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南宋书院大师的研究,历来是中外学者研究中国书院的重点内容之一。全面系统的对南宋书院大师学术精神的研究至今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南宋书院大师的学术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衡州系湘南重镇,历史名城;山川形胜,人文荟萃;自古多书院、学宫,其中尤以宋、明二代最盛。据资料统计,南宋时有书院十二所,明代则多达三十多所。宋明时期衡州书院之所以特别发达,原因很多。一是宋室南渡以后,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由北方移至南方,衡州为南宋王朝重点开发的地区之一,南宋统治者十分注意加强衡州的文教建设,除了发展官学外,对于私办的书院也予以鼓励和资助。二是南宋的官学积弊  相似文献   

3.
广西的书院     
1.概况1.l中国的书院兴起于五代末北宋初,历时近千年,遍及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广西的书院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这于民国,前后存在近八百年,遍设于广西城乡,共建347所,对发展广西各族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J历史性的贡献。回.2建院朝代分布:南宋:l!所。最早的是绍兴初建立的个柳州市的驾鹤书院和容县的勾漏书院。驾鹤书院不详,勾漏书院是安抚机宜吴元美因件好相秦桧被贬容州(今容县)所建。元代:l所。即全州县的横溪书院。元代92年间,广西发生过44次抗无反元…  相似文献   

4.
杨军昌 《教育文化论坛》2013,(5):F0002-F0002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介于官学和私学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始于唐中叶,勃兴于宋元,变革于明清,清末书院改为学堂,退出历史舞台。在我国历史上,书院集藏书、祭祀、教学与研究于一体,是古代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殿堂。书院发展中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书院进入贵州,开端于南宋。据史载,南宋绍兴年间,在绍庆府治彭水县(今贵州沿河县)境内,曾建有銮塘书院和竹溪书院。贵州行省建立后,随着中原经济文化的大规模进入,书院在贵州遂蓬勃兴起。有明一朝,贵州境内出现的书院共有41所。清代是书院贵州高速发展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清代贵州共创建和修复书院共  相似文献   

5.
南宋书院教育盛极一时,但作为南宋书院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嘉定更化后南宋书院发展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相比较于嘉定更化之前,嘉定更化后南宋书院的发展更加迅速,并带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这些官学化的特征于南宋书院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作为一个整合了各个方面资源的教育机构,南宋书院具有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显著的时代特性。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为纪念和祀奉这位大师,紫阳书院应运而生。南宋末,在朱熹故里徽州,当地人士与官员一道建成了第一个与朱熹有直接关系的徽州紫阳书院。明清时期,徽州人外出经商,为怀念故土圣贤,以表不忘根本,亦在汉口建成了紫阳书院。  相似文献   

7.
对南宋书院大师的研究,历来是中外学者研究中国书院的重点内容之一。全面系统的对南宋书院大师学术精神的研究至今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南宋书院大师的学术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南宋的官学与书院都是为封建政府培养人才的地方,作为两种并存的教育组织形式,其办学思想各有所重。官学的学科齐全,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各方面人才;书院则注重道德修养与学术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学和书院之间互相影响。南宋中后期,理学成为官方学说,理学家们讲学的书院也成为官学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修复书院振兴理学--朱熹与白鹿洞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为后世所宗,在国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学者。他对南宋和后世书院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兴复白鹿洞书院,为书院确定方针、建立制度、置田建屋、延聘名师、充实图书,并亲自参加教学工作,和学生一起质疑问难,不仅为南宋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榜样,为其后历代书院所遵循,甚至对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朱熹将理学引进书院,书院弘扬理学,理学家自己办学,弟子又办学,书院以扩大理学为范,在理学的指导下,发展更快,其他书院亦效仿之,从而推动全国书院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三明宋代书院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明境辖在南宋以前没有书院,南宋期间共建有六所书院,龟山书院、南溪书院都得到皇帝的赐额,两宋期间,福建仅有九所书院得到皇帝的赐额,可见,三明宋代书院建设成就斐然。三明宋代书院北多南少,书院选址上有靠拢或进入城镇的特点。宋代三明辖境中进士者达到高峰,科举的成就与书院的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谭甲文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82-85,107
书院产生于唐代,它源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即书院有官府和民间两大源头。宋代是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兴盛期,南宋则是书院管理体制得以确立的重要时期。南宋理学家和书院结为一体,赋予书院更多的学术教育理念,使书院承担起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鉴官方学校、禅林精舍、道家清规,形成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12.
南宋时期是广西书院的始兴期,也是理学渐趋成熟并走向正统的时期。随宋王朝的南迁,理学家们纷纷入桂,他们通过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书院的建设,在书院的教育目的与人才培养模式上秉承理学宗旨,从而使南宋广西书院带有鲜明的理学特质。  相似文献   

13.
鹅湖书院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6,23(4):F0002-F0002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省铅山县鹅湖山北麓,又称“文宗书院”。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吕祖谦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曾在此“相与讲其所闻之学”,围绕“性理之道”进行哲学辩论,各执己见,不合而罢,史称“鹅湖之会”。  相似文献   

14.
在元代书院发展史上,宋遗民书院是个特殊而重要的文化现象。重建或新建的江南宋遗民书院依然保存着宋代书院具有的讲学传道特征,由宋遗民主持的书院多专注于学术,其学术氛围比同一时期的其他书院相对要浓厚得多;江南宋遗民书院在官方统一教育之外独立办学,并不受元政府过多干预,不仅在创办书院时有较大的自由度,而且其内部管理也有更多的自主权;江南宋遗民书院不仅帮助宋遗民找到精神寄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宋遗民的生活困境;在宋遗民书院中,从书院的创建者,到延聘的执掌者和生徒也多认同遗民身份,师生之间有着相同的气节、趋同的价值取向,使江南宋遗民书院更富遗民文化的气质。宋遗民在书院中讲授程朱、精研理学,既缓和了民族矛盾,又为元代书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的角度看,南宋书院具有浓厚的天人合一思想气息和儒家修心养性、明人伦的价值观念,南宋书院的哲学特色对当今社会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鹅湖书院的藏书事业始自南宋,至清代蔚为大观。通过对鹅湖书院藏书事业的考述,对于进一步厘清鹅湖书院的历史与文化,进一步深入开展鹅湖书院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后,在总结前人办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订立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提出了“明人伦”、“穷理”、“笃行”、“修身”的书院理念。此理念既体现了封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又反映了朱熹对书院教育的认识和基本主张。它对南宋及后世的书院学规,日本、韩国等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近现代中国的大学理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熹是我国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在闽北创设了云谷、紫阳、考亭这三所很有影响的书院,进行了一系列成绩卓著的讲学、研究、育人活动,推动了闽北地区书院的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到目前为止,研究宋代书院问题的学者很多,但是探讨的焦点多集中在宋代书院的官学化,四大书院研究或者同一地域之内书院的研究等方面,而对北宋与南宋之间书院对比分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论文从兴办书院的目的、书院发展的过程以及书院的授课内容三方面分析白鹿洞书院在北宋和南宋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不同特点.以便通过书院这个切入点窥见南北宋在文化上的不同之处,对研究宋代教育史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樊利华 《陕西教育》2009,(6):125-12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开始萌芽的一种重要教育组织形式,它集学田、藏书、奉祀及关注时事为一体。我国书院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众多的书院中白鹿洞书院被誉为四大书院之首。南宋淳熙年间,白鹿洞书院还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白鹿洞书院的前身是庐山国学,在白鹿洞书院的形成过程中李渤与朱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五代到现在白鹿洞书院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