康拉德在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他所预见到的现代人荒谬而可怕的生存状态,是源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的关切和忧虑。  相似文献   

13.
The Great Gatsby is a 1925 novel written by American author F.Scott Fitzgerald.Besides great popularity for its vivid depic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the novel also impresses the world with its skillfully used American English which is interwoven with the plots,the characters and the theme.The article is to explore how Fitzgerald analyzes the class system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and what enables him to express this analysis through different types of A-merican English.  相似文献   

14.
Babylon Revisited is F.Scott Fitzgerald's most renowned and most considered work of short fiction.In the short story "'Babylon Revisited, "F.Scott Fitzgerald generally centers on a theme of defining American character.The central figure in Babylon Revisited, Charlie Wales, serves as the lens through which readers observe the events of the story and the life that once thrived in Paris.The controversial questions are also explain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5.
菲茨杰拉德留给后世的五部长篇小说,均取材于他所生活的年代,生动地展示了20世纪初期美国的生活。《夜色温柔》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作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进了小说内容,所以能更真实、更贴切地表达出那个时代的文学主题:悲剧命运、"美国梦"的破灭、现代主义特征、女性主义以及消费异化等。阅读菲氏的长篇小说,仿佛能被书中的文字带回到那个让人纸醉金迷的"爵士时代"。  相似文献   

16.
揭示约瑟夫.康拉德著名短篇小说《黑暗的心》中环境的象征意义,分析小说中运用的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深化和丰富小说主题、思想内涵及意蕴方面的重要作用,肯定了该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菲兹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采取了大量象征来反映时代主题和社会价值,本分析了这些象征意义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编自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13年10月上映的热门电影之一。影片通过盖茨比对黛西一厢情愿的爱情悲剧,唱出了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恋情挽歌。本文结合剧情,通过分析主题曲歌词、曲调以及在作为电影背景音乐时的种种变化,探讨主题音乐是如何与人物情绪、场景气氛、情节发展环环相扣从而实现渲染和深化其"爱情"主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