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题?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下面就以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试题为例,加以说明。一、熟点切入法有的选择题涉及到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知识点,很快便可找到正确的选项。如试题第11题。这道题最明显的切入点是D项“结发”。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年龄的说法。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熟悉该知识点,就不会受其他选项干扰,能够迅速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二、确认排除法有的题目所列的选项较多,考生没有把握对每一个选…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古人利用这种书面语,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阅读大量的"浅易文言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途径,我们可分为粗读、细读、精读、回读几部分,以2011年全国课标卷来谈谈文言文的精读。我们在经历了粗读、细读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精读文章有关片段,解答相应题目。一.用代入法解答词语题第4题,是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仍可以采用"审"、"读"、"找"、"比"、"定"的步骤来解题。审题目,可知题目要求选择"对所给四个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通读4个选项,了解基本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将选项的四个句子,  相似文献   

3.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往往选一段史传类文言文。自2002年以来,设计5道客观题,1道翻译题,分值为20分。可考生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最感到头痛,往往心里没谱,有的考生解答选择题靠瞎蒙,解答翻译题靠胡诌。产生这种答题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缺少阅读文言文的应有知识,二是缺少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的基本方法。针对  相似文献   

4.
曹志正 《新高考》2009,(Z1):32-35
文言文阅读,是当今高考必考的保留试题,一般考三道选择题(一道实词解释,一道信息筛选或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比较,一道文意的概括和分析,赋分值9分)、三道翻译题(一般赋9分,江苏2009高考将增至10分)。这一板块是许多考生发怵的"战场"之一,也是考生丢分较多的"灾区"之一(文言文翻译题尤甚)。  相似文献   

5.
<正>高考主要考查能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是读懂文言文和白话文在实词、虚词、句式和表达习惯上的不同;二是通过理解句间关系领会作者的意图。纵观2012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命题,可以发现其前三道题(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语句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主要侧重考查第一方面的能力,第四道题主要侧重考查第二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一鸣 《广东教育》2014,(11):13-14
从高考卷文言文阅读题设题情况来看,文意理解题其实涵盖了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的考查。高考文言文中都有一两道"文意理解"(概括文章内容)题。这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也都采用"选出错误的一项"的形式。编题老师往往在"错误项"中设有陷阱,"引诱"读者上当,面对这道选择题,我们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2005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命制,在沿袭2004年变革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可以说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精神对于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命制的指引功能已日渐明朗化。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向纵观2005年16套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对照“新课标”,我们可以想见,2006年的高考在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走向将会呈现出以下特征:一、选材:异彩纷呈迷人眼文言文阅读在选材上依然遵循浅易的要求,定位浅易层面,但时间的跨度将会更大,体裁亦将会有新的突破,呈现多样化态势。这一点可以说2005年高考试题已初现端倪,以往选用材料大都为出…  相似文献   

8.
新高考考情分析近三年,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全国卷中,文言文阅读考查形式相对稳定。从2020,2021两年的新高考卷Ⅰ和卷Ⅱ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试题基本固定为3道客观题和2道主观题的形式,分值增长1分,变为20分。  相似文献   

9.
对于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的加试题,命题组成员、南京师范大学的吴锦教授作了如下的解析:文言文阅读出两道题,一道是断句题,6分,用斜线"/"标识;一道是简答题,4分。名著名篇阅读出三道题,一道多选5  相似文献   

10.
<正>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题占19分,3个选择题和1道翻译题,是考生失分率较高的一道题。命题者往往选择带有重点实虚词的句子及含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来设置题目,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得分点。要做好这道题,关键在平常的阅读、积累和训练。如果你平常的功夫不到家,又想得较高的分数,你就要按如下的策略来做:一、先整体阅读,边读边划出表达观点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1.
纵观历年高考,阅读题的命题形式大体有三种:选择题、文字表述题、绘图题。在这三种形式中,选择题所占的分值一直是最多的。在考试中,学生感到最没有把握的也是阅读文的选择题。常常是做的时候云里雾里,是对是错全然无底。阅读能力差的同学则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去应付。阅读文选择题难做的原因在于错误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大,使人真假难辨。因此,要做好选择题,就必须炼就一副能辨真假、善识迷惑、能抗干扰的火眼金睛。阅读文选择题的选项是怎样来迷惑人的呢?有什么样的特点呢?通过对一些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题的分析,我以为选择题选项干  相似文献   

12.
张希用 《时代教育》2009,(7):178-179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所谓"理解",就是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所供的文言句子按照直译的方式翻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高考中,考生的得分往往不理想.本文就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特点,翻译的原则、要求,谈谈文言文翻译所涉及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在翻译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王芳 《考试》2003,(12):6-8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重要的组成部分,2002年始题量由往年的8道、7道定为了6道,赋分由18分增到20分,占总分的13.3%。这类题目做得怎样,事关高考成败,因此对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特点作些分析,进而寻找应试对策很有必要。下面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4.
高娟 《快乐阅读》2011,(5):121-121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关键是读懂原文、准确把握文意。文言语句组成的要素就是实词。实词的数量较多,且用法较灵活,并且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推断实词意思的能力。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命题第一题多是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  相似文献   

15.
1.因声定义文言文中通假字很多,通假往往与读音有关,有时我们可以凭着字音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如1991年全国高考文言阅读第5题,“又以適去,意不自得”中“適”,与“谪”同音,联系前文“于是天子后亦疏之”,可以判断逋与“谪”通假,意为“贬职”,故D项为正确的选项。  相似文献   

16.
1.因声定义文言文中通假字很多,通假往往与读音有关,有时我们可以凭着字音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如1991年全国高考文言阅读第5题,“又以遮去,意不自得”中“遮”,与“谪”同音,联系前文“于是天子后亦疏之”,可以判断遁与“谪”通假,意为“贬职”,故D项为正确的选项。  相似文献   

17.
车颖 《学子》2012,(12):79-80
每年高考文言文的最后一道题,都是文义理解(分析概括文章内容)题。这道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命题者往往在错误的一项中设置"陷阱","引诱"考生上当,怎样才能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呢?研究试题错误选项的类型尤为重要。综观近几年高考试卷,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命题者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  相似文献   

18.
一、试卷总体评价2004年普通高考语文试卷(辽宁卷)结构与2003年全国语文试卷结构一致,共有七道大题(Ⅰ卷三道: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Ⅱ卷四道: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修辞、写作),25道小题;主客观题的分值分别为108分和42分。  相似文献   

19.
蒋文平 《广东教育》2011,(12):14-15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是高考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项综合性考查,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要求采用主观题设题,主要包括文言断句和文言翻译。断句一般设1道小题,赋3-4分;翻译则设2道小题,赋6-7分。  相似文献   

20.
2021年新高考Ⅰ卷小说《石门阵》的两道选择题在命制上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有选项把文学类阅读交叉串联到论述类阅读中,测试能力考查名不符实,也有选项的正确性存在争议,理解上莫衷一是。从高考测试角度看,这两道题都有改进的空间。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选择题的设计原则有助于备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