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电子文件必须强调档案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档案》2005,(11):44-44
2005年第3期《档案学通讯》何嘉荪、史习人的文章指出,在电子文件管理中过多强调“归档管理”的概念有诸多缺陷,更加科学的做法是强调对电子文件施行“档案化管理”。所谓“档案化”就是“确保并且能够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长期有效性,使文件有可能用作证据和作为档案保存”的管理方式。“档案化”是使电子文件具备成为档案和法律证据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的文件才有可能归档成为档案。在传统档案管理中,只要归档了原件自身,尤其是如果这些原件已经在文书处理部门或者归档时组成了案卷,那么文件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等也就自…  相似文献   

2.
《北京档案》2006,(8):45-45
2006年第3期《档案管理》郑仁的章,认为目前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出现了“弱化”与“滥化”两种倾向。“弱化”表现在对电子件/档案的归档管理方面。(1)档案行政管理系统内的指导不力。《电子公归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的是“由副省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电子公的归档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如何开展电子件归档没有任何指导和具体安排。对于下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没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根本无法开展对电子件/档案管理的业务指导工作,造成基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业务指导职责的缺失。(2)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放任自流。这种状态不仅在欠发达地区或市(地)、县以下基层存在,  相似文献   

3.
郑仁 《档案管理》2006,(3):35-36
本文认为目前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出现了“弱化”与“滥化”两种倾向。“弱化”表现在对电子文件/档案的归档管理方面,主要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系统内的指导不力和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放任自流;“滥化”的主要表现在新领域建档和新的档案工作方面。  相似文献   

4.
何嘉荪 《浙江档案》2023,(12):32-33+36-38
德里达实际上认为,凡信息在人脑外得到记录即“档案化”。既然如此,保证信息数据及其记录、演化过程自身,从始至终“真实、完整、准确”的管理(治理)活动,可称之为“档案化管理”。今天将其延伸至“数据治理”领域,则可称之为数据的“档案化治理”。这事实上要求在数据治理中运用档案学理论,但绝非“照搬”,而是走“扬弃”之路。一方面,在区分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基础上,对不适应新技术新实践的应用理论主动“抛弃”,另一方面,对揭示客观规律的档案学基础理论则在修正补充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对电子文件必须强调档案化管理而非归档管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档案化”就是“确保并且能够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长期有效性,使文件有可能用作证据和作为档案保存”的管理方式。“档案化”是使电子文件具备成为档案和法律证据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的文件才有可能归档,成为档案。提出对所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档案化管理”才能使“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档案业务指导的“滥化”,是相对于以往档案工作面过于狭窄的阶段性状况。档案业务指导模式的“滥”用是“大一统”管理理念的思维惯性;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不透,认识表面化的反映;是工作方法简单化的反映,客观上也反映出目前档案管理方式方法的单调。  相似文献   

7.
文件归档在数字转型背景下不能完全适应档案工作社会化趋势.文章分析社会记录的多元特征与现有文件归档的局限,指出应以社会记录为面向的档案化管理来弥补传统文件归档的不足.档案化管理意味着归档范围的扩大与归档概念的扩充,标志着档案管理触角的延伸与档案管理职能社会化.它可提升档案职业和档案部门显示度,激发社会主体业务效能,塑造多元包容的社会治理格局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档案学科发展出现的“去档案化”趋势,本文从本硕课程设置、硕博学位论文以及社科基金立项等方面展开说明,并着重从学科研究、国家政策以及从业资质等角度分析导致该趋势产生的原因,试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减缓或消除当前档案学科发展存在的“去档案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电子件有别于传统的档案件,必须通过复杂的编码和解码过程,才能提供利用。面对全新的电子件管理形式,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因此,适应现代管理制度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加强电子件归档工作,对电子件实行档案化管理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新的电子文件管理形式,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因此,适应现代管理制度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对电子文件实行档案化管理,成为一个可供选择的出路。一、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就是在传统档案管理经验和形式基础上,结合电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名哲学家J·德里达指出,“档案化”即“对事件的记录过程”,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对历史的记录”或“形成文件,从而记录历史”.这一理论将文件的制作形成过程到最后储存保管的完整过程全部纳入“档案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增设“学生类”档案这一内容,论述了“学生类”档案归档管理的必要性,探讨“学生类”档案归档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电子档案”在我国档案界甚为流行,已成为档案人士的热门话题,研究文章铺天盖地而来,似乎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档案”时代。对此,笔者不揣冒昧,反弹一曲,就教于档案界同仁。 一、“电子档案”说法简介 何谓“电子档案”?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据笔者所及,关于“电子档案”,除有极少数的“定义”外,多数都是简释性的。兹引数例如下,以供比较。 1.我国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7678.1—1999)对“电子档案”定义为:“电子档案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产品和软、硬件说明。”  相似文献   

14.
一、何谓“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化的直观解释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档案信息进行处理加工 ,对外提供服务。档案信息化建设 ,就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过程。由于各种档案分别保管在不同的档案馆、室 ,为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发挥档案的作用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领导下进行。于是 ,我们可以得到档案信息化的定义 ,即 :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领导下 ,在档案工作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和对外提供利用。这个定义包括三层…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电子档案”在我国档案界甚为流行,已成为档案人士的热门话题,研究文章铺天盖地而来,似乎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档案”时代。对此,笔者不揣冒昧,反弹一曲,就教于档案界同仁。一、“电子档案”说法简介何谓“电子档案”?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据笔者所及,关于“电子档案”,除有极少数的“定义”外,多数都是简释性的。兹引数例如下,以供比较。(一)我国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7678.1—1999)对“电子档案”定义为:“电子档案(EIectronicArchives)具…  相似文献   

16.
何嘉荪、史习人在《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3期上撰指出:在电子件中过多强调“归档管理”的概念有诸多缺陷,更加科学的做法是强调对电子件施行“档案化管理”。它是为使件档案化而采取的管理措施,是实现电子件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的保证。其目的是确保并且能够证明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长期有效性,使件有可能用作证据和作为档案保存。根据电子件的特点,仅仅在归档问题上下工夫已经完全不够了。事实上,我国目前几乎所有已经有归档电子件的单位,也都仅仅主要在归档电子件自身上下工夫。我国许多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各种业务管理系统,目前普遍缺乏从档案管理角度出发的对电子件形成处理过程的“前端控制”,  相似文献   

17.
《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迈进了以电子档案为主的后保管时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里达关于记忆的档案化理论对建设项目电子档案管理具有指导意义.论文从档案形成者角度提出的“原始信息档案化”,从电子档案形成主体和原始信息两个源头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其本质是对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标准化管理,关键是法规遵从性机制与透明化体系的契合,目标是形成真实、完整、全息的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18.
高校档案“五化”建设,就是指高校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理现代化、服务社会化、人才专业化、工作法制化”。“十一五”期间,是高校档案建设的黄金发展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笔者以为,从长远的战略高度考虑,应该把高校档案“五化”建设作为“十一五”高校档案建设的重点,积极推进,抓紧实施。  相似文献   

19.
黄新平 《北京档案》2016,(11):12-15
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政府社交媒体文件归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集体智慧和政府社交媒体文件的概念进行辨析,提出了集体智慧与政府社交媒体文件档案化管理融合的问题.同时,基于集体智慧的视角,分析了政府社交媒体文件档案化管理的实施主体、流程和策略,以期为政府社交媒体文件的长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档案数据是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新对象和档案学研究新论域。立足档案与数据协同视角,从档案数据化与数据档案化双层维度透视破析档案数据本体质性、生成机理与运行规律,探索档案数据理论内涵与管理策略。[方法/过程]聚焦档案数据内涵深化与实践创新,通过文献梳理、辩证分析、比较研究与系统建构,归纳档案数据研究题域分布,构建档案生态演化矩阵,洞察档案数据研究发展态势,探究档案数据化与数据档案化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档案数据是档案与数据的双向延伸、协同交互和内在统一。档案数据化层面,重在引入数据科学知识与数据管理技术工具,从资源转化、技术赋能、服务创新、伦理规制、素养提升等方面构筑档案数据化生存空间,推动档案事业数据化转型;数据档案化层面,重在运用档案学思想与档案管理专业方法,以全景观、法制观、协同观、系统观、平衡观为指引,重塑数据档案化管理体系,促进数据有序归档与安全保管,为数据管理注入档案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