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战略与报纸形象──齐鲁晚报事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齐鲁晚报》社副总编辑张瑞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报业正向着产业化、集团化的方向迈进。众多的报社,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在新闻宣传和报业经营方面成效显著。齐鲁晚报的发展也基本上进入...  相似文献   

2.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积极稳妥地推进新闻改革,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一、新闻必须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入,新闻改革也在多方面展开,从内容到形式,从观念到实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新闻价值观念、新闻工作方式、新闻报道结构以至内部运行机制,都还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新闻工作要深化改革,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闻工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舆论先导作用,首先有一个观念更新的问题。如果思想观念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新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17天,一场空前的新闻会战.在这场新闻大会战中,齐鲁晚报的底蕴、厚重、扎实、全面、才华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像8月25日齐鲁晚报推出的盘点策划<赢>的名字一样,齐鲁晚报的"赢"得益于各方面都高人一筹的优势:指挥、人才、品牌、投入、队伍等等.  相似文献   

4.
新闻圈     
《新闻世界》2004,(11):20-21
媒体需要专家型记,避免“媒体审判”,《齐鲁晚报》投资6000多万进行改版,报刊发行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空间,用新闻的眼光看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5.
《齐鲁晚报》有关中国本土克隆牛的报道最早、最全面、影响最大,受到省内外新闻同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作为这系列新闻的主要操作者,我认为,《齐鲁晚报》克隆牛报道之所以在国内同行中脱颖而出、别具一格,就在  相似文献   

6.
2000年大学毕业,我考进齐鲁晚报社,时任齐鲁晚报总编辑、现大众日报副总编辑郝克远先生告诫我说:多往基层走,多听百姓言,多往小胡同里钻,多往老百姓身边跑,去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帮老百姓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困难,在小胡同里趟出一条事业大道来!  相似文献   

7.
《有房啦》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齐鲁晚报新闻摄影作品首次获中国新闻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宣传这一重大理论和改革目标,是新闻工作者肩负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亿万群众投身于建立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给新闻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新闻舆论引导,为市场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东风叩开了千树万木扬花的春天之门。这场历史性的深刻改革,既为我们的新闻工作开辟了日益广阔的新天地,也提出了深化新闻改革的新要求。新情况的分析新闻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制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各具特色。这是当前新闻工  相似文献   

10.
报社机制改革的几点想法王一工黄德栋赵力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竞争、是优胜劣汰。新闻改革要适应这种形势,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闻传播新模式。一方面在内容上增加直接服务于生产、生活的报道,满足自费订阅逐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加快报社机制转换的步伐,增强自...  相似文献   

11.
张宁 《青年记者》2012,(21):76-78
民生新闻是都市类晚报的主攻方向,是新闻界常讲常新的话题.在这方面,《齐鲁晚报》的“张刚大篷车”栏目领风气之先,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守,显示出自身的影响力. “张刚大篷车”的民生新闻实践 《齐鲁晚报》的“胡同记者”张刚,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走街串巷,坚持做好琐碎但实实在在为民服务的社区新闻.  相似文献   

12.
适应市场经济建立竞争机制武汉晚报编委会新闻媒介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中国晚报近年的大发展,跟它们着力培养优秀人才是分不开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进行新闻改革,优化青年编辑、记者“冒尖”的环境,无疑要遵循市场经济“平等竞争原则”。而“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各级党报逐渐走向市场,参与媒介市场竞争。作为市场主体,党报必须按市场的要求运作;而作为新闻媒介的党报,必须按新闻规律办事。因此.在党报新闻改革中,应该统筹兼顾新闻规律与市场规律。不可顾此失彼。一、在党报新闻改革中运用市场规律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市场规律对党报也有着毋庸置疑的制约作用。在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后。亲历了这种深刻变化的党报.切实地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在新闻改革中。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17天,一场空前的新闻会战。在这场新闻大会战中,齐鲁晚报的底蕴、厚重、扎实、全面、才华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像8月25日齐鲁晚报推出的盘点策划《赢》的名字一样,齐鲁晚报的“赢”得益于各方面都高人一筹的优势:指挥、人才、品牌、投入、队伍等等。齐鲁晚报、生活日报,一拨人办两张报纸,摆在生活日报面前的,有些优势可以共享,比如说前方的两报突击队采写的大量优秀的作品可供选择。但是,这个优势用好了,于两报都有利,如果用不好,很可能就和齐鲁晚报陷入同质化的泥潭,就会从“双赢”变成“双输”:损害晚报、损害自己。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形成,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宣传这一重大理论和伟大实践,是新闻舆论部门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搞清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价值的特征与要求,有利于推进新闻改革,指导社会主义新闻实践,从而使新闻媒介在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发挥  相似文献   

16.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是与我们国家的总体改革进程相一致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版业在市场化的道路上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新闻出版业更是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市场化成为出版业改革的基本取向,客观上要求新闻出版管理机关必须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行政要求政府管理必须转变职能,必须由既管宏观调控又管微观经营,既管全行业秩序又管具体生产单位,既当“裁判员”、…  相似文献   

17.
在越来越多的读者将目光转向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坚定地把新闻立报作为自己的选择。最近,由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编辑记者们主创的系列丛书《纸背》第一辑出版,该书讲述了在一个个影响全国的新闻背后记者编辑们的努力和思考。本期摘编部分稿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去年3月间,我看到1988年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的作品后,写了两篇评论,短的一篇题为《反映时代风貌与展览脓疮——全国新闻摄影十佳作品之我见》,发表于山东齐鲁晚报;长的一篇题为《商榷与反思——漫评1988年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作品)评选》,有幸在《中国记者》第7期刊载。《中国记者》同时发表了齐鲁晚报曾刊登的秋田草写的《与以往不同的新闻观——向孙吴先生进言》,即反驳我那篇短文,并加编者按语,希望开展讨论,“以促进新闻摄影改革的深化”。讨论正在进行,现在我想借此机会,先对秋君的“进言”作一答复。“进言”首先否定我对“十佳”“多数作品不佳,基  相似文献   

19.
张瑞云 《新闻知识》2001,(9):29-29,13
齐鲁晚报作为一张立足省会城市、延伸全省十几个城市的报纸,在发展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经过了十几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清醒认识到,无论怎样竞争,人的因素第一,如何使采编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闻观,是报业发展的根本点。旨在鼓励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今年以来,齐鲁晚报实施“五个一”。联系一个部门。政府的许多部门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具体的事业建设,老百姓有知情权,而老百姓生活的困难也需上达政府部门,因此,作为大众媒体与当地的各级政府部门建立较为密切的联…  相似文献   

20.
高园 《青年记者》2008,(8):38-39
两会作为时政新闻的富矿,齐鲁晚报把握住了机遇,在其中掘得不少好料。事实证明,重大的时政新闻是老百姓想看的,好看的时政新闻是老百姓乐看的,都市类媒体在时政新闻上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