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民新闻评论的多维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新闻评论就是人们利用网络发表意见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新闻评论具有自己的传播学特征,网民新闻评论也成为网民情感表达的载体,折射出评论者主体身份表象上的大众化、平民化色彩,显示出舆论映射功能和道德伦理状况。对网民新闻评论进行正确的管理、引导和培育已成为网络传播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其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紧密结合,在宏观环境与区域性气候、生态、地势特征方面均呈现出优良的理论构建与证明能力,为人类提供了认知世界的重要思路与研究世界的完整体系.地理学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地理教学工作的组织较为考验教师专业素养及学...  相似文献   

3.
张述林 《地理教育》2014,(3):4-5,60
正风景现象是在各种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发生的,风它同地理学科有最直接的联系,应有专门的地理学来研究风景。风景地理侧重于研究自然风景的地域特色和分布规律,人类活动影响和创造的人文风景的显著特征与空间变化,探讨各种风景特征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分析人类活动对风景空间结构的影响。简言之,风景地理是一门运用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解释、分析风景空间差异和人景关系变化规律的学问。一、风景地理中的风景概念1.风景是构景要素在特定区域美感表现的时空组合体风景之所以不同于景色、  相似文献   

4.
"在测绘与遥感学科中,对各类指标的空间特征的研究和分析始终是一大热点。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利用时空聚类分析(分析地理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规律)、空间相关性分析(分析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等技术将传染病的传播与地理、气象等因素结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孔祥年 《中国教师》2013,(Z2):21-21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交流沟通工具,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追捧。微博渗透到校园的各个领域,既能成为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导火索"和"催化剂",也能为妥善处置提供"助推剂"。一、微博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据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其中微博网民3.31亿,青少年学生是最大的网民群体,占网民总数的26.8%。微博日益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习惯,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大学生通过微博随时随地成为新闻的制造者、评论者、传播者,为了追求传播信息的高关注度,松懈心理防护底线,传播、关注、评论、转  相似文献   

6.
信息社会的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地理学的视野和对象也在因时而变,传统地理学对地理空间的研究正在走向对地理网络空间的研究,研究对象的变化使得地理学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信息社会的地理学。对信息社会的地理学的学术和技术背景及新研究领域的分析和介绍,有助于揭示新地理学的发展特征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地理"学科融合的边界与限度的厘定,将在极大程度上助推教育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通过教育地理学元分析表明,"教育—地理"学科融合生成的教育地理学是以研究教育空间系统为对象,以研究教育地域系统为核心,聚焦探讨世界范围内人类教育事象时空分布、演变机理、传播形制、结构特性、地域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地理"学科融合的边界取决于教育学与地理学交互作用的广度和深度,并伴随教育学、地理学及周边学科相关知识的增长而不断扩展;"教育—地理"学科融合可在哲学、空间、时间等三个维度上形成知识内容的扩张与辐射。  相似文献   

8.
周志明 《考试周刊》2009,(48):189-189
地图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大部分知识点都体现在相应的各种地图上,因此,地图对于学习地理知识至关重要。地图生动、形象,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着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读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基本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由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所决定人类的生存处处需要从地理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与信息,空间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空间差异和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1]。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空间性,因此,地理学科在学生空间能力培养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2.新课标的要求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地球的基本知识以及利用地球仪确定经纬度等内容[2],体现了与地理空间能力相关的目标要求;获取地理信息及分析资料等内容,体现了相关地理空间想象和空间分析能力。高中  相似文献   

10.
林元龙 《地理教育》2014,(Z1):10-12
正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R·Hartshorne)认为"地理学家的任务就是用空间来描述和分析现象的相互作用,并加以综合。"英国地理课程专家在《地理教育》一书中指出:"无论对地理学的某一具体领域存在着怎样的个人偏爱,但地理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组合、空间联系。"一、问题提出的缘由1.基于地理学科的特点与核心地理观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其主要特征之一为空间性,它所关注的是人与环境在特定地点和位置的相互作用。地理科学从空间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结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