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山西大宁方言果摄的读音类型和历史层次.从共时平面来看,大宁方言果摄的读音可以分为三类:①主要元音为[ei]的读音;②主要元音为[a]的读音;③主要元音为[o]的读音.从历时平面来看,山西大宁方言果摄字的差异反映了语音发展从先秦到唐五代、元明时期的不同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2.
研究方言村名读音,不仅有语言学上的价值,而且对社会、文化、历史等的研究也多有助益。石楼村1名中的u?类音,涉及到宕摄、果摄的演变规律。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石楼方言宕摄、果摄语音演变的历史层次,解释演变的语音机制,推测产生变异的历史时期,并试图考证遗留村名读音的年代。研究发现,在唐五代时期,石楼方言宕摄已经开始变化,韵尾鼻擦化乃至脱落,主元音高化;果摄在五代以后也经历了高化;两摄元音变化过程相一致,读音相近,至宋代时,宕果两摄合流;部分村名读音正是这一时代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绥宁县有湘语和赣语等多种汉语方言。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的今读音大部分是一致的.都有o类音、a类音和e类音;u类音是绥宁赣语果摄韵独有的语音形式;绥宁湘语东山话果摄字基本读a类音.与绥宁其它汉语方言和周边方言都与众不同。绥宁湘语和赣语果摄韵今读o类音是中古以后的历史层次。今读a类音和u类音是中古之前的滞古层次。a类音和u类音之间具有音变关系;e类音是受通语影响的外来层次。  相似文献   

4.
中古宕江摄开口入声字在除江淮官话以外的官话方言中的表现可以分为两大类:A类主要并入果摄,B类则白读并入效摄,文读并入果摄.其中并入果摄的情况多不符合中古开口字演变的一般规律.这些入声字在两类官话里有不同演变途径,而B类文白读系统则是受明代南京官话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从现实的方言材料入手,结合历史上的语音材料来看,湘语果摄字的读音只有一个历史层次,下面可分为三个层面:[o]是一个主体层面,[u]是[o]高化的结果,[u]是戈韵字较早的一个读音层面,[a]是一个中古滞后层面.  相似文献   

6.
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现代语文》2009,(11):95-96
南京方言中的反复问句主要有“VP不VP”“阿VP”和“阿V不VP”三种类型,且每一种类型又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三种类型的反复问句在南京方言里共存,但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7.
古咸山深臻摄今临汾方言没有文白异读,宕江曾梗摄则叠置着文、白两个层次。文章以田野调查所得的17个方言点的材料为主,分别对咸山深臻摄以及宕江曾梗摄两个层次的韵类分合情况进行描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阳声韵归入阴声韵、入声韵的情况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韵》韵系与漳州方言韵系进行比较研究,笔者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异同点。《广韵》共有206个韵类,142个韵母,其中阴声的40个,阳声的51个,入声韵5且个;而漳州方言则有韵母85个,其中阴声韵17个,鼻化的16个,阳声韵15个,入声韵37个,比《广韵》少了57个韵母。《广韵》各摄在漳州方言中有合并趋势。如假摄与果摄,遇摄与流摄,蟹摄与止摄,效摄与果摄,流摄与效摄,通摄与江摄、宕摄,梗摄与曾摄等等,不是在文读音上就是在白读音上有混淆的趋势。入声的字的文读音-P、-t、-k韵尾的界限分明,白读音喉塞韵尾为数较多,-P、-t、-k的界限完全混淆。  相似文献   

9.
有关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方言古果摄、效摄一等字的今读,学界存在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之争。文章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出发,对古果摄、效摄一等字在大埔县湖寮镇客家方言中的今读问题进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大埔方言果、效摄一等字韵母确为复合元音ou而不是单元音o或滑音ou。  相似文献   

10.
桂北平话果假合流具有多重性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3条:(1)古音的保留,(2)果摄韵母的特殊变化,(3)蟹、假、果摄的链移.另外,果假二摄的韵母耗散严重,反映了其层次的复杂性,它们仍处于不断整合之中.  相似文献   

11.
从声母的角度看,湖北天门方言中古精知庄章合流为一组声母。从韵母的角度看,中古合口韵摄在精知庄章中的表现不同。通过分析,从共时的材料中发现:合口韵摄在精知庄章中的演变是"二分型",即庄组遇摄三等,精组遇摄一等与庄组止摄三等、山摄二等知章三等二分。这反映了天门方言早期是分?、t?的,并且属于南京型。另外,知章合口三等的地域差异反映了天门方言由西南官话到江淮官话黄孝片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文白异读来初步分析益阳方言知章组舒声字和蟹摄一二等字读音的层次,其中知章组舒声字和蟹摄字一二等字的今读音都分别体现了三个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数以百计的方言,各地方言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风俗、习惯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先从语音中的声母、韵母、声调和词汇等层面对南京方言和普通话作了对比分析,而后对南京方言独有的歇后语作了赏析,最后从南京方言特有的语法结构方面阐释了其与普通话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4.
桂北平话果假合流具有多重性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3条:(1)古音的保留,(2)果摄韵母的特殊变化,(3)蟹、假、果摄的链移。另外,果假二摄的韵母耗散严重,反映了其层次的复杂性,它们仍处于不断整合之中。  相似文献   

15.
关中方言留存着一大批源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语单音词,从这些单音词我们可以看出关中方言的历史层次较为复杂,上古、中古汉语遗存较多,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汉语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叠置并存于关中方言之中。  相似文献   

16.
崇阳方言文白异读的字约118个。就摄而言,频次最高的是梗摄,最低的是果摄。就等而言,频次最高的是三等,最低的是四等。就呼而言,开口字多于合口字。就声而言,频次最高的是见组,频次最低的是非组和知组。崇阳方言文白读差异有6种类型,文白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韵母上,其次是声母,声调差异最少。  相似文献   

17.
毕节方言地名词具有丰富的历史层次。探寻毕节方言地名词的历史层次,可以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毕节方言地名词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其文化内涵是丰富的,涵盖秦汉、明清至现代的漫长历史,有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民族特色,是毕节试验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对中古遇摄在闽地闽南方言区的厦门、泉州、漳州和龙岩四个代表地区中的读音分布进行比对,观察四地方音的音类差异现象,得出遇摄在四地方音中的历史音变方式,共分为闽语内部的自主音变、城区方言影响的离散式音变、普通话影响的叠置式音变、客家方言影响的渗透式音变和江东方言影响产生的例外音变等五种音变方式。  相似文献   

19.
浦北福旺背山话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北县内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粤语次方言称为背山话。其突出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绝大部分读送气清音,果摄不论开合主要读[u],假开三主要读[i],没有撮口呼,遇摄不论洪细都读[eu],成深摄少数字、曾开三及梗摄大部分字读前鼻音韵尾。词语举例收词155个,语法例句收57个,同音字汇收字4000个。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对四邑方言历史音变的探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四邑方志显示,四邑方言阴平、阴去归并至迟在康乾时期就大致定型,而且是阴平主动变同阴去.此外,古透母擦音化,以及台山、开平这两个代表性方言点的曾、梗摄部分字文读时收-n、-t尾,与山、臻摄合流等,这些语音特点在方志中也有零星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