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口译笔记意在帮助提高口译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口译笔记实践技巧,包括口译笔记应记的内容、记笔记的方法和笔记框架结构,以及口译笔记的符号等,对口译者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姜士绅 《考试周刊》2010,(28):28-29
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口译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要求译者按照“准、顺、快”的原则在短时间内将自己听到的源语(SL)转换成目的语(TL)。寻找并构建最佳关联成为解决口译难的上佳途径。为了提高口译的质量。需要译者结合口译特点.探索在口译中如何构建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3.
口译作为一种即时性很强的特殊翻译活动,除了要求译者在宏观上具有较强的双语能力、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外。还要求译者在微观上具备相应的技能。笔记作为口译微观技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口译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引入Gile提出的口译模式,介绍口译笔记特点、原则及技巧的基础上,演示了口译笔记的具体做法,以期为口译实践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译者文体是近年来西方翻译文体学表现出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口译作为翻译的一个分支,译者文体的概念是否适用于口译研究,在译者文体视角下又有怎样的口译策略?文章以2013年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汉英口译为例,试对此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口译中的数字因其独有特点,一直使译者“闻数色变”。大多数文献研究仅停留在数字记录、转换技巧层面,对数字口译实证研究及译者口译中错误出现的原因探讨很少,对大学生数字口译研究探讨得更少。通过归纳、研究40位英语专业本科生数字口译实证数据,笔者在认知负荷模式指导下,从译者口译中错误出现的原因入手探究学生数字口译能力,为数字口译教学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口译事业发展仍然十分强势,口译人员的培养现在出现了较多的模式,但就一般而言,不会脱离翻译的普遍性原则。当然口译毕竟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在研究其培养模式的时候,应该强调的是文化语境的掌握、译者的语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个人综合素质等。通过对口译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社会亟需的优秀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7.
口译生成策略是一项复杂的认知过程,需要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研究表明,在口译过程中,一个成熟的译者能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认知视线,其认知领域始终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口译的直接对象———原文的认知;其二,是对自身口译过程的认知。所谓元翻译,指的就是译者在口译过程中,专注并有效驾驭于自身口译过程的一种认知。  相似文献   

8.
口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灵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说,除了掌握翻译语言表层的信息外,更重要的是掌握翻译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口译过程中一些尴尬局面的出现,除了语言技能方面的欠缺之外,往往是由于译者对双语文化差异缺乏深刻的了解造成的。本文指出在口译工作中译者应强化跨文化意识,并提出了口译中处理文化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英语专业30名高年级本科生和30名研究生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口译场合、初译者角色定位、跨文化协调方法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了如下基本结论:(1)各类口译场合中,学生初译者接触最多的是陪同口译和会议口译.(2)与会议口译相比,初译者在陪同口译中进行更多的跨文化协调.(3)与经验丰富的职业会议译员相似的是,大部分未经过职业训练的初译者在口译中扮演跨文化协调者的角色,忠实于源语意义且保持中立.(4)在跨文化协调方法中,初译者使用最多的是解释、增译和改述,其目的是促进沟通顺利进行.(5)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初译者认为对双语文化的了解程度、跨文化意识的强弱和跨文化能力的高低对跨文化协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对口译工作者在商务翻译方面的要求日渐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译者自身素质,做好商务口译工作提出笔者的见解,以期帮助译者加强对口译工作的认识,更好地做好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把翻译看作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认为翻译属言语交际行为。而在口译这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中,译者需要对源语与译入语做出选择、加工和转换。文章从口译的理论研究和特点出发,结合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关联原则及翻译观,举例探讨如何在口译过程中实现关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记忆是口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对口译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影响口译记忆的因素包括译者的健康状况和语言水平、口译现场环境、译者的工作动机、记忆方式、待记忆材料的特性、对待记忆材料的处理水平及译者的相关的背景知识等。译员应采取意象记忆法、句子主体记忆法、篇章结构程式化记忆法等策略,来提高口译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口译者的心理环境指以口译者的认知系统为中心,口译的现场气氛压力和外在突变环境对口译者认知过程产生调节和影响的心理系统。口译者的心理环境适应性包括语言信息处理、口译现场气氛压力和突变生态环境适应三方面。首先,口译者须不断适应说话者意图,根据自身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不断做出适应并选择最佳候选词语来翻译,以达到语言信息处理的适应性;其次,口译者应掌握双语知识和口译的技巧与策略,熟悉口译环境、积极自我暗示,树立信心,以达到现场气氛压力的适应性;最后,口译者应冷静,尽可能调节现场气氛,避免口译中断,由此达到突变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口译者心理环境适应性的研究架起了口译者宏观与微观心理层面研究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口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和认知过程,包括理解、分析和输出三个阶段,其难度很大,需要高智力和高技能,要在瞬间把握两种语言的转换,当场得到预期的反应.与笔译相比具有时间上的即时性、内容上的随意性和译者的孤立无助性等三个特点.为了进行成功的口译,除了具备丰富扎实的语言功底,译者还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口译中的非语言因素,使其起到帮助译者理解和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鹏 《海外英语》2023,(22):47-4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活动成为不同国家与文化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而社区口译是比会议口译应用更为普遍的一种口译形式。在跨文化的沟通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当中的人们对于译者的地位和作用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通过分析笔者近几年来担任过的一些社区口译工作来探讨社区口译中译者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中国领导人讲话语料的基础上,探讨目的论指导下外交场合中国特色词汇口译的原则、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认为:目的论为口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在目的论指导下,译员应在注重"三着眼""三贴近"的基础上,坚持准确性、灵活性和文化性三大具体原则,并采用音译加诠释、直译加解释、词缀法、词汇合成法、解释性翻译等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外事口译的交际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口译任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译笔记。本文以Daniel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天津科技大学本科三年级英语专业口笔译方向的学生进行的实证研究,讨论了笔记的语言选择对英汉口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英汉口译中,译者分别使用源语(英文)和目的语(中文)记笔记,口译任务完成情况存在着显著差异:采用源语(英文)记笔记对译者口译质量的影响是正面的,然而,采用目的语(中文)记笔记使译者口译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马艳丽 《考试周刊》2013,(12):13-14
口译是一个复杂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多任务过程,要求译者各种认知能力协调参与。本文借用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通过对天津某高校本科为英语专业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口方向的研究生进行实证研究.讨论了汉英交替传译信息缺省时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口译信息缺省与译者的口译专业技能有关,与译者注意力在记笔记过程、记笔记习惯、语言转换时的耗费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程序中的表达阶段是口译的中心环节。意义的正确表达不仅要依靠对原语语言含义的理解,更需要译者的认知补充。译者的认知补充来源于通才知识储备,和话语篇章的环境,所以口译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百科知识和演讲能力。随着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释意理论的视角有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联络口译中口译者对文化性信息的处理直接影响到交流能否顺畅进行。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依据,针对联络口译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提出了顺应性的应对策略,即口译者在口译过程中,应根据所处的语境,对语言的选择做出动态性的顺应。顺应性的应对策略有助于口译者对文化冲突进行即时的解析并进行语言重构,从而提高口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