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污染袋装香菇的杂菌种类及表现特征,分析了杂菌污染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证明,培养基含水量70%有利于提高菌丝的抗杂能力,有利于提高生物转化率,且胞外PH值下降最迅速。培养基含水量在75%以下时,含水量越高出菇潮次越多。培养基含水量过高过低是影响杂菌污染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建议实际生产中培养基含水量在65%-75%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在食用菌生产和实践中常常会产生许多杂菌、病虫害,若防治不当,会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在防治过程中,措施采取不当,就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错过生产最佳时机。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若认清各种病虫害、杂菌的特性,并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汪信 《生物学教学》2010,35(5):60-60
“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全一册(必修)教材中关于微生物的基础实验,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要确保培养基在制作和接种时不被其他杂菌污染。但是,笔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按教材所叙述的方法很容易导致污染或操作不便。现对其进行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5.
豫北地区栽培平菇常采用袋栽发菌,头潮菇后覆土出菇的方法。此方有两个困扰菇农的难题:一是二潮菇易感染杂菌,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二是覆土出菇的菇脚带有泥土,影响平菇质量。为解决这些难题,栽培中我们改良了袋栽平菇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l 在组织培养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所用器械的灭菌和实验人员的无菌操作? 植物组织培养中用到的培养基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利于培养物的生长,然而各种杂菌同样也可以在上面迅速生长,所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经常发生污染现象。培养基一旦被污染,各种杂菌迅速生长不但会和培养物争夺营养,而且这些杂菌在生长过程中会生成大量对培养物有害的物质,导致培养物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7.
完美的隐患     
①报载,一日本旅游团到巴厘岛游玩,结果一个也不落,都患上了霍乱,当地人却安然无恙。分析原因,是日本人在国内过分讲究卫生,很少接触杂菌,抵抗力减弱之故。当地人跌打滚爬,与杂菌共舞,产生了免疫功能。此话乍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细想也有科学道理。王羲之有7子,前6子他竭尽全力、精心培养,但书法水平都不理想。于是他总结教训,改变教法,对第7子王献之来了个欲擒故纵,每每写字,故意不让献之进书房。  相似文献   

8.
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污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蔗糖蜜酒精生产中,由于杂菌污染而导致寄生发酵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时导致生产瘫痪。本文在对污染及其控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控制污染的关键在于“抑菌”。  相似文献   

9.
切花月季组织培养试管苗移栽基质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切花月季组织培养试管苗移栽过程中移栽基质、移栽培养液的选择以及化学方法控制污染等几个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于移栽基质对试管苗移栽后苗情的影响,在12种移栽基质中,以蛭石基质的栽培效果最好,所有含泥碳的基质的栽培效果都不好;关于杀菌剂处理移栽基质控制杂菌污染的试验表明,用杀菌剂持续处理移栽基质控制杂菌污染比基质一次性灭菌的效果好;关于不同移栽培养液及施用方式对移栽后苗情的影响的试验表明,先用自来水培养十天后,再用的1/2MS培养液培养,是较为理想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高品质“酵母曲蛋”制作为项目式学习载体,探究“酵母曲蛋”的最佳制作材料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酵母曲蛋”杂菌污染的原因及初步鉴定杂菌类型,并以分析“酵母曲蛋”中酵母菌含量及发酵品质为子项目,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技术,深度学习高品质“酵母曲蛋”的制作方法,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灵芝代料栽培生产中,污染多以霉菌为主.实验对污染的菌袋做了如下处理:菌丝生长前期污染严重的,其培养料做发酵处理;中、后期污染的(菌丝长至袋长的1/3以上)进行脱袋覆土出芝.结果表明:经发酵处理的培养料,能用于平菇的生产,且菌丝校在正常料中恢复得快,生长健壮;覆土处理的能有效抑制杂菌蔓延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栽培成败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杂菌污染的程度。对食用菌危害较大而又常见的杂菌有下列几种: 毛霉和根霉。这两种杂菌的形态和生理要求基本相似。其菌丝疏桧呈白色或灰白色,纤细而长,俗称长毛菌。它们在湿度大的环境里生长迅速,发生后两天内在菌丝顶端就出现肉眼可见的黑色颗粒,即孢子囊。孢子囊破裂时释放出大量孢子,繁殖后代。它们具有很强的分解淀粉的能力,与食用菌争夺水分和养料。防治的办法是注意培养料不能过湿,培养室内要通风换气,空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工程菌液体发酵过程中杂菌污染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纯培养相比,在由重组大肠杆菌JM109、枯草芽孢杆菌和少量未知杂菌组成的多元共培养体系中,重组大肠杆菌JM109的生长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均被抑制。在发酵终点两种菌体在发酵液中的总量与大肠杆菌的初始接种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将核酸快速提取、荧光定量PCR和微生物生长特性分析等多项实验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项目并应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提高了本科生生物学综合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14.
完美的隐患     
王恩科 《教学随笔》2011,(7):20-21,77
①报载,一日本旅游团到巴厘岛游玩,结果一个也不落,都患上了霍乱,当地人却安然无恙。分析原因,是日本人在国内过分讲究卫生,很少接触杂菌,抵抗力减弱之故。当地人跌打滚爬,与杂菌共舞,产生了免疫功能。此话乍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细想也有科学道理。王羲之有7子,前6子他竭尽全力、精心培养,但书法水平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细胞祭     
呜呼!供尔血清,供尔环境,静候室内,盼尔早成。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养汝不足半月有余,便似天崩地裂之态,竟染杂菌,培养之心血毁于瞬息之间,劳心操肺,却换得片片狼藉,悲恸之情,哀叹之心,断断不能在片刻之间抚平!弃之?余心何忍,日日皆为心血!养之?恰成鸡肋,已无回天之力!曾记否,清明之时,于庙堂之内,金佛之前,为尔烧香拜神,不求其他,唯独望汝,天天健硕,提得蛋白,成实验之需。悲乎,天有不测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62-63
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对于培养基中的水分,将平板倒置,主要是有利于水分挥发,防止培养基粘得不牢,避免杂菌污染;在微生物接种完成后,将平板倒置培养时,应尽可能减少培养基中水分的散失,利于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7.
阮少江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5):93-94,96
三十烷醇是天然存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对平菇菌丝生长和全生料拌料栽培实验结果表明:0.1—1.5mg/L浓度三十烷醇能明显促进菌丝萌发和生长,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杂菌污染,每千克培养料添加0.5—1.0mg三十烷醇能使平菇生物学效率提高近60%。因此,添加适当浓度的三十烷醇在平菇菌种生产和生料栽培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绿色木霉杂菌的防治绿色木霉菌对食用菌的菌种生产及栽培威胁性大.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这种杂菌适应性强,特别在木质素纤维素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迅速,传播蔓延快,二是它可分泌毒素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三是它除了与食用菌争夺培养基中的养料外,还可直接寄生在...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学习细菌的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是高中生物中环节最多、操作最复杂的实验之一,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止杂菌污染.新教材对操作步骤虽作了较详细、准确的描述,但限于篇幅仍不免出现一些遗漏或偏差.根据本人多年微生物培养经验,就影响实验成功的几个关键环节作一些细节性补充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9,(16):38-39
<正>我国传统酒精发酵工艺以游离酵母细胞发酵为主。但发酵时间较长,设备利用效率低,在实际发酵生产中,酵母细胞数量不大,导致产酒率较低,还会出现杂菌污染现象。对此,相关学者开展了对固定化酵母发酵酒精的研究,研究发现固定化酵母综合发酵能力高于游离酵母细胞;并且发酵时间短、效果好。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的内容,教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