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面对幼儿家长的指责文/戴向阳当幼儿家长指责教师或保育员过失的时候,教师或保育员或多或少有些想法。有的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委屈,便在家长面前发牢骚;有的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便不理睬家长。我认为这两种做法部是不正确的。当遭到幼儿家长指责时,教师...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老是能发表文章?为什么别的家长那么会教孩子?让我们抛开干巴巴的教育理论,请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和别的家长现身说法,用真实生动的实例告诉小读者和大读者——只要一起用心、一起努力,写作文真的不难!辅导孩子写作文真的不难!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老是能发表文章?为什么别的家长那么会教孩子?让我们抛开干巴巴的教育理论,请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和别的家长现身说法,用真实生动的实例告诉小读者和大读者——只要一起用心、一起努力,写作文真的不难!辅导孩子写作文真的不难!  相似文献   

4.
家有犟牛仔     
幼儿大多具有反叛性,而许多时候,当他们做出一些令家长感到困窘或烦恼的事情,家长都会懊恼地想“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这样顽皮?为什么他完全不像我?”有这些想法的家长实在不少,但若经常这样地想,可能会破坏亲子关系。以下是一些家长在教养子女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为何我的孩子总不像别人的孩子?. 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性。你应该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为何他总在公众场所令我丢脸? 孩子在公众场所哭闹,令父母束手无策是常有的事,但不要因此而感到尴尬甚至懊恼…  相似文献   

5.
张帆不重视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经别人介绍,家长请了一位辅导教师。这位老师一见张帆,就领教了他的“与众不同”。老师问:“成绩如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幼儿在“感恩”情感方面的情况,笔者曾对自己所教的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家长做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比如说,爷爷、奶奶或父母生病了,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究其原因,就家长而言,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不少家长只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就幼儿教师来说,在幼儿园课程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少,再加上幼儿教师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较少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学论坛》2006,(7):79-79
交流障碍取代早恋问题升级为家长们心中的第一难题。两个月中,天津一家较权威的心理咨询门诊接到200多名家长的热线电话,没有一个问及孩子的早恋问题。并不是孩子们不早恋了,而是家长们都有了新的头疼事。他们不知道如何使孩子更好地和别人交流,担心孩子得自闭症、抑郁症,今后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有些家长认为.早恋毕竟只是一个特殊年龄段的特殊问题,而交流问题则要伴随孩子一生。  相似文献   

8.
晏红 《家庭教育》2004,(11A):38-39
常听到有的家长说:“如果让我再有一个孩子,我就知道怎么做家长了。”这说明家长在通过比较的方式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常与自己以往的教育经验相比较。也常与别人的教育经验相比较。其实这都是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学习做家长。但不适宜的比较妨碍家长获得家庭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说类似的话:"你看人家的孩子……",对别人家的孩子大加赞赏的同时还会说上几句恨铁不成钢的话。似乎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于是很多家长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光彩。那么要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很优秀,家长能做些什么呢?又该怎样做呢?下面就结合我的工作经历略单谈一  相似文献   

10.
一位家长来信说,前不久他为孩子的生日送上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可是,孩子却不愿意接受他的礼物,孩子说,只要爸爸妈妈以后别老拿他与别人比,就是最好的礼物。本来,他们平时拿孩子与别人比,是为了鼓励孩子。可没想到……那家长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究竟是好是坏?为此,我们走访了几位家长和相关专家,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家长张先生(来自山东):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不可能所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也不可能都上同一所大学,干同样一个工作。所以,你不能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人比,而应该与孩子一起,去发现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的…  相似文献   

11.
淘猫妈 《家长》2009,(2):42-43
他们在处理孩子教育问题上更多的是从自己孩子的特质出发,而不去看别人怎么做。也就是说创意对自己很自信,也信任孩子,这样他们向孩子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东西也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受家长的影响也很自信,也学会了信任他人。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它的起点就是家长自身生活态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家长带孩子上街碰到熟人时,或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常常会有人给小孩东西吃。那么,当别人给你的孩子食物时,你该如何对待呢生活中,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是父母以自己的权威武断地代替孩子拒绝接受别人的食物,有些家长似乎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说:“他不要,他不喜欢吃。”这些家长这样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觉得吃人家的东西不好意思,只想领情不想受物;有的是为了显得自己教子有方,让人家看自己的孩子有教养;有的是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免得人家认为自己小孩嘴馋;有的是嫌人家食物不卫生等等。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俗话说:隔锅饭香。尽管别人…  相似文献   

13.
本学期,我班从外地转来一位奇特的学生一一张甜甜,不管是在上课,还是在下课,她的头一直低着,眼睛从来没有正视过别人,更不与别人搭讪交流,可以说把整个儿心灵都封闭了起来,成了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据说,上学期,她曾在一所教学质量很高的学校就读,虽然学习十分努力,但智力平平,而家长和学校对其寄予了厚望,甚至近乎苛刻。由于不堪学校的“重负”、家长的“厚望”、升学的压力,她的精神变得恍恍惚惚,整天抑郁寡欢。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园中,有的孩子喜欢独来独往,在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很少想到别人。他们与合群的孩子形成明显的对比:缺乏热情、活泼。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很难与人合作,很难适应社会。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倍加关注这类孩子,认真研究教育方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使其健康成长。一、创造优良的家庭环境是预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不合群性格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教育方法和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形成的。家长在家庭中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表现在全家和睦相处上:大人关心孩子,子女关心长辈…  相似文献   

15.
依赖型性格同学的你是否属于慎1.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自己不认真去思考就去问别人。2.没有老师、家长的催促很少主动学习。3.自己不愿做习题,总想等老师、同学教给自己再去做。4.自己的房间、写字台通常是家人给收拾。5.学习方法和计划是老师或家长给制定的。6.总是借同学的笔记、作业看。7.干什么事总是慢吞吞的,要由别人催促。8.每次出门,总是被家长提醒不要忘了东西。  相似文献   

16.
某中学学生李某,对老师、家长两头瞒,连续两周逃课,最后家长找到学校,才知该生上网成瘾不可自拔。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为了上网筹款不择手段,偷、抢别人的钱物,进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母婴世界》2014,(4):124-125
见人不爱打招呼、在吃饭的时候乱扔碗筷、时不时嘴里骂出一句脏话……宝宝的这些不礼貌的行为让家长们十分头疼,用尽一切方法去教育宝宝要讲礼貌、守规矩,可是宝宝偏偏就是不听。眼看着别人家的宝宝乖巧懂礼,人见人爱,自家的宝宝却如此不讲礼貌,父母心里十分焦急却又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8.
攀比心理。由于社会分工和各人能力的不同,每个人的家庭经济情况都有着差别。如果老师或家长对学生不及时正确引导,学生就会互相攀比,比吃、比穿、比玩,认为别人有的,自己也一定要有。如果家长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就会由于互相攀比而产生违法行为。我所在的学校就发生过这样的事:由于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趁人不注意将别人家中的手机与电话机偷走,卖了 50元钱,用这 50元钱买了一个削笔机。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旦发现苗头,要正确引导,引导他们比成绩、比道德;给他们讲老前辈艰苦奋斗的事,并和他们分析互相攀比的…  相似文献   

19.
常常听到一些家长相互关照:“你家孩子上亲子园了吗?别人都上了,不上不行啊!”对孩子早期教育急切的心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20.
平时,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能得到老师或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有时还能借鉴参考别人的作文,甚至在作文写好以后还可以请人修改和评点.然而,写现场作文就不可能借助别人的任何帮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