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光明日报》3月3日报道,沈阳市图书馆开拓了一条为读者服务的新路,在一个市的范围内在全国率先创设“资源共享借书证”,读者凭证可在沈阳地区30多个高校、科研单位借书,该馆和县区11个公共图书馆共同建立借书证通用制度,使一般读者选书的范围从10万册扩大到200万册,而该馆  相似文献   

2.
4月21日,我采写的《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来自中日友好医院防治非典一线的报告》,在《人民日报》头版新开辟的《奋战在抗“非典”第一线》专栏刊登。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副总编辑梁衡分别给予表扬和肯定。其中,梁衡的批示是:“《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是我报在抗非典报道中继《护士日记》后的又一篇好文章。现病源未清,难免人心不稳。目前读者最企盼四方面消息,一是科学方面,捕捉病源有何新进展;二是党和政府在应对组织方面有什么新举措:三是抗‘非典’第一线情况如何;四是防病抗病有关知识。本文紧扣第三个问题,及时报道了中日友好医院…  相似文献   

3.
嗜好     
朋友们说我既不会吸烟,又不善饮酒,是个没有嗜好的人。我总是点点头微笑着。但心里不免想着自己还是有嗜好的。上中学时,同学中很有几个爱书的,渐渐地我也不满足学校图书馆里的“中华百科丛书”和“万有文库”了。家里几乎没有藏书,不知哪里来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以至《玉梨魂》之类,早已偷偷读过;叔叔留下的《中学生》、《东方杂志》曾使我迷  相似文献   

4.
余小沅同志花了三年多时间,写就《副刊学概论》,请我作序,我乐意为之。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报纸的副刊学研究比较少,而客观的发展又比较快,很需要多从理论上探讨,加以正确引导;二是我与小沅一样,也从事过副刊的编辑工作,同行相亲,又有感言。 报纸的副刊,是中国报业的一大特色,有久远的历史,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北京《京报》副刊,它们程度不同地为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新思潮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1999年10月1日起,俄“独立电视台新台”又增加了五个新频道,这样它就拥有了29个频道。新频道有两个源于《发现》系列:《“发现”文明》是介绍历史事件和人物、文明的发展、文化的起源;《“发现”科学探索》是科技节目,由科学志《2000年之后》和《侏罗纪》节目提供素材。第三个频道是CNN的英语节目,昼夜转播,以政治、财经和体育新闻为主。另外两个频道是英语节目———《卡通联播》和《经典影片展》。《卡通联播》除播出孩子们喜欢的卡通片外,还有一些超级大片,象《斯库比·杜》、《打火石》、《飓风女孩》等。《经典影片展》将播出5000…  相似文献   

6.
《报刊管理》杂志创刊。社长老史约我为刊中“名稿档案”专栏撰文,使我又回想当年…… 曾记得,有位新闻学研究者在《试论优秀新闻作品的历史性》一文中说: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在全国影响最大,可称范文的不碎的“易碎品”,当属《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1960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66年)等篇。然而,到了1996年,不料想健在的“阶级弟兄”们事隔36年回访北京恩人,激起社会涌动跨越时空的真情,又为那篇报道谱写了动人的续篇!  相似文献   

7.
执着阅读     
余华 《出版参考》2010,(10):5-5
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县里的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我父亲为我和哥哥弄了一张借书证.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阅读小说了.尤其是长篇小说。我把那个时代所有的作品几乎都读了一遍: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牛田洋》、《虹南作战史》、《新桥》、《矿山风云》、《飞雪迎春》、《闪闪的红星》……当时我最喜欢的书是《闪闪的红星》,然后是《矿山风云》。  相似文献   

8.
一、对农民读者发放借书证和开展咨询服务。年初在《沈阳日报》上做了公开宣传,中央电视台做了转播。目前发放农民借书证二十余个,解答咨询四十九件。二、编印《养殖专业技术》图书目录,介绍藏书400余种,共印150册,除沈阳郊区和两县读者外,还有其他省、市读者来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万安县图书馆从青少年读者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结合省、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任务》,开展了以“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未成年人读书教育活动。活动内容有:(1)开展图书馆业务知识现场咨询,为广大未成年人现场办理借书证、阅览证。采用流动办证、上门办证、预约办证等方法,先后为青少年办理了借阅证165个;(2)举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知识讲座。知名人士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开始,从“心中有他人”起步,…  相似文献   

10.
性别之外的徐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伟从台北访问归来不久,我们在东四的一家餐馆吃饭。席间谈及文艺新潮,我遂提起徐坤。徐坤可以说是1993年以来中国文坛最令人兴奋的亮色,一个“姗姗来迟的主角”。徐坤的小说我读得不多,只读过《中国作家》上的《白话》和《人民文学》上的《先锋》,我用两个字来形容读后的心情;过瘾。徐坤透视了世纪末人文精神衰落,批判起来有着“杀人不见血”的内功。但其作品中洋溢的,又绝非阴冷、恐怖与诡谲的氛围。《人民文学》编辑李敬泽先生在该刊1994年第6期卷首语《关于  相似文献   

11.
高慧斌 《军事记者》2006,(11):49-49
《辽宁日报》近几年有一个吸引人之处:每周都会有一至几位知名人士——有伟人和名人的后代、有世纪老人、有文化界、教育界、经济界知名人士以至政府高官——的观点出现在不同的版面上。借助名人效应,如今《辽宁日报》已形成一些品牌栏目和版面。借助名人办报的第一大效应就是报纸抢人“眼球”。而主流媒体关注的名人一般都是在各自领域最有发言权的人,他们观点的权威性不可置疑。报纸有了权威性就有了可读性,这也使《辽宁日报》拥有一大批固定的中高端读者。以独特视角关注各界名人关注的各类话题2001年我开始担任《教育》和《新书》两个专…  相似文献   

12.
《伦理学大辞典》是迄今为止国内内容最新、容量最大的一部单卷本伦理学专科辞典。“应用伦理学”是本辞典最具创新意义的部分。作为“使哲学又重新拥有了它曾经享有过的那份尊严”的一门新兴学科,应用伦理学在当代伦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规范功能。《伦理学大辞典》及时地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概括起来,体现了我国道德实践和伦理学的迅速进步。  相似文献   

13.
“升仙啦!”“又升仙啦!——哎,我为什么要说‘又’呢?”这是听到过的在中外电影中的时光隧道中穿梭往来的人们,最真实、最兴奋、最惊恐的呼喊,当然,也最卡通。吴承恩(究竟是不是他呢?似乎近期又有人出来"学术论争"了)的章回小说《西游记》,无疑应该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最具备卡通因素的文学作品。上  相似文献   

14.
金浪 《大观周刊》2012,(30):76-76,75
常言道:“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古往今来,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都深知选贤任能是领导者的第一要务。战国时期的齐威王,曾把人才誉为“国宝”;美国钢铁工业之父卡内基则满怀拥有人才的自信,声称“即使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是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四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韩愈也曾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在人才千里马面前,如何才能成为独具慧眼的伯乐呢?笔者以为,历史上最值得借鉴的是《诸葛武侯文集》中记载的著名的七观法。  相似文献   

15.
我一读到刊于7月3日上海某大报第二版上《明天:第五号台风来了》一文的这个标题,就觉得别扭、不对劲。暇时琢磨,其问题之关键即在于题头和尾的“明天”和“了”3个字上,它们是不能搭配的。众所周知,“了”是助词,最常见、最主要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现代汉语词典》)。在英语语法中,则有“将来时”和“完成时”之分。那么,“了”应为“完成时”的字;而“明天”无疑是“将来时”词语。因此,若按上题去推  相似文献   

16.
报中有书缘     
甫出《魔谷》,脑际便萦绕着《珊瑚梦魂》;《海钓》之后,经不起《都市的诱惑》,又来一番《南天椰语》;最后,竟与一位加拿大的女博士一道,捧出《生寡》来了;而今,十多万字又可以结成一本新的集子了——南方日报的风水真好!17个年头里,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同时,浩瀚的书海里,我也拥有了“张健人著”的6枚彩贝和1枚正在孕育的“青苹果”。 友人问我:“当个报人,本来就忙得不可开交,你怎么还有时间写书?” 说来有趣,这些篇什,倒是忙忙碌碌的报人生涯  相似文献   

17.
“古典文学”这一常见习用之语,其涵义按理说应是不言而喻的,指古代文学作品,然而近年却出现了一些混乱。如作家徐迟在《关于报告文学问题》(见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文艺和现代化》)中说“毛泽东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将现代人的作品归入古典文学之列。又如湖北出版的《东坡赤壁诗词》1985年第2期114页称将出版的《中国当代诗词选》是“解放后第一部由当代诗人创作、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古典诗歌总集”,也给当代人的作品冠以“古典”二字。最为明确、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著名学者周汝昌在《〈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序言》中对“古代文学”与“古典文学”涵义之辨了。周汝  相似文献   

18.
1991年至2003年期间,我采写的新闻作品有8篇“射”中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甘肃新闻奖。其中最令人得意的是,通讯《新一代的农户当家人》、《凭借“第一”力》和消息《5职工开发万亩荒山自铸“绿色饭碗”》,先后摘取了甘肃新闻奖一等奖的桂冠。总结获奖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新  相似文献   

19.
20余年的军旅生涯,我从一名连队战士报道员,到团、师、军新闻干事,再到《解放军报》的记、编辑。回顾这条虽不辉煌却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成长之路,我有一条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越是同行、越是同吃一锅饭、同揭一杆旗的“自家人”,越需要加强沟通和理解。否则,就越容易出现“一家人常说两家话”、“最陌生的人是自己人”这样的滑稽和尴尬。2001年元宵节刚过,《解放军报》年度记会在北京召开了。作为一个记的凳子尚有余温、编辑的椅子还没有坐热的“老”记、新编辑,我发现不管是会上还是会下,编辑、记之间,最热切的渴望、最迫切的期盼,是希望彼此能够有更多的沟通、更深的理解。联想起平日里经常听到有的作抱怨“真不知道编辑是怎么想的”,而编辑又常常感叹一些作“说了那么多还是没领会我们的意图”这样的“残酷现实”。我更加感觉到通过《军事记》这个桥梁,加强记与通讯员队伍沟通理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我谈了上述感想并提出上述建议时,《军事记》的领导和编辑们非常重视,当即决定推出《编辑心语》这个小栏目,并厚爱加错爱地让我来先开几炮。面对记、通讯员队伍中的如林好手,面对编辑阵容中的方家硕儒,我战战兢兢地接下了这“烫手的山芋”……唉,不多罗嗦了,反正是聊天,聊得大伙觉得中听,我就多聊它几回。如若大家听得乏味,不妨直吹“口哨”,我会赶紧闭嘴,另请高明。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闻标题怎样制作才能生动、活泼?一位老编辑告诉我:“标题要想做得活,动词一定不可缺。”他还给我举出两个例子:一是《参考消息》报曾经登过一则标题,叫《中国鞋在德国“踩”住意大利》。你看,他不说中国鞋在德国多么畅销,已经超过意大利了。而是用了一个动词“踩”字,既形象,又贴切,对比鲜明,把意大利“踩”在下面了,映衬出中国鞋的畅销。二是《北京晚报》有过这样的标题:《记者盯上了中国入世》,一个“盯”字把记者们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注程度充分显现出来,“盯”住不放了。老编辑的经验对我很有启发,我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