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自然条件相差悬殊,历史上,灾害的发生连绵不断,灾年也极为频仍。据《中国救荒史》一书统计,仅明清两朝灾害记录就达2100余次,平均每一年就有2次以上。中国千百年来以农立国,灾害频发,不仅导致庄稼绝收、房屋损坏,而且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明清政府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灾前预防、灾中救助乃至于灾后补救等各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防灾减灾救灾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概述了其灾害、灾情及特点,并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重点分析了安徽省灾害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全省各类灾害的风险评估及早期预防、理顺和完善各级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基层、社区、公众应对灾害事故的意识与能力、加强防灾减灾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学会》2003,(1)
第十届中国西部防灾减灾研讨会于 2 0 0 2年 9月2 4日——— 2 7日在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汤泉、新疆自治区副主席熊辉银出席会议并讲话。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减灾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这次会议以贯彻落实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为指导思想 ,主要研讨五项内容 :1 结合西部大开发建设 ,提出对西部灾害的特点、成因、趋势预测及减灾的措施建议 ;2 分析研究西部灾害和环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提出对策建议 ;3 研讨西部大开发与防灾减灾的关系 ;4 研讨西部灾害和环境…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将气象灾害预报及时发送到农民手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指导农业一线生产,为农业生产发展服务,杭州市气象局建立了针对本市主要农产品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并开发了"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服务平台",将天气预报与灾害指标有机结合起来,自动生成包括受灾产品、所处关键期、致灾因子、对其影响、防御措施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材料,为气象开展为农服务提供基础。目前该平台已在杭州地区各气象局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武隆县地处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山洪灾害易发、多发、重发。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十分必要,项目建成运行以来,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作用。通过总结分析,提出完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形十分复杂多变,而且河流众多,导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各地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并且根据灾害损失数据表明,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与危害是越发严重,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防洪减灾中的重点问题。防治山洪灾害出现的措施并非常见的工程措施,而是本文针对的水文气象预报预警技术,该技术主要研究暴雨天气的特点与形式,地区水文特征以及临界雨量等内容,针对这些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措施来开展预防山洪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映最为敏感的产业之一,气候变化对农业作物产量的影响也很大。因此,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主要气象灾害如低温冷害、洪涝、台风等,对永嘉县所造成的危害以及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相应的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搞好植被建设、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农业旱灾,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经济平稳运行,我们提出以自主抗旱减灾科技创新为主、技术集成与功能提升为辅的总体思路,生物抗灾、结构避灾、技术减灾和制度救灾的科学应对旱灾的实施策略,争取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金磊 《科技通报》1991,7(3):137-140
现代城市系统减灾及保障救助能力的获得绝不能单靠硬技术,还必须有效地启动城市人文、经济、生态、地理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体系及方法,所以要跟上“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之步伐,必须鼎新城市减灾的传统内容,归纳并探索城市灾害新的风险源及非工程性措施。本文提出了城市综合减灾的概念、理论及方法,尤其强化了防灾文化建设、灾害系统评价模型、规划设计实施细则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气象灾害对中国特殊类型地区贫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特殊类型地区贫困问题是中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议题。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对全国贫困县的46 70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气象灾害对中国特殊类型地区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灾害对农户收入有明显负向影响,且对农业和非农业收入有双重抑制性,对贫困户的影响大于非贫困户。分析发现,农户的主要生计资本特别是人力资本对其抵御气象灾害风险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从政策上看,这意味着应通过免费农业技术和气象防范知识培训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强化农村人力资本,建立区域性减灾防范机制,为贫困农户提供气象灾害保险和气象信息支持,调整扶贫瞄准机制和精准帮扶政策,调整生态补偿标准,强化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荒政"是指政府的赈灾救荒政策。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用三分之一的篇幅阐释其荒政思想。本文从徐光启个人成长经历出发,结合明末自然社会状况,考察徐光启荒政思想的成因,探讨其防灾备灾思想、赈灾思想。徐光启的理想与现实间有着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产业以其生产周期短、市场效益好和生态循环等优点,成为各地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然而,我国云贵食用菌产业扶贫中仍然存在着品种过于单一、缺乏发展规划与技术支撑、区域品牌有待提升等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中国科学院"四类机构"改革为契机,重点推进服务项目——典型区域特色生物产业与民生改善,示范推广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助推服务云贵山区精准扶贫;培育名贵菌根型食用菌,创新示范植被恢复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支撑食用菌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完备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减灾救灾标准的现状及其完备性对健全和完善减灾救灾标准体系意义重大。基于中关两国现有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分析了两国现有减灾救灾标准数量上的差异;同时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从综合、灾害监测预警、救灾准备、灾害应急响应、灾后恢复重建和减灾6个方面构建了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故障树。评价了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性。结果表明:中关两国已颁布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中国共有减灾救灾相关标准779条,美国共有263条;中国现有标准中国标、行标、地标和企标分别有180条、358条、233条和8条;中国现行自然灾害相关标准有664条,其中强制性标准150条、推荐性标准493条和指导性文件1条;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的完备度为77.9%;地震和生物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度较高,分别为89.1%和88.2%,海洋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性相对较低,完备度为51.0%。目前中国在自然灾害减灾救灾领域缺失需要完善的标准内容涉及应急预案的管理、社区综合减灾、灾情信息共享、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次生灾害防范和处置、生态系统恢复、灾区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治等。  相似文献   

14.
The technologies for single- and multi-document summarization that are described and evaluated in this article can be used on heterogeneous texts for different summarization tasks. They refer to the extraction of important sentences from the documents, compressing the sentences to their essential or relevant content, and detecting redundant content across sentences. The technologies are tested at the Document Understanding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USA in 2002 and 2003. The system obtained good to very good results in this competition. We tested our summarization system also on a variety of English Encyclopedia texts and on Dutch magazine artic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lying on generic linguistic resources an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offer a basis for text summarization.  相似文献   

15.
齐晓娟 《科教文汇》2012,(35):78-79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中国现代文学深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而形成了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手法上都进行了革新,具有现代化的特点.那么从现代文学角度看民国灾荒下的人祸因素也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诠释,如民国时期的九一八事变、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的腐败不利于救灾行动的实施.同时也揭露了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横征暴敛、贪污腐化、漠视生命、奸商囤积居奇,这些都给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致使灾荒愈演愈重.  相似文献   

16.
胡红霞 《现代情报》2013,33(9):140-144
发达国家尤其是美、日在档案自然灾害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给我国带来的启示是:高度警醒的防灾意识是灾害防治的基本前提;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法律法规是灾害防治的基本保障;充分细致的防灾准备是降低灾害损失的必要条件,如制定应急预案、做好档案的价值判断和分类保管工作确保重点档案得到优先抢救和修复、推进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和加强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元的救灾参与主体是灾难治理的力量源泉;及时的灾后经验总结是提升灾难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重点介绍了近3年中科院在内蒙古库伦旗开展的科技扶贫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发挥精准扶贫中的科技作用,派驻科技副职,落实责任,保证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从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入手,紧紧围绕地方需求、贫困人口需求,引进最有效的单项技术或集成配套技术,并开展科技培训,使贫困地区百姓掌握适用技术,发展县域经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农业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构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采用“农业生态不安全指数”对湖南省主要农村地域县(市)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沿岸与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湘中南的夏秋干旱、中小城市的“三废”污染以及较大范围的重金属污染等是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和挑战。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地域差异明显,长株潭地区总体安全度最高,但该区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程度高,耕地数量下降快,“三废”污染呈加重趋势,都对农业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湘西武陵源山区农业生态安全度较高,喀斯特山区的生态治理和脱贫致富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湘南山地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度中等,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导致季节性干旱和洪涝灾害问题突出;湘中丘岗盆地区人地矛盾极为突出,工业“三废”污染较重,加上降雨时空分配不均、水土匹配欠佳导致季节性干旱明显,生态安全度较低。湘北洞庭区湖泊生态环境演替频繁,以洪灾为主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农业生态安全度最低。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安全与防灾问题切入,论述了结构工程安全与防灾中的基本科学问题,强调了灾害危险性分析、材料与结构破坏的科学基础、结构随机灾害反应分析、结构整体抗灾可靠性评估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之于历史建筑保护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梳理了历史建筑结构安全与防灾研究应予关注的结构工程前沿技术,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农民建房救灾资金分配的社会认可程度的分解,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分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采用格栅获取法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量化处理的基础上,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从而得到基于公众认可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以陕西省华县渭河水灾后农民建房救灾资金的分配效果为例进行了验证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