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师”和“老师”两词,内涵和外延颇多差互、交错之处。就《辞海》的解释而言,“教师”亦称“教员”,指“在学校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员”;“老师”是“学生对教师的尊称”。似乎二者只有中性和褒义的感情色彩的差别。但细加推敲,二者在构成方式、语义特征、语用价值等方面都有差别。从构成方式上看,二者都是双音节名词,但语素的性质和意义有所不同。”教师”由实语素(动语素)加虚语素构成,“老师”由虚语素加实语素(名语素)构成。“师”在古代本为名词,指“老师”(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现代由于双音化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黎语的“女人”一词是个双音节联合型近义复合词,前音节主要是阴性前加成分pai-或mu(i)-,后音节主要是-khau,三个音节在黎语方言中都有语音变体.pai-与m(m)-分别与汉语的“妇”与“母”存在对应关系,-khau则可能来自南岛语表达“女人”这一概念的词.黎语的“男人”一词是个双音节联合型近义复合词,在各方言中存在两个普遍性的音节:pha-和-ma:n,pha-与汉语的“父”对应,-ma:n也是源自南岛语“男人”的侗台语底层词.黎语的“人”分为通什型(代表性音节“(?)a:u”)和加茂型(代表性音节“lai”),通什型为南岛语借词,加茂型为黎族自称即汉语“黎民”一词的“黎”.  相似文献   

3.
组合式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一般分为五种,语汇中的大多数合成词都可以据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但有些词,由于其构词语素间的意义关系比较复杂,可以有两可的情况,“物色”一词就是这样。以“物色”的现代常用义为着眼点,从“物”和“色”的语素义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意义组合关系,是探寻其结构方式的基本依据。按此分析,“物色”既可以是并列式合成词,也可以是支配式合成词。语汇中类似“物色”这种具有两可结构方式的词还有一些。尽管人们对这些词的构成方式看法不一,但其语素间的组合关系可以做不同的分析,且具有一定的理据,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盘问"一词中"盘"与"问"的语素义及"盘问"一词的成词过程,得出"盘问"一词的构词方式应属于"动+动"状中式复合词的结论,纠正了前人将其归入"名+动"偏正式双音节动词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家家"仅用于构词,可表多重感性义,构词能力不强,表名词词性,视为后缀更为合适。"家家"并非是音足调实的双音节形式,它与双音节名词搭配并未违背韵律词对音节的限定,又由于其叠音形式,"家家"倾向于选择表年龄小、偏女性语义的名词来搭配。"X家家"在句中可作主语、谓语,也可加"的"自成小句,搭配出现的"的"与"一个"均可发挥凸显感性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18,(1):68-72
古汉语词汇里表示行进类动词的"行"、"步"、"走"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的"行走"义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作为一个语素保留在"行走"这样的双音节词里;"走"由"奔跑"义逐渐转为"行走"义。  相似文献   

7.
黄桂红 《文教资料》2012,(15):27-28
现代汉语副词“断乎”一词由古汉语中“断断乎”逐渐精简而成。“断断”是副词“断”通过构词法中动词重叠方式形成,“乎”紧跟其后,最初只是舒缓语气的助词,后逐渐凝固成一词,“乎”作为后缀附在副词“断断”之后构成新的副词“断断乎”。到了明代,随着双音节词汇大量的出现,双音节词逐渐取代单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断断乎”从本来不在同一句法层次上的跨层结构中脱胎出来,演变为双音节“断乎”。  相似文献   

8.
语料库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大量客观翔实的语言证据。参照Firth对搭配的定义,以语料库证据为基础,对汉、英语基本颜色词"白"与"white"的搭配情况比较后发现:"白"用于表颜色义的比率明显低于"white";现代汉语"白"和现代英语"white"的典型搭配中,分别以"明白"和"black and white"出现的概率最高;双音节词在现代汉语"白"的典型搭配中占明显优势;现代英语中"white"常用于系表结构充当表语,用于说明主语的身份、性质和特征等。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三音节词是一个特殊的集合体。它既具有与占汉语词汇绝大多数的双音节词所共有的某些属性、特征,同时又表现出区别于双音节词以及其它词汇成分的特殊之处。本文仅从词义与语素义的关系来考察三音节词的构词理据,从而使我们对三音节词的词义构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赵越 《华章》2011,(27)
词汇意义是动态发展的,学界方家对词汇意义的动态发展多有论述.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新词语随即大量产生,在新词语产生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词语意义的产生是由构成新词语的语素意义决定的,很多新词语的构词语素在原语素义的基础上泛化为新的语素义,或衍生出全新的语素义,这一点应引起语言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它不仅对研究新词语意义的变化,而且对辞书编纂都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名词性构词语素“客”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根据语素的定义,确定语素抓住“最小”和“有意义”两点,仅此而已,学生就会昏昏然,因为这个定义在讲单音节语素时倘适应,但讲到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诸如“联绵词”、音译外来词)时就显得很滞涩了,如“沙发”,学生会认为是两个语素,因为“沙”和“发”既有音又有义,合乎定义。初一学生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不懂得哪个词是音译外来词,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这一类词都列出来给他们背;也不懂得古代汉语中的  相似文献   

12.
语素化是指由只表音的音节演变为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的过程。音节固定为语素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语素义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变化。本文首先明确了语素化概念及其判定标准,然后基于词义变化理论,分析了单音节、多音节以及字母语素化后语素义变化的类型,探讨了词汇语素义及语法语素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语法复习教学中,碰到一个有关构词法的问题,有学生认为“看台”与“看戏”两词在构词上是相同的。其根据是,两词都是由动词性语素“看”跟名词性语素“台”“戏”构成的,是动宾式的构词法。这样简单的公式化说法,实有不妥。  相似文献   

14.
“音译”语素是语素分类中的一个部分。语素按语音形式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包括古汉语遗留下来的“联绵字”和音译的外来词。多音节语素都是音译的外来词。中学课本中对“音译的外来词”的理解是仅限于“从其它国家的语言中音译进来的词”。从课本中的例子看其含义也是如此。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汉语言是在吸  相似文献   

15.
音节语素化现象是构成新词,促进汉语词汇不断发展的途径之一。音节语素化现象包括联绵词和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音节语素化节省了音节,构成许多新词,符合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宗守云 《学语文》2005,(3):43-43
“公汽”、“公车”、“巴士”,都可以用来指公共汽车,它们都是“公共汽车”这个概念在向双音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它们有时候可以互相替换,如“我喜欢在公车上看风景或想事情……”“公车”如果换成“公汽”或“巴士”.都是可以说得通的。这样看来。“公汽”、“公车”和“巴士”这三个词语应该是完全等义的,是绝对等义词。  相似文献   

17.
双音节形容词“AABB”和“A里AB”重迭式的语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形容词,具有“AABB”和“A里AB”的重选形式,而当它仍重迭成这种形式以后,如何作语素分析?尤其是对单纯词双音节形容词的这两种重迭形式如“马马虎虎”“马里马虎”如何作语素分析?——这是我们在汉语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本文企图重点对单纯词双音节形容词“AABB”和  相似文献   

18.
最近,“热+动词性语素”的词语频频出现在媒体及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中。如“热播”“热炒”“热卖”“热评”“热销”“热映”等。其中,“热”的语素义是词典的义项中所没有的,可以看作是“热”所显现出来新义。  相似文献   

19.
要准确地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就必须准确地掌握词语中的重要语素。许多词语,如果不能掌握其中的语素,往往会出错,如“不刊之论”中的“刊”,“文不加点”中的“点”,“求全责备”中的“责”等,如果我们不理解其意义,那么对整个成语就会理解错误(“刊”为“删削”义,“点”为“涂改”义,“责”为“要求”义)。  相似文献   

20.
周克庸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3):23-26,35
郭在贻训“俱旅”为“旅进旅退”,不确。“俱旅”是双音节单纯词,其义为步履艰难。“俱旅”与“痀偻”、“坎廪”、“曲律”、“委丽”等词同属一个词族,皆由表“屈曲”义的声源性母词“kl—”复辅音双音节化衍生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